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鰭薊

鰭薊

鰭薊別名:白山薊,白背,山白薊,白背火稈,火草疙瘩,火稈,

鰭薊簡介:鰭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火媒草OlgaealeucophyllaIljin的根及地上部分。分佈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痰散結,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瘡癰腫毒,瘰癧,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

鰭薊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消痰散結,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瘡癰腫毒,瘰癧,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1、《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治瘡癰腫毒,瘰癧,各種出血。”

2、《全國中草藥匯編》:“破血行瘀,涼血。主治外傷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宮功效性出血。”

鰭薊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瘡癰腫毒,外傷出血:鮮白山薊搗爛外敷。

2、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白山薊炭15g,仙鶴草15g,土三七9g。水煎服。(1-2方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鰭薊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切碎曬幹。

鰭薊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火媒草。

形態特征

火煤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自基部不分枝工分枝,被白色綿毛。葉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6-17cm,寬2-4cm,先端具刺尖,基部沿莖下延成莖翼,翼寬1.5-2cm,邊緣具疏齒和不等長的針刺,上面綠色,無毛,脈明顯,下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生於枝端,直立;總苞鐘狀,直徑約2-3cm;總苞片多層,披針形,邊緣有刺狀緣毛,外層綠色,質硬而外彎,內層紫紅色,開展或直立,先端具微毛;花冠紫紅色或白色,花冠外面有腺點,簷部5裂。瘦果長圓形,長1cm,蒼白色,稍壓扁,有隆起的縱紋和褐斑,基部著生而稍斜;冠毛多數,粗糙,淺褐色,多層,向內層漸長,基部結合。花果期5-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1730m的砂地、山坡。

龍翰  在意大利  鮮行村  細葉冬青  香菇盒  諸城市  於輝  清河坊  子兒  珙桐  歲首  陡壁  商南  蝶戀花  錦緞  來鴻去燕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