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杞皮
来源:74U閱讀網
草烏頭別名:堇,芨,烏頭,烏喙,奚毒,即子,雞毒,毒公,耿子,土附子,草烏,竹節烏頭,金鴉,五毒根,耗子頭,
草烏頭簡介:草烏頭,中藥名。為毛莨科烏頭屬植物烏頭(野生種)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北烏頭A.kusnezoffii Reichb.等的塊根。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頭風頭痛,中風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等。並可用於麻醉止痛。
草烏頭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消腫止痛。主治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頭風頭痛,中風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等。並可用於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用醋、酒磨塗。
禁忌
1、陰虛火旺、各種熱證患者及孕婦禁服。
2、反半夏、栝樓、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
註意事項
1、老弱及嬰幼兒慎服。
2、內服須炮制後用,入湯劑應先煎1-2h,以減低毒性。
3、酒劑,酒煎服,易致中毒,應慎用。
4、內服過量可致中毒,中毒癥狀見“川烏頭”條。
化學成分
1、烏頭根含生物堿: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塔拉烏頭胺,和烏胺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烏藥堿,棍掌堿氯化物,異飛燕草堿,苯甲酰中烏頭堿,新烏寧堿,附子寧堿,北草烏堿,多根烏頭堿,去氧烏頭堿,附子亭堿,準噶爾烏頭堿,尿嘧啶,江油烏頭堿,新江油烏頭堿,去甲豬毛菜堿,準噶爾烏頭胺等。此外,還含多糖FI。
2、北烏頭根主要含生物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烏頭堿,3-去氧烏頭堿,北草烏堿,beiwusine A、B,烏胺。去甲二萜類生物堿:acsonine,beiwudine。
藥理作用
1、鎮痛作用:烏頭與北烏頭在等毒劑量(1/10或1/5LD50)口服,均有有明顯鎮痛作用,北烏頭略強於烏頭。烏頭堿類生物堿是草烏頭鎮痛的主要有效成分。草烏頭用甘草、黑豆炮制後毒性降低,但鎮痛效力不受影響。
2、抗炎作用:北烏頭煎劑5g/kg可促進蛋清所致大鼠足蹠水腫消退。北烏頭口服等毒劑量(1/5LD50)對巴豆油引起的鼠耳腫脹和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抑制率分別為29%和32%,而烏頭的抑制率分別為21%和15%,表明兩者均有抗炎作用。
3、對心臟的影響:以傢兔心電圖變化為指標的研究表明,北烏頭總堿能增強腎上腺素對心肌的作用,對抗氯化鈣所致T波倒置,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初期的ST段上升和繼之發生的ST段下降。豚鼠實驗還可見有增強毒毛花苷G對心肌的毒性。去甲烏藥堿對大鼠離體心房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時性作用,可以松弛大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作用,能夠抑制脂多糖誘導的NO產物和iN-OSmRNA的表達。
4、其他作用:北烏頭總堿還有抗組胺、局部麻醉等作用。烏頭堿的藥理參見“川烏頭”條。
毒理作用
小鼠口服烏頭(草烏頭)浸膏劑LD50(生藥量)為1827±11.4mg/kg,北烏頭為5780±4.4mg/kg;腹腔註射烏頭為1.62±1.1mg/kg,北烏頭435±4.4mg/kg。
相關論述
1、《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2、《別錄》:“烏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烏喙,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痛腫膿結,又墮胎。”
3、《寶慶本草折衷》:“治宿患風癬,遍身黑色,肌體如木,皮膚粗澀,四肢麻痹;紫癜如墨,風疹瘡瘍。”(集許叔微烏頭丸方說)
4、《本草蒙筌》:“理風痹,卻風痰,散寒邪,除寒痛,破滯氣積聚,去心下痞堅。”
5、《綱目》:“烏頭: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烏喙:主大風頑痹。”
草烏頭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膝踝關節疼痛,能除風濕,健步:草烏、防風、細辛各等分。為末。擦鞋襪中。(《扶壽精方》膝風方)
2、治口舌生瘡:草烏、南星各一個,生薑一塊(焙幹)。為末。每取二錢,臨臥時以好醋調作厴子,貼手腳心。《衛生易簡方》)
3、治蛀發癬:草烏連皮切片,炙脆,研粉。醋調,日塗三次。數日愈。(《外科證治全書》)
4、治白癜風:草烏頭半兩,巴豆一分(細切)。用米醋和濕,以佈裹,浴罷擦之。頻浴為佳。(《百一選方》)
5、治腸風年久不瘥:草烏頭(去皮、尖,切,炒令焦色,嘗味不麻方佳),為末,用韭菜攪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陳米飲下十四丸,不過兩服即瘥。《普濟方》烏頭丸)
草烏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當年晚秋或次年早春采收,將地下部分挖出,剪去根頭部,曬幹。
草烏頭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生草烏應按毒性中藥專人管理。
草烏頭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
