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堇菜
来源:74U閱讀網
山藥別名:署預,薯蕷,山芋,諸署,玉延,修脆,薯藥,懷山藥,蛇芋,白苕,九黃薑,野白薯,山 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山藥簡介:山藥,中藥名。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莖。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功效。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瀉,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內熱消渴等。
山藥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主治
1、主要用於脾虛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瀉,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內熱消渴等。
2、西醫診為消化不良、慢性胃腸炎屬脾胃虛弱證者,支氣管炎屬肺腎兩虛證者,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屬脾虛濕盛證者,糖尿病屬氣陰兩虛證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惡甘遂。與海螺蛸、龍骨、牡蠣、瓦楞子等堿性藥物合用降低藥效。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慎與維生素C及煙酸、谷氨酸、胃酶合劑等酸性較強的藥物聯用,可使上述藥物分解,藥效降低。
(2)慎與降糖藥同用。
註意事項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薯蕷皂苷元、黏液質、膽堿、淀粉、糖蛋白、遊離氨基酸、維生素C、淀粉酶等。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山藥具有刺激小腸運動,促進腸管內容物排空作用。使腎上腺素所致的腸管緊張性降低,山藥能使其恢復節律。
2、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山藥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
3、抗衰老的作用:20%山藥或熟地黃、菊花、山藥、牛膝四藥合劑水煎液浸泡桑葉後陰幹,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降血糖的作用:山藥可顯著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並可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及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5、此外,山藥尚有一定的促進創傷愈合、耐缺氧等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2、《食療本草》:治頭疼,利丈夫,助陰力。
3、《日華子》: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4、《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潤皮毛。
山藥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脾胃虛弱,不思進飲食:山芋、白術各一兩,人參三分。上三味,搗羅為細末,煮白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聖濟總錄》山芋丸)
2、治濕熱虛瀉:山藥、蒼術等分,飯丸,米飲服。(《瀕湖經驗方》)
3、治噤口痢:幹山藥一半炒黃色,半生用。研為細末,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4、治痰氣喘急:生山藥搗爛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勻,頓熱飲之。(《簡便單方》)
5、治下焦虛冷,小便數,瘦損無力:生薯蕷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細爛於鐺中著酒,酒沸下薯蕷,不得攪,待熟,著少鹽、蔥白,更添酒,空腹飲三二杯妙。(《食醫心鏡》)
相關配伍
1、山藥配鎖陽:山藥長於滋腎澀精,平補陰陽;鎖陽善於補腎助陽,強筋壯骨。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助陽,澀精止遺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遺精滑精等。
2、山藥配黨參:山藥偏於補脾益陰;黨參偏於補脾益氣。兩藥配伍,可増強補脾益氣,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納呆,體倦乏力或泄瀉等。
3、山藥配芡實:山藥甘平,長於補脾益腎,收澀止瀉;芡實甘澀平,善於益腎固精收澀止帶。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脾益腎,收澀止瀉,固精止帶的作用。適用於脾腎兩虛之泄瀉、遺精、白帶、小便不禁等。
4、山藥配天花粉:山藥長於益氣養陰;天花粉善於潤燥生津。兩藥配伍,可增強益氣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及消渴等。
5、山藥配蘇子:山藥長於補益肺腎,納氣平喘;蘇子善於下氣消痰,止咳平喘。兩藥配伍,可增強滋腎補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腎兩虛,攝納無權所致的虛喘等。
6、山藥配知母:山藥長於滋腎澀精,平補陰陽;知母善於滋腎潤燥。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降火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
7、山藥配川貝母:山藥甘平質潤,長於補肺氣,養肺陰而止咳平喘;川貝母苦甘微寒,善於清熱化痰而潤燥化痰止咳。兩藥配伍,可增強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等。
8、山藥配山茱萸:山藥長於滋腎澀精,平補陰陽;山茱萸善於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兩藥配伍,增強補益肝腎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
鑒別用藥
1、生山藥、土炒山藥、麩炒山藥:古代山藥的炮制方法有炒制、蒸制、薑制、蜜制、酒制、乳制、醋制、藥汁制等,而現代炮制品主要有生山藥、土炒山藥、麩炒山藥三種生山藥以補腎益精,益脾肺陰為主,多用於腎虛遺精,夜尿頻多,肺虛喘咳,陰虛消渴等。土炒山藥以補脾止瀉為主,多用於脾虛久瀉,大便泄瀉。麩炒山藥以補脾健胃,益腎固精為主,多用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尿頻遺尿,夢遺精滑,白帶綿下等。
2、白術與山藥:兩者均味甘而為補脾之品,同治脾胃虛弱之證。然白術苦溫略燥,專入脾、胃,故又能燥濕利水,兼固表止汗、安胎之功,用於脾虛水停,衛表不固,胎動不安。山藥性平,不燥不寒,兼歸肺、腎,既可補氣,又能養陰,為平補陰陽之品,且有收澀之性,故尚能補肺益腎固精,用於肺腎不足,陰虛內熱、消渴。
相關藥品
小兒胃寶丸、薯蕷丸、糖尿樂膠囊。相關方劑
完帶湯(《傅青主女科》)、易黃湯(《傅青主女科》)、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藥膳食療
山藥珍珠丸子:
1、功效:補氣養血、健脾固精。對貧血、慢性腸炎、腹瀉、遺精、早泄等病癥有療效。
2、原材料:糯米150g,豬瘦肉50g,山藥50g淀粉、精鹽、味精皆適量。
3、做法:把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天。撈出後瀝幹水分。豬肉剁成肉泥,山藥洗凈去皮,蒸熟後搗爛,攙入淀粉、精鹽、味精、拌勻。再捏成毎個15g重的丸子,外邊滾上一層糯米,裝在盤裡,放在籠中蒸熟。
4、用法:佐餐食用。
