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烏梅

烏梅

烏梅別名:梅實,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烏梅簡介:烏梅,中藥名。為薔薇科李屬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e.的近成熟果實。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

烏梅功效作用

功能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主治

1、肺虛久咳:本品味酸而澀,其性收斂,入肺經能斂肺氣,止咳嗽。

2、久瀉,久痢:本品酸澀入大腸經,有良好的澀腸止瀉痢作用,為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

3、蛔厥腹痛,嘔吐:蛔得酸則靜,本品極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為安蛔之良藥。

4、虛熱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煩渴。

5、本品炒炭後,澀重於酸,收斂力強,能固沖止漏,可用於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瘡毒,可治胬肉外突、頭瘡等。

6、西醫診為喘息型支氣管炎、肺氣腫、心源性哮喘等證屬肺虛久咳,慢性結腸炎、慢性菌痢所致瀉痢證屬正氣虛弱,久瀉不止者,膽道蛔蟲癥、蠕蟲性腸梗阻、糖尿病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久治不愈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止瀉止血宜炒炭用。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不宜與蒼術同用。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磺胺類藥配伍,易析出結晶而致結晶尿、血尿;烏梅味酸,多食易損齒傷筋。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2)不宜與氨基糖苷類配伍,可以減弱藥效。

(3)不宜與氫氧化鋁、氨茶堿等堿性藥配伍,起中和反應,降低或失去藥效。

(4)不宜與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配伍,會加重對腎臟的毒性。

(5)烏梅可以降低維生素B12的生物利用度,不宜同用。

(6)可以酸化胃液,提高酸度,使紅黴素的單鍵水解而失去抗菌作用,故不宜與紅黴素合用。

3、飲食禁忌:忌食豬肉、蔥。

註意事項

不宜多食久食。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

藥理作用

本品水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離體兔腸管的運動;有輕度收縮膽囊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在體外對蛔蟲的活動有抑制作用;對豚鼠的蛋白質過敏性休克及組胺性休克有對抗作用,但對組胺性哮喘無對抗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蝕惡肉。”

2、《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烏梅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肺虛久咳,少痰或幹咳無痰之證,配罌粟殼、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醫得效方》)。

2、治久瀉,久痢,可配罌粟殼、訶子等同用,如固腸丸(《證治準繩》)。取其澀腸止痢之功,配伍解毒止痢之黃連,亦可用於濕熱瀉痢,便膿血者,如烏梅丸(《聖惠方》)。

3、治蛔蟲所致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證,配伍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同用,如烏梅丸(《傷寒論》)。

4、治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服,或配天花粉、麥冬、人參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書》)。

相關配伍

1、烏梅配木瓜:烏梅味酸,清涼生津,益胃止渴;木瓜酸溫,溫香入脾,和肝脾、生胃津、助消化。二藥伍用,其功益彰,疏肝和胃,理脾化濕,養胃陰、生胃津、開胃口、增食欲之力增強。適用於溫熱病後,氣陰兩傷,飲食乏味等;慢性胃病,胃陰受損,以致口幹少津、食欲不振、舌紅脈細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

2、烏梅配生鱉甲:烏梅味酸而澀,酸能入肝;鱉甲味咸,性平,入肝、脾、腎經。能軟堅散結、破瘀通經。二藥合用,軟堅積散瘀結作用增強。適用於久瘧難愈,脾臟腫大等。

3、烏梅配甘草:烏梅味酸而澀,其性收斂,善於斂肺止咳,同時酸能生津,可生津止渴;甘草味甘質潤,性質平和,歸肺經,補益肺氣,潤肺止咳。兩藥合用,甘酸化陰,生津止渴作用增強,潤肺臟斂肺氣止咳嗽之功大增。適用於虛熱消渴,幹咳久咳等。

4、烏梅配黃連:烏梅味酸入肝經,能和胃生津,安蛔止嘔;黃連味苦,入肝、胃二經,長於清中焦濕火鬱結,制酸止嘔。二藥配伍,酸苦並用,蛔得酸則伏,得苦則安,並能清肝胃實火。適用於肝胃熱盛,不思飲食,煩躁腹痛,面赤心煩,舌紅,脈數,身熱吐蛔。

5、烏梅配五味子:烏梅上入肺經能斂肺平喘止咳;五味子亦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而平喘。兩藥合用,可增強斂肺平喘作用。適用於肺虛久咳及肺腎不足之喘咳。

6、烏梅炭配川椒:烏梅酸斂,有良好的澀腸止瀉之效,炒炭後澀性增強,止瀉效果尤佳;川椒辛熱,入脾、胃經,長於溫胃散寒以止痛,暖脾燥濕而止瀉。二藥合用,一能溫脾散寒治其本,一能澀腸止瀉治其標。適用於脾虛寒濕久瀉久痢,便血等。

鑒別用藥

1、生烏梅、烏梅肉、醋制烏梅、烏梅炭:烏梅中主要成分為有機酸(蘋果酸和枸櫞酸),在植物體中常與金屬離子結合成鹽,醋制可復呈遊離形式,發揮藥理作用。故臨床上生津止渴、斂肺止咳用生烏梅或烏梅肉,但因烏梅核仁中含苦杏仁苷,大劑量可產生中毒,麻痹延髓生命中樞,故應用時宜去核用烏梅肉;酸味入肝,且蛔得酸則伏,醋制後,烏梅的酸味有增無減,因此和胃安蛔、斂肝養肝宜用醋制烏梅;炒炭後,烏梅澀性增強,更適宜澀腸止瀉、固崩止血,可治療久瀉久痢、崩漏下血等。

