燠室是什麼意思?燠室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書憤二首
作者:陸遊
原文:白發蕭蕭臥澤中,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裡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裡戰皋蘭。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譯文
我這白發稀疏的老頭幽住在鏡湖旁,隻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報國無門的忠肝義腸。註釋
⑴書憤:書寫自己的憤恨之情。書,寫。賞析
這兩首詩是作者七十三歲時在山陰所作。他說“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齋居士詩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遊經常在作品中抒發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的,“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澤中”,指詩人居住之地鏡湖。其時,詩人年邁力衰,遠離朝廷。他想到,光陰既不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隻好憑天地來鑒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昔,想起瞭古人。蘇武厄於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月,被俘後仍罵敵不止,最後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人,有天地可鑒。此聯補足上聯之意。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裡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情緒激昂,一氣直下。這一聯則描寫細膩,對偶精工,起到瞭鋪墊的作用。最後一聯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瞭“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後兩句,詩人不得不發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一篇的首聯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承上:自己遲暮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於是想起瞭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瞭收回失地,遠戍的博(在今四川璠番東南。這裡泛指川、陜),鏖戰皋蘭(縣名,在今甘肅蘭州北)。然而,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指征戰疆場,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終於無法實現。當年是壯志凌雲,豈料到今日成瞭一個袖手旁觀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蒼涼,溢於字裡行間。這便是後二聯的意境。
陸遊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雄渾,氣壯山河,充分得顯示瞭他詩歌風格特征的一個主要情意,更是陸遊整個創作中的精華所在。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傢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隻能賦閑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兩首詩為陸遊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傢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瞭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兩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