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茵陳

茵陳

茵陳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

茵陳簡介:茵陳,中藥名。為菊科艾屬植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幹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花茵陳”。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主治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茵陳功效作用

功能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主治

主治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不良反應

大量服用可致惡心,嘔吐,一過性頭暈,心律不齊等。

禁忌

1、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洋地黃類藥物合用,可與其競爭心肌細胞膜受體,降低其療效。

(2)不宜與奎尼丁合用,易形成絡合物而影響吸收。

(3)不宜與氯黴素合用。

2、飲食禁忌:禁酒,忌食油、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註意事項

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有β-蒎烯、茵陳二炔烴、茵陳炔酮、6,7-二甲基香豆素等多種成分。全草還含香豆素、黃酮、有機酸、呋喃類等成分。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影響:茵陳水浸劑、精制浸劑對健康犬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犬有利膽保肝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煎劑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脈、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茵陳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均有降血壓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茵陳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腦膜炎球菌與枯草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對泌尿系統的影響:茵陳水浸液、精制水浸液、揮發油、綠原酸、咖啡酸與6,7-甲氧基香豆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5、此外,茵陳尚有解熱、抗腫瘤、平喘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茵陳,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癥自退矣。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

2、《本草鉤述元》:“發陳致新,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而滲利為功者,尤難相匹。”

3、《本草圖解》:“發黃有陰陽兩種,茵陳同梔子、黃柏以治陽黃,同附子、幹薑以治陰黃。總之,茵陳為君,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之陰陽也。”

4、《別錄》:“茵陳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陰幹。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茵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傷寒論》:茵陳、梔子、大黃。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2、《玉機微義》:茵陳、附子、幹薑、炙甘草。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3、《食醫心鏡》茵陳羹:除大熱黃膽,傷寒頭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相關配伍

1、茵陳配附子:茵陳苦泄下降,功專清利濕熱以退黃;附子大辛大熱,為寒證所必需,功善溫腎暖脾。二藥配用,變療濕熱為治寒濕之用,利濕退黃作用仍明顯,而免苦寒傷陽之弊,共奏溫陽祛寒、利濕退黃之功。適用於陰黃,癥見黃色晦暗、胸痞脘脹、神疲畏寒、大便不實等。

2、茵陳配大黃:大黃苦寒,善瀉火通下;茵陳味苦而性涼,功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為臨床退黃之要藥。二藥配用,使濕熱之邪同時從大小便而出,且清熱之力加強。適用於黃疸初起,熱重於濕者。

3、茵陳配澤瀉:茵陳長於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澤瀉利水滲濕。二藥合用,有利濕退黃之功,且利水之力增加。適用於濕熱黃疸、濕重於熱而小便不利者。

鑒別用藥

1、濱蒿與茵陳蒿:本草書中記載的茵陳道地藥材產地並不一致,且分佈較廣。而茵陳蒿是近代中藥文獻上最常見茵陳植物來源。據研究,此品種僅見於我國沿海狹小地區即不可能是傳統上廣泛應用的茵陳的來源,故傳統所指的茵陳的道地藥材,應為濱蒿。茵陳蒿與濱蒿目前均作為茵陳使用,成分、功效相近,區別不大。

2、茵陳與青蒿:兩者均氣味芳香,能解濕熱,故濕熱黃疸、濕溫、暑濕之證,均可應用。但茵陳主入脾胃,利濕退黃,為治療濕熱黃疸的主藥;又能發陳致新,祛風止癢,適用於濕瘡濕疹等皮膚疾病。青蒿主入肝膽,善於清退虛熱,涼血除蒸,功專解骨蒸勞熱;又能泄暑溫之火,為骨蒸勞熱、瘧疾寒熱及暑溫壯熱所常用。

3、茵陳與梔子:兩者均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疸,用治肝膽濕熱所致黃疸,常相須為用。但梔子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善於清瀉三焦之火而清心除煩,又能涼血解毒,故用治熱病煩悶,血熱吐衄,以及熱毒瘡瘍等。茵陳蒿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善凊肝膽二經濕熱,以清熱利濕退黃為專長,用治濕熱黃疸;還能祛風止癢,發散肌膚邪熱,用於濕疹濕瘡等。

;

相關藥品

茵蓮清肝合劑、黃疸肝炎丸、苦黃註射液、茵陳五苓丸、茵梔黃口服液。

相關方劑

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茵陳四逆湯(《傷寒微旨論》)。

茵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除去雜質和老莖,曬幹。

炮制方法

除去殘根和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茵陳保存方法

陰涼幹燥處,防潮。

茵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綿茵陳:多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時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2、花茵陳: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茵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艾屬植物茵陳蒿或濱蒿。

形態特征

1、菌陳蒿:半灌木狀草木,高40-100cm。主根明顯木性。莖直立,基部木質化,有縱條紋,紫色,多分枝,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細柔毛,老則脫落。基生葉披散地上,有柄,較寬,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或掌狀裂,小裂片線形或卵形,兩面密被絹毛;下部葉花時凋落;莖生葉無柄,裂片細線形或毛管狀,基郃抱莖,葉脈寬,被淡褐色毛,枝端葉漸短小,常無毛秋、冬間開花,頭狀花序球形,徑達2mm,多數集成圓錐狀;總苞片外列較小,內列中央綠色較厚,圍以膜質較寬邊緣;花淡綠色,外層雌花4-12朵,常為7左右,能育,柱頭2裂叉狀;中部兩性花2-7朵,不育,柱頭頭狀不分裂。瘦果長圓形,無毛。

2、濱蒿:外形與前種大體相似,其主要區別點是本種為一或二年生草本,高約30-6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半木質化。基生葉有長柄,較窄,葉片寬卵形,長2.5-7cm,裂片稍卵狀,疏離;莖生葉線形,老時無毛,葉脈絲狀。8-9月開花,頭狀花序直徑約1-1.5mm,無梗或有短梗,偏側著生成短穗,總苞片有寬膜質邊緣。外層雌花5-15朵,以10-12個為常見,中部兩性花3-9朵。

分佈區域

1、茵陳蒿:分佈於華東、中南及遼寧、陜西、河北、臺灣、四川等地。

2、濱蒿:分佈幾遍全國。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主產於陜西、山西、安徽等地。

普通鸕鶿  外籍人士  珠環  掛號信  惡業  武東  洪山側路茶  正確姿勢  中國公民  德泰  烏雞湯  城陽實  小遊戲  中非  與狼共舞  待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