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
来源:74U閱讀網
驚風草別名:披麻草,小青草,亮星草,巖蓮,小白草,
驚風草簡介:驚風草,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L.var.elatumUlbr.T.esquiroliiLevl.etVent.的全草。分佈於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涼肝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腸炎,小兒疳積,目赤腫痛,肝熱驚風,瘡腫,濕熱癢疹。
驚風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涼肝。主治
用於痢疾,腸炎,小兒疳積,目赤腫痛,肝熱驚風,瘡腫,濕熱癢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苦,涼。”
《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苦、辛,平,有小毒。”
《雲南中藥志》:“清肝消疳。主治小兒疳積,小兒肺炎,小兒驚風。”
《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解毒。用於瘡腫,目赤,濕熱癢疹,痢疾,腸炎。”
驚風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目赤腫痛:小青草9g,千裡光18g,夏枯草18g,天胡荽18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腸炎、痢疾:小青草9g,野棉花根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驚風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或鮮用。驚風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約40cm。須根黃褐色。二回三出復葉;小葉片近革質,圓菱形或扁橢圓形,3淺裂,背面有時被短柔毛。總狀花序,花小,萼片早落;無花瓣;雄蕊多數,花藥長線形,先端尖銳,花絲絲狀;子房扁橢圓形,柱頭箭頭形。驚風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形態特征
直梗高山唐松草,多年生小草本,全株無毛。葉均基生,4-5或更多,為二回三出復葉;葉柄長1.5-3.5cm;葉片長1.5-4cm;小葉薄革質,有短柄或無柄,圓菱形、菱狀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和寬均達10-20mm,3淺裂,淺裂片全緣,基部圓或寬楔形,背面有時被短柔毛,脈稍隆起,網脈明顯。花葶高達25-38cm,常有一分枝;總狀花序;苞片小,狹卵形,花兩性,花梗向上直展,不向下彎曲;萼片4,花瓣狀,橢圓形,長約2mm,早落;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約5mm,花絲絲狀,花藥狹長圓形,長約1.2mm,先端有短尖頭;心皮3-5,柱頭約與子房等長或稍長,箭頭形。瘦果狹橢圓形,稍扁,長約3mm,有8條縱肋,無柄,花期6-8月,果期7-9月。分佈區域
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400-4600m的高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