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天劍
来源:74U閱讀網
附子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
附子簡介: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附子功效作用
功能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主治
1、亡陽證:本品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2、陽虛證:本品辛甘溫煦,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凡腎、脾、心諸臟陽氣衰弱者均可應用。
3、寒痹證:本品氣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溫經通絡,逐經絡中風寒濕邪,故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者。
4、西醫診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暴發型流腦、中毒性肺炎、敗血癥等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屬亡陽證者,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及婦科手術外傷引起的大出血及嚴重的嘔吐腹瀉,急性病大汗引起的大量脫水所造成的低血容量休克屬亡陽證者,某些急癥大汗過多而見休克者屬亡陽證者,慢性腎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陽虛證者,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脾胃陽虛證者,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黃疸屬寒濕阻滯者,便秘屬虛寒證者,痛經屬於寒滯胞宮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不良反應
1、附子中含多種堿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毒性,尤其表現為心臟的毒性。但經水解後形成的烏頭堿,毒性則大大降低。烏頭堿類結構屬二萜類生物堿,具有箭毒樣作用,即阻斷神經肌肉接頭傳導,還具有烏頭樣作用,表現為心律紊亂、血壓下降、體溫降低、呼吸抑制、肌肉麻痹和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等。
2、附子大劑量粗制生物堿可導致多種動物全身性及呼吸麻痹,癥狀表現為呼吸停止先於循環紊亂。
3、附子中毒早期催吐,洗胃;有呼吸麻痹癥狀時,及時使用呼吸興奮劑,給氧;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註射阿托品;出現室性心律紊亂可用利多卡因。
4、附子中毒原因主要是誤食或用藥不慎(如劑量過大,煎煮不當,配伍失宜等)或個體差異等,嚴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必須嚴格炮制,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才能保證用藥安全。
5、具體預防措施為:控制劑量,一般每次3-15g;合理配伍,幹薑、甘草等可解附子毒;口服宜用制附子;應先煎,至煎劑入口無麻辣感為度;還應盡量避免與興奮中樞、神經及促進心臟機能的藥物同用。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
(1)地膽為之使,得花椒、食鹽,下達命門。
(2)惡蜈蚣。
(3)畏防風、甘草、黃芪、人參、犀角。
(4)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附子不宜與酚妥拉明、六烴季銨同用,後者可以阻斷附子的升壓作用。
(2)普萘洛爾、利舍平可部分阻斷附子的作用,不宜同用。
(3)附子可以抑制嘌呤類藥的效應,故不宜同用。
3、飲食禁忌:
(1)畏綠豆、烏韭、童溲,不宜同服。
(2)忌豆豉汁、稷米。
(3)反河豚。
註意事項
生品外用,內服須炮制。若內服過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化學成分
本品含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異飛燕草堿,新烏寧堿,烏胺及尿嘧啶等。
藥理作用
附子煎劑、水溶性部分等,對蛙、蟾蜍及溫血動物心臟,不論是正常狀態或處於衰竭狀態均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其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對氯仿所致小鼠室顫有預防作用;附子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蛋清、角叉菜膠、甲醛等所致大鼠足蹠腫脹,抑制醋酸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抑制肉芽腫形成及佐劑性關節炎;中烏頭堿、烏頭堿及次烏頭堿均有鎮痛作用。最近研究表明,附子能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毒理作用
附子(未加工生品)小鼠口服LD50為5.49g/kg,靜脈註射為0.49g/kg。加工後附子小鼠口服LD50為16.1g/kg,靜脈註射為2.8g/kg。熟附片煎劑小鼠口服和靜脈註射的LD50分別為17.42g/kg和3.516g/kg。附子水煎醇沉液1次腹腔註射的小鼠LD50為26.30g/kg。去甲烏藥堿小鼠靜脈註射LD50為58.9mg/kg,腹腔註射為300mg/kg,口服為3.35g/kg。烏頭堿的主要毒性是抑制呼吸及引起心律失常,對心臟的毒性作用是通過興奮中樞和對心臟的直接作用所引起。