山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蘆頭栽種當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於霜降後葉呈黃色時采挖。洗凈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曬幹或烘幹,即為毛山藥。選擇粗大順直的毛山藥,用清水浸勻,再加微熱,並用棉被蓋好,保持濕潤,悶透,然後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圓柱狀,將兩頭切齊,曬幹打光,即為光山藥。炮制方法
1、山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條分開,浸泡3-4成透,撈出,悶潤至透,切厚片,及時幹燥。
2、炒山藥:取凈山藥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3、麩炒山藥:取麥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俟冒煙時,投入山藥片,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kg,用麥麩10kg。
4、土炒山藥:取伏龍肝粉,置鍋內,用文火炒熱,投入山藥片,拌炒至表面掛土色,取出,篩去土粉,放涼。每山藥100kg,用伏龍肝粉30kg。
5、米炒山藥:取凈山藥片和米,投入熱鍋內,用文火炒至米呈黃色,取出,篩去米,放涼。每山藥片100kg,用米30kg。
6、蜜麩炒山藥:將蜜炙麥麩撒入熱鍋內(約180℃),炒至冒煙時,投入凈山藥片,再炒至微黃或金黃色,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或將蜜水拌麥麩,撒入鍋內微火炒幹,加入凈山藥片,炒至微黃色,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kg,用蜜麩6kg或12kg。
山藥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炒山藥、麩炒山藥、土炒山藥、米炒山藥、麩炒山藥密閉,置於通風幹燥處,防黴,防蛀。山藥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淀粉粒單粒扁卵形、三角狀卵形、類圓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可見層紋;復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具緣紋孔導管、網紋導管、螺紋導管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藥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9∶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1、毛山藥:略呈圓柱形,稍扁而彎曲,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淺棕黃色,有明顯縱皺及栓皮未除盡的痕跡,並可見少數須根痕,兩頭不整齊。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顆粒狀,粉性,散有淺棕黃色點狀物。無臭,味甘,微酸,嚼之發粘。
2、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齊平,長7-16cm,直徑1.5-3cm,粗細均勻,挺直。表面光滑,潔白,粉性足。均以條粗、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
飲片性狀
1、山藥:參見藥材性狀。
2、炒山藥:形如山藥片,表面微黃色。
3、麩炒山藥:形如山藥片,表面淡黃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氣。
4、土炒山藥:形如山藥片,表面土紅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氣。
5、米炒山藥:形如山藥片,表面微黃色或金黃色,味甜。
常見偽品
混淆品:
參薯:為薯黃科植物參薯DioscoreaalataL.的幹燥根莖。多為不規則扁圓柱形,長7-14cm,直徑2-3cm;表面淺黃色至棕黃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未除盡的黃褐色栓皮斑塊。斷面類白色或淡黃色。味淡,微酸。
偽品:
1、木薯:為大戟科植物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的塊根。商品均已斜切或橫切成片,直徑1.2-2.2cm,黃白色,外皮已除去,切斷面乳白色,粉性,近邊處可見形成層,中央部位有小的細木心。
2、甘薯(紅苕):為旋花科植物甘薯IpomoeabatatasLam.的塊根。短柱狀或梭狀,長6.5-17cm,直徑4-4.5cm。表面殘留外皮為淡紅色或淡黃棕色。切面類白色或淡米黃色,粉性,可見淡棕色點狀、線狀筋脈點。
山藥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薯蕷。形態特征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m,新鮮時斷面白色,富粘性,幹後白色粉質。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狀戟形,長3-9cm,寬2-7cm,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兩側裂片與中間裂片相接處可連成不同的弧線,葉形的變異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現。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零餘子)。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cm,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偶而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瓣片寬卵形,內輪卵形;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著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0cm,寬1.5-3.0cm,外面有白粉。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華東和中南、西北地區。道地產區
主產於河南懷慶地區者最佳,稱懷山藥。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或雜草中;或為栽培。生長見習
野生於山區向陽的地方,喜溫暖,耐寒,在北方稍行覆蓋可以越冬。由於山藥是一種深根性植物,故栽培地區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土壤酸堿度以中性最好,若土壤為酸性,易生支根和根瘤,影響根的產量和質量;過堿,其根部不能充分向下生長。因此,在我國南部地區栽培,於較酸性土壤上應施適量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繁殖方式
主要用蘆頭和珠芽(山藥豆)繁殖。栽培技術
1、蘆頭繁殖:每年10月份將地下根挖出,將山藥上部蘆頭15-25cm長折下,於日光下略曬,使其水分蒸發,經過日曬2-3d,傷口愈合,放入室內或室外挖坑貯藏。坑的深度及蓋土厚度以不使蘆頭受凍為度,河南坑深為40cm,蓋土6cm,天冷時覆土至10cm。保持濕潤。翌年4月(清明至谷雨)取出,在畦內按行距30-45cm,株距18-20cm,開溝栽種,將蘆頭順序平放於溝內,蓋土。
2、珠芽繁殖:4月中旬將上年秋天采收珠芽(山藥豆)從坑中取出,稍曬,即可進行栽種,行距30cm,株距10-15cm,溝深6cm,將珠芽放入溝內,覆土6cm,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可出芽。
病蟲防治
1、病害主要有白銹病、褐斑病。白銹病於春季發生;褐斑病夏季發生。防治:①搭支架,使通風良好,不能在陰濕積水的地方種植;②用波爾多液1∶1∶140倍液防治。
2、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發生時用毒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