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香蓼

丁香蓼

丁香蓼別名:丁子蓼,紅豇豆,喇叭草,水冬瓜,水丁香,水苴仔,水黃麻,水楊柳,田蓼草,紅麻草,銀仙草,田痞草,水蓬砂,水油麻,山鼠瓜,水硼砂,

丁香蓼簡介:丁香蓼,中藥名。為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的全草。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瀉痢,黃疸,淋痛,水腫,帶下,吐血,尿血,腸風便血,疔腫,疥瘡,跌打傷腫,外傷出血,蛇蟲、狂犬咬傷。

丁香蓼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瀉痢,黃疸,淋痛,水腫,帶下,吐血,尿血,腸風便血,疔腫,疥瘡,跌打傷腫,外傷出血,蛇蟲、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質後分離得到沒食子酸和訶子次酸三乙酯,體外抗菌試驗證實對宋內、舒氏、鮑氏、志賀等痢疾桿菌及金葡球菌、綠膿桿菌等有較好的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中國藥用植物志》:“治紅白痢疾。”

2、《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治水腫,小便淋瀝。”

3、《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破血生新。治吐血,黃疸,小兒水積及火疔。”

4、《湖南藥物志》:“治目翳,蛇蟲咬傷,外傷出血。”

5、《江蘇藥材志》:“治小便不通。”6、《福建中草藥》:“治濕熱腹瀉。”

7、《貴州草藥》:“清熱止咳。治火咳。”

8、《廣西本草選編》:“止血,治石淋。”

9、《福建藥物志》:“治急性腎炎,肝炎,狂犬咬傷。”

丁香蓼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火咳:銀仙草12g,水白菊花9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痢疾:銀仙草、地馬蜂根各15g。煨水沖紅糖。(《貴州草藥》)

3、治水腫:(丁香蓼)全草30g。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飯前服,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4、治狂犬咬傷:鮮丁香蓼500g。搗爛加酒60ml,絞汁,服至嘔吐為止。將渣調紅糖和豆腐敷傷部。(《福建藥物志》)

丁香蓼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結果時采收,切段,鮮用或曬幹。

丁香蓼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全株較光滑。主根明顯,長圓錐形多分枝。莖直徑0.2-0.8cm,莖下部節上多須狀根;上部多分枝,有棱角約5條,暗紫色或棕綠色,易折斷,斷面灰白色,中空。單葉互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長4-7cm,寬1-2cm。花1-2朵,腋生,無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橢圓形,先端鈍圓。蒴果條狀四棱形,直立或彎曲,紫紅色,先端具宿萼。種子細小,光滑,棕黃色。氣微,味咸,微苦。

丁香蓼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須根多數;幼苗平臥地上,或作傾臥狀,後抽莖直立或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縱棱,略紅紫色,無毛或微被短毛。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cm,全緣,近無毛,上面有紫紅色斑點。花兩性,單生於葉腋,黃色,無柄,基部有小苞片2;萼筒與子房合生,萼片4,卵狀披針形,長2.5-3mm,外略被短柔毛;花瓣4,稍短於花萼裂片;雄蕊4;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單一,頭狀。蒴果線狀四方形,略具4棱,長1-4cm,寬約1.5mm,稍帶紫色,成熟後室背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細小,光滑,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間、水邊、溝畔濕處及沼澤地。

臨橋  自傳體  河東楊  智仁  剛過完年  石頭鎮  最合適  割雞焉用牛  危亡  皂化作用  工藝廠  日晷  剪輯  人會多  修法  蓼子草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