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
来源:74U閱讀網
地黃別名:懷地黃,
地黃簡介:地黃,中藥名。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鮮或幹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炮制後用。分為鮮地黃,幹地黃和熟地黃。
地黃功效作用
功能
1、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2、幹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3、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主治
1、鮮地黃: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2、幹地黃: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知絳煩渴,津傷便秘,咽喉腫痛。
3、熟地黃: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頦發早白。
用法用量
1、鮮地黃,12~30g。
2、幹地黃,10~15g。
3、熟地黃,9~15g。
禁忌
1、生地黃: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黃:本品性質黏膩,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膩礙胃。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生地黃(諸經血熱,滋陰退陽。蜜丸服,治女人發熱成勞。蜜煎服治小兒壯熱,煩渴昏沉。)熟地黃(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虛燥。同生地黃為末,薑汁糊丸,治婦人勞熱。)
2、《本經逢原》:生地黃治心熱,手心熱,益腎水,涼心血,其脈洪實者宜之。若脈虛者,則宜熟地黃。
地黃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墮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錢,生地黃汁半盞調。日三、五服,以瘥為度。(《聖濟錄》)
2、吐血衄血: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為末,豬膽汁丸梧子大,臥時茅花湯下五十丸。(《普濟方》)
3、口幹心躁:熟地黃五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分三服,一日盡。(《聖惠方》)
4、吐血不止:鱉甲、蛤粉各一兩(同炒色黃),熟地黃一兩半(曬幹)。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下。(《聖濟錄》)
地黃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1、鮮地黃,幹地黃:除去雜質,洗凈,悶潤,切厚片,幹燥。
2、熟地黃:(1)取生地黃,依酒燉法燉至酒吸盡,取出,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幹時,切厚片或塊,幹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黃,用黃酒30~50kg。)(2)取生地黃,依蒸法蒸至黑潤,取出,曬至約八成幹時,切厚片或塊,幹燥,即得。
地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鮮地黃
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600px,直徑2~225px。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黃
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300px,直徑2~150px。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3、熟地黃
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地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植物地黃。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於湖北、浙江、臺灣、四川、西南及廣西等省區。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