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蘭
来源:74U閱讀網
南酸棗別名:五眼果,山棗子,人面子,廣棗,
南酸棗簡介:南酸棗,中藥名。為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的果實(鮮)或果核。具有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的功效。主治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疝氣,燙火傷。
南酸棗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主治
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疝氣,燙火傷。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30-60g;鮮果,2-3枚,嚼食;果核,煎湯,15-24g。
2、外用:果核煅炭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廣棗總黃酮對各種實驗性心律失常模型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從南酸棗果實中提取的總黃酮能明顯降低小鼠耗氧速度和耗氧量,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廣棗總黃酮能明顯對抗大鼠因垂體後葉素所致心電圖ST-T變化,有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和心律減慢的作用。廣棗總黃酮能顯著降低麻醉犬後冠脈阻力,使冠脈流量顯著增加,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廣棗總黃酮能明顯減慢心律,降低血壓和總外周血管阻力。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對動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
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南酸棗果實中酚酸類化合物均具有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3、增強免疫功能:廣棗總黃酮能顯著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小鼠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清熱毒,殺蟲收斂,消食滯。主治燙火傷,食滯腹滿。”
2、《四川常用中草藥》:“除濕,收斂。治濕熱腹瀉,口渴,吼喘等癥。”
3、《實用蒙藥學》:“行氣活血,養心安神。主治氣滯血瘀,心區作痛,神經衰弱,失眠,心跳氣短,心神不安。”
南酸棗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慢性支氣管炎:冬東子250g,燉肉吃。(《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2、治疝氣:酸棗種仁適量,磨水內服。(《壯族民間用藥選編》)
3、治食滯腹痛:(南酸棗)鮮果2-3枚,嚼食。(《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燙傷:酸棗樹果核適量,燒灰存性,研末,茶油調塗患處。(《福建藥物志》)
南酸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果熟時采收,鮮用,或取果核曬幹。
南酸棗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3cm,直徑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皺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紅棕色或黃棕色,頂端有5個(偶有4或6個)明顯的小孔。質堅硬。種子5顆,長圓形。無臭,味酸。
南酸棗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南酸棗。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8-20m。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枝紫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25-40cm;小葉7-15枚,對生,膜質至紙質,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12cm,寬2-5cm,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側脈8-10對。花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淡紫紅色,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狀圓錐花序,長4-10cm;雌花單生於上部葉腋內;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5室;花柱5,分離。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3cm,徑約2cm,成熟時黃色,果核長2-2.5cm,徑1.2-1.5cm,先端具5小孔。花期4月,果期8-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喜光,速生,適應性強。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應性強,生長迅速。但不耐寒,要求充分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過酸過堿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種植。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果實夏、秋季成熟,采回晾幹後,即可播種。因種子堅硬,用濕沙擦種皮,冷天浸種1天。條播或穴播,行株距30cm×30cm開穴播。覆土4cm,澆水,經常保持苗床濕潤,當苗高35cm左右即可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