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針
来源:74U閱讀網
簕竹別名:車角竹,車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簕竹簡介:簕竹,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簕竹BambusasinospinosaMcClure,以竹葉、竹筍、竹茹入藥。功能主治為竹茹清熱利尿。竹筍涼血止痢,清熱生津。小兒高熱,感冒風熱,尿路感染,鼻衄。竹葉或竹芯0.3~1兩,水煎服。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筍1~2兩,水煎服。或用竹筍水1~2兩,內服。為熱嘔吐,呃逆。用竹茹1~3錢,水煎服。竹木刺入肉。用竹筍搗爛外敷。
簕竹功效作用
功能
竹茹:清熱利尿。竹筍:涼血止痢,清熱生津。主治
小兒高熱,感冒風熱,尿路感染,鼻衄。竹葉或竹芯0.3-1兩,水煎服。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筍1-2兩,水煎服。或用竹筍水1-2兩,內服。為熱嘔吐,呃逆。用竹茹1-3錢,水煎服。竹木刺入肉。用竹筍搗爛外敷。簕竹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竿直立或近直立,高達10米,直徑4厘米,尾梢長下垂或作攀援狀;節間直,圓筒形,基部光亮無毛,上部具矽質,初時還被有貼生的白色糙毛,節間極延長,可達60厘米,竿壁厚1-2毫米;竿環平;籜環突起;竿每節分枝多數,枝長50厘米,最長者可達1米。籜鞘遲落,草黃色,質硬而脆,背面具高起的縱肋,具矽質,被有貼生的白色糙毛,上部邊緣被長為1-2毫米的纖毛,頂端截平;籜耳常不明顯,鞘口繼毛多數,長10—18毫米;籜舌低矮,高1—1.5毫米,截平,邊緣常具流蘇狀毛(毛長1—2毫米);籜片外翻,線狀披針形,漸尖,邊緣具細齒,長度常超過籜鞘的一半或三分之二,背面無毛,腹面基部密被長硬毛,其餘部分具矽質,也多少長6—9厘米,初時被長硬毛,上部邊緣被纖毛,多少具矽質,有縱肋或近於平滑;葉耳常不明顯,鞘口縋毛多數,長2—3毫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8—3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漸狹,上表面被極疏的白色刺毛,下表面被柔毛,葉緣具小鋸齒。假小穗著生於具葉或無葉花枝之各節,紡錘形,長2—3.5厘米,無毛,先出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毫米,質薄,半透明,頂端鈍圓,背部具2脊,脊上被白色纖毛;苞片l至數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22毫米,紙質,具多脈,頂端鈍至急尖,具短尖頭至具芒尖;孕性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達24毫米,質硬,具多脈,急尖,頂端具:芒尖(芒長約3毫米),不孕小花的外稃質地較薄,長約15毫米,芒尖較短;孕性小花的內稃長達27毫米,內卷,薄紙質,具多脈,頂端2分叉,分叉纖細,不等長,長者可達7毫米,不孕小花的內稃則較短;花絲白色長達25毫米(未伸出時長5毫米),基部多少合生,花藥初時暗綠色,成熟時淡黃色,長7—9毫米;雌蕊全長18—25亳米,紫色。果未見。筍期7—8月。分佈區域
中國福建、臺灣、廣西、雲南等省區均已栽培。原產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馬來西亞東部,在菲律賓、泰國、越南均有栽培。生長環境
多種植在海拔300米左右的河流兩岸和村落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