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天曲
来源:74U閱讀網
耳草別名:較剪草,鯽魚膽草,山過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節節花,鯽魚草,龍膽草,苦膽草,節節白花,細葉假紅蘭,散血草,黑頭草,蕎糕草,野甘草,
耳草簡介:耳草,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耳草HedyotisauriculariaL.的全草。分佈於華南和西南。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痔瘡出血,崩漏,毒蛇咬傷,乳腺炎,癰癤腫毒,濕疹,跌打損傷。
耳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
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痔瘡出血,崩漏,毒蛇咬傷,乳腺炎,癰癤腫毒,濕疹,跌打損傷。現代研究現代臨床用於感冒發燒、肺炎、咽喉疼痛、腸炎、痢疾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行氣敷瘡止痛,理蛇傷,生津液,止喉痛。”
2、《嶺南采藥錄》:“清肝火。”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喉痛,急性結膜炎,腸炎,痢疾,蛇咬傷,跌打損傷,癰瘡腫毒,乳腺炎,濕疹。”
耳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大便下血:耳草30g,白米30g。搗爛,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毒蛇咬傷:耳草1握,胡椒目3g。加水搗爛,外敷,每日換1次。(《福建民間草藥》)
耳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幹。耳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5-50(-100)cm。根粗壯堅硬。莖圓柱形,直徑約3mm,小枝稍具四棱,密被短毛,節稍膨大,有須根。葉對生,黃綠色,薄革質,微向內卷,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6cm,寬約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稍粗糙,下面被柔毛,脈凸出,側脈3-6條;托葉2片,合成一短鞘狀,先端裂成5-7條剛毛狀刺,膜質,被柔毛。葉腋間常有殘留聚傘花序或小果。氣微,味極苦。以葉多、色黃綠、具花果者為佳。耳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茜草科植物耳草。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近直立或平臥,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時近四棱柱形,老時圓柱形,節上常生根。葉對生;葉柄長2.7mm,托葉膜質,被毛,合生成一短鞘,先端5-7裂成剛毛狀;葉片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8cm,寬1-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上面平滑或粗糙,下面常被粉末狀短毛,側脈4-6對。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腋生;無總花梗;苞片披針形,微小;花4數,近無梗;萼筒長1mm,被毛,裂片披針形,長1-1.2mm;花冠白色,長2.5-3mm,裂片長1.5-1.8mm,廣展;雄蕊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伸出;柱頭2裂。蒴果球形,直徑1.2-1.5mm,熟時不裂。種子每室2-6顆,種皮有小窩孔。花期春末夏初。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和西南。生長環境
生於草地、林緣和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