2、五味子與烏梅:二藥均味酸,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之功。用於肺虛久咳,久瀉久痢,津傷口渴,虛熱消渴等常配伍運用。但五味子酸、甘,溫,尚能滋腎固精,斂汗益氣,寧心安神,又可用於肺腎兩虛之咳喘,腎虛遺精滑精,體虛自汗盜汗以及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多夢等。烏梅味極酸,善於安蛔止痛,和胃止嘔,可用於蛔厥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證;並能收斂止血,消瘡毒,用於崩漏、便血、尿血及胬肉、頭瘡等。

3、木瓜與烏梅:二者性味皆酸澀而溫,均有益胃生津作用,可用治溫熱病後,氣陰兩傷,飲食乏味,以及胃陰受損,口幹少津,食欲不振等。《本草求真》謂“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於木瓜”,但兩者功效差異很大。烏梅在於斂肺澀腸,益胃生津,止血安蛔。而木瓜主歸肝、脾兩經,功專疏泄筋骨脾胃濕邪,故濕邪留於筋骨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及濕邪犯及脾胃所致泄瀉常用之。前者屬於虛者收之,後者屬於驅散邪氣。

相關藥品

小兒瀉速停顆粒、固腸止瀉丸(結腸炎丸)、小兒康顆粒。

相關方劑

烏梅丸(《傷寒論》)、九仙散(《衛生寶鑒》)。

藥膳食療

烏梅粥:

1、功效:生津止渴、斂肺止咳、澀腸止瀉。適用於久瀉、久咳,伴口幹、不思飲食者。

2、原材料:烏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3、做法: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冰糖適量,稍煮溶化即可。

4、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用。

烏梅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幹後悶至皺皮,色變黑時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炮制方法

1、烏梅: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烘幹後悶至皺皮,色變黑時即成。

2、烏梅肉:取凈烏梅,水淋使軟或蒸軟,略晾,搗破,剝取凈肉。

3、烏梅炭:取凈烏梅,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皮肉鼓起,表面呈焦黑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4、醋烏梅:取凈烏梅或烏梅肉,用米醋拌勻,隔水加熱2-4h,取出幹燥。每烏梅100kg,用米醋10kg。

5、蒸烏悔:取烏梅放入甑內蓋緊,置開水鍋中蒸至上氣後,停火悶5h,取出幹燥。

烏梅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烏梅肉、烏梅炭、醋烏梅、蒸烏梅應密閉,置陰涼幹燥處。烏梅炭需散熱,防復燃。

烏梅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紅棕色。內果皮石細胞極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幾無色或淡綠黃色,類多角形、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0-72μm,壁厚,孔溝細密,常內含紅棕色物。非腺毛單細胞,稍彎曲或作鉤狀,胞腔多含黃棕色物。種皮石細胞棕黃色或棕紅色,側面觀呈貝殼形、盔帽形或類長方形,底部較寬,外壁呈半月形或圓拱形,層紋細密。果皮表皮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稍厚,非腺毛或毛茸脫落後的痕跡多見。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蒸幹,殘渣用石油醚(30-60°C)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梅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核果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cm。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於擴大鏡下可見毛茸,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柔軟或略硬,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內含卵圓形、淡黃色種子1粒。具焦酸氣,味極酸而澀。以個大、肉厚、柔潤、味極酸者為佳。

飲片性狀

1、烏梅:參見“藥材”項。

2、烏梅炭:形如烏梅,皮肉鼓起,質脆,表面焦黑色,味酸兼苦。

3、醋烏梅:形如烏梅或烏梅肉,烏黑色,質較柔潤,微有醋氣。

4、蒸烏梅:形如烏梅,烏黑色,質較柔潤。

烏梅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薔薇科李屬植物梅。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棕色,小枝細長,先端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於二年生側枝葉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有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分佈區域

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道地產區

主產於浙江、福建、雲南等地。

生長見習

梅的適應性較強,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需陽光充足,花期溫度對產量影響極大,低於-5--6℃或高於20℃對座果率有明顯影響,年平均氣溫16-2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區最適宜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怕澇,耐幹旱,低畦多濕之地不宜栽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嫁接、壓條等方法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於6月采果後取種子秋播。或將種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種子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種特性,所以隻作砧木或育種選種用。一般以嫁接繁殖為主。

2、嫁接繁殖:采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實生苗。枝接宜於春季萌芽前進行,芽接應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選陰天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後,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病蟲防治

1、病害有炭疽病,4月下旬發病,6-8月為盛發期。發病前噴1:1:100-150波爾多液1-2次,以保護新梢;發病後噴灑50%甲基托佈津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每隔7d1次,噴2-3次。

2、蟲害有桃紅頸天牛,蛀食樹幹,嚴重時主幹蛀空,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成蟲或用黑光燈誘捕成蟲。桃粉蚜可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續噴2-3次。

宅內  真正的朋友  環堵之室  怡馨  潭邊村  銀行學  宇文護  請問如何  新坑  喬梓  破軍  一頭豬  中國共產黨  湖頭街  劫後餘生  俸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