塊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長2-7cm,直徑0.6-1.8cm。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不定根殘基,有的頂端一側有一枯萎的芽,一側有一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皺縮,有縱皺紋、點狀須根痕和數個瘤狀側根。質硬,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無臭,味辛辣、麻舌。
飲片性狀:
1、生草烏參見“藥材”項。
2、制草烏為不規則的類圓形或近三角形薄片,表面黑褐色,中心部較淺,呈灰色,外層有灰白色曲折的環紋(形成層)及筋脈小點(維管束),並有空隙。周邊褐色,有深皺紋或彎曲的深缺刻。質堅脆。無臭,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3、黑豆制草烏,形如生草烏,表面顏色加深,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草烏頭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莨科烏頭屬植物烏頭(野生種)、北烏頭。形態特征
1、烏頭(野生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塊根倒圓錐形,長2-4cm,直徑1-1.6cm,栽培品的側根甚肥大,直徑達5c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葉柄長1-2.5cm;葉片五角形,長6-11cm,寬9-15cm,基部淺心形,3裂幾達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倒卵狀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羽裂片2對,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齒;側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革質或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長6-25cm;花序軸及花梗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針形;花梗長1.5-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高盔形,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長約1.1cm,唇長約6mm,微凹,距長1-2.5mm,通常拳卷,無毛;雄蕊多數;心皮3-5,蓇葖果。種子多數,三棱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2、北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5-150cm。塊根倒圓錐形或胡蘿卜形,長2.5-5cm,直徑0.7-15m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通常分枝。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葉柄長2-12cm,無毛;葉片五角形,長6-16cm,寬8-20cm,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近羽狀分裂,末回裂片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無毛,紙質或近革質。總狀花序頂生,有9-22朵花;花序軸和花梗無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線形;下部花梗長1.8-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線形;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盔形或高盔形,高1.5-2.5cm,有喙,下緣長約1.8cm,側萼片長1.4-1.7cm,下萼片長圓形,外面有疏曲柔毛或幾無毛;花瓣2,瓣片寬3-4mm,唇長3-5mm,距長1-4mm,向後彎曲或近拳卷,無毛;雄蕊多數;心皮5。果長8-20mm。種子多數,扁橢圓球形,沿棱有狹翅,隻在一面有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分佈區域
1、烏頭(野生品):分佈於遼寧南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主要栽培於四川。湖北、湖南、雲南、陜西等地也有栽培。2、北烏頭:分佈於東北、華北。生長環境
1、烏頭(野生品):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2、北烏頭:生於山地、丘陵、草坡或疏林、草甸上。生長見習
喜涼爽濕潤、陽光充足環境,耐寒,冬季地下根部可耐-30℃左右的嚴寒。天氣幹旱或土壤缺水時,植株生長遲緩,葉緣幹枯,葉片脫落,但雨季要註意防澇。對高溫高濕適應性差,易引起退化或根部腐爛。土壤以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為最好,黏土或低註易積水地區則不宜栽培。繁殖方式
分根繁殖或種子繁殖,以分根繁殖為主。栽培技術
1、分根繁殖:每年秋季或早春,挖取老根旁所生的子根栽種。開淺溝,行株距(30-45)cm×(9-15)cm,將子根均勻排在溝內,栽後覆土壓實。春栽20天左右出苗,秋栽到第二年春萌芽。2、種子繁殖:須選用當年種子,秋播或春播,條播或穴播。溫度在18-23℃,有足夠濕度,播種後約15天出苗。苗高9-15cm時,間苗1次。病蟲防治
1、白絹病,夏季高溫多雨易發病,挖除病株病土,撒石灰消毒病穴,病株周圍鄰株用50%多菌靈500倍液灌穴。2、霜黴病,苗期徹底拔除病株,用1:1:150波爾多液噴葉面和葉背。3、葉斑病,發生在4-9月,可用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1:1:150波爾多液每10-15d噴1次。萎蔫病,栽種時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浸種3h。4、白粉病,為害葉,可用25%粉銹寧2000倍液噴葉面。5、黑絨鰓金龜,幼蟲為害烏頭。6、烏頭翠雀蚜,發生在5-10月。7、黑小卷蛾,發生在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