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目鰻
来源:74U閱讀網
藎草別名:菉竹,王芻,䓞草,黃草,蓐,鴟腳莎,晉灼,菉蓐草,細葉秀竹,馬耳草,馬耳朵草,
藎草簡介:藎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藎草Arthraxonhispidus(Thunb.)Makino的全草。全國均有分佈。具有止咳定喘,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藎草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定喘,解毒殺蟲。主治
用於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註意事項
《本草經集註》:“畏鼠婦。”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藎草,《本經》下品。《唐本草》以為即《爾雅》菉、王芻。《註》:菉,蓐也。此即水中草之似竹者,醫者罕用。”
《本經》:“味苦,平。”
《別錄》:“無毒。”
《福建藥物志》:“微苦,平。”
《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吳普本草》:“治身熱邪氣,小兒熱氣。”
《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新修本草》:“洗瘡有效。”
《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降逆,止咳,解毒,祛風濕。主治肝炎,久咳氣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
《福建藥物志》:“除濕。主治闌尾炎,淋濁。”
藎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氣喘上氣:馬耳草12g。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2.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藎草60g。水煎外洗。(《全國中草藥匯編》)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發熱口渴和皮膚癰瘍等。藎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割取全草,曬幹。藎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植物藎草。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cm,分枝多節。葉鞘短於節間,有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8-15mm,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餘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cm,2-10個成指狀排列或簇生於稈頂,穗軸節間無毛,長為小穗的2/3-3/4,小穗攣生,有柄小穗退化成0.2-1mm的柄;無柄小穗長4-4.5mm,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邊緣帶膜質,有7-9脈,脈上粗糙,先端鈍;第2穎近膜質,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3脈,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長6-9mm,下部扭轉;雄蕊2;花黃色或紫色,長0.7-1mm。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1月。分佈區域
全國均有分佈。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草地和陰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