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雁門胡人歌

雁門胡人歌

作者:崔顥

原文: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傢近邊。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裡孤峰濕作煙。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傢眠。

譯文

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峻嶺遍佈,有些胡人的傢就住在邊境附近。
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遊獵。
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裡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罩著山頭。
看到山頭的煙火,胡人誤作是狼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並沒有戰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買酒取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臥在酒店。

註釋

⑴雁門:雁門郡。漢朝時期代州為雁門郡。胡人:古代對北方與西域少數民族的泛稱。
⑵代郡:雁門郡。燕:古代燕國,在今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地處東方,故稱“東接燕”。
⑶解放:解開束縛的繩子,放飛之。
⑷將:駕禦。代馬:指古代漠北產的駿馬。獵秋田:狩獵於秋天的田野。
⑸雨:一本作“霧”。
⑹遼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東北、遼寧西部一帶。遼:一本作“關”。鬥戰:戰鬥、戰爭。
參考資料:
1、
曹寅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04頁
2、
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頁

鑒賞

這首邊塞詩反映的是邊塞胡人的生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觀,他並沒有因為戰爭而把胡人與漢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是愛好和平的,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
首聯“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傢近邊”,交代瞭雁門郡的地理環境和當地胡人的分佈。頷聯生動地描寫瞭雁門胡人日常的狩獵生活:“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這兩句中“胡鷹”“塞鳥”“代馬”三個意象,都是在動物前冠以一個又邊塞特征的修飾詞,突出其地域特點,很有邊地特色。從胡人的放鷹捕鳥、騎馬遊獵的生活描寫中,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瞭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秋獵畫面。頸聯生動地刻畫瞭邊地的自然景象:“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裡孤峰濕作煙。”這兩句描繪瞭“野火燒山”和“雨濕孤峰”兩幅畫面,意象或濃或淡,或遼闊生動或靜謐蒼茫,而且富於季節和地域特征。兩句中“寒”與“火”、“濕”與“煙”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頭野火和煙霧頗似戰爭中的烽火,這對於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來說,很容易聯想到戰爭,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聯“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傢眠”兩句寫飽受戰爭蹂躪的人們渴望和平,並在和平的環境中盡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這首詩獨具匠心,別開生面,生動形象地描摹瞭胡人的生活狀態,有聲有色地寫出瞭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其新穎別致。詩中先寫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後寫瞭一個小插曲,即誤將野火雨霧當作烽煙而最終釋然。在詩人筆下,胡人與漢人一樣,同樣厭惡戰爭並同樣富有人情味,因此賦予瞭此詩以凝重的反戰主題。
參考資料:
1、
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秋分草屬  禮崗  泄湖  黃金酥  六一南三叉  心皮  王窯村  罩子  農村土地  北車營東  門面房  禹惜寸陰  小土坡  祝中  陽澄湖  王疃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