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遊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2、《本草正義》:“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臟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
附子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制附子(先煎2-3小時)12-60g,桂枝12-18g,炙甘草12-30g,大麥冬30g,紅棗15-30枚,枸杞12-30g,太子參15-30g,丹參30g,沉香(後下)5-9g。每日1劑,水煎2次,晚服第1煎,次晨服第2煎,15劑為1療程。
2、充血性心力衰竭:附子10-15g(先煎),北五加皮10-15g,澤蘭15g,赤芍15g,川芎15g,丹參15g,雞血藤15g,黨參25g,麥冬25g,水煎分服。
3、搶救危重病人:黑附片156.25g,丹參156.25g,紅參(一等品)93.75g,制成1000ml註射液。每日80-200ml加入250-500ml10%的葡萄糖註射液中,分2次緩慢靜脈滴註。
4、胃下垂:熟附片(先熬)12g,炒白術10g,焦艾葉9g,小茴香5g。水煎,飯後分服,連服50天。
5、慢性腎功能衰竭:附子(先煎)、桂枝、大黃各10-15g,黃芪20-40g,桑白皮15-20g,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用附子15g,大黃30g,牡蠣、蒲公英各60g,濃煎200-400ml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
6、尿毒癥:大黃20g,黃苓、生牡蠣各50g,炙附子15g,水煎,每日睡前滴肛150ml,病情重者可每日灌註2-3次。
7、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2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90g,人參60g,白術120g,芍藥90g。上五味以水4000ml,煮取1500ml,去渣,溫服200ml,日3次服。
8、風寒流註,偏正頭痛,年久不愈:大附子1個,生切4片,以薑汁一盞,浸炙,再浸再炙,汁盡乃止;高良薑,等份,為末。每服3g,臘茶清調下,忌熱物少時。
9、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大附子3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9g,薑汁半盞,冷酒半盞,調服。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
10、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側:附子1枚,六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末之。每末二大錢,好川椒20粒,用白面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同煎至2g,去椒入鹽,空心服。
11、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木香(不見火)15g,玄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30g,上為粗末,每服12g,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2g,去渣,溫服。
相關配伍
1、附子配伍白芍:附子辛甘大熱,入於氣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脈,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白芍酸苦微寒,入於血分,性柔而主靜,有養血柔肝、斂陰和營、緩急止痛之效。附子得白芍,溫陽散寒而不傷陰血;白芍得附子,養血和營而無寒凝之弊。二者伍用,其溫陽散寒、養陰和營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療血虛寒凝之四肢麻木、關節疼痛;寒滯肝脈之脅痛;寒凝胞宮之痛經等癥。
2、附子配伍白術、茯苓:附子溫腎助陽;白術健脾燥濕;茯苓滲濕利水。三者伍用,有溫腎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濕濁聚集之水腫、小便不利、慢性泄瀉等。
3、附子配伍大黃:大黃苦寒,攻積導滯;附子辛熱,助陽散裡寒,且能制約大黃寒涼之性。二者相伍,寒熱並用,有溫下寒實積滯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實內結而陽氣虛衰之腹痛便秘、手足厥冷等癥。
4、附子配伍幹薑:二者均有回陽救逆之功效,但附子走而不守,助腎陽而破陰寒;幹薑守而不走,暖脾胃而散寒邪。相須為用,有溫補脾腎、助陽散寒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之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脘腹冷痛、五更泄瀉;或陽虛欲脫之四肢厥逆、汗出濕冷、脈微欲絕者。
5、附子配伍桂枝:附子辛熱,通行十二經,溫陽散寒、除濕止痛通關節;桂枝辛溫,輕揚升散,溫經通陽、祛風散寒止痛。二者配伍,其溫通經脈、祛風散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療素體陽虛、風寒濕邪侵襲之身體煩痛、不能轉側、關節不得屈伸者。
6、附子配伍花椒:附子溫腎助陽、散寒止痛;花椒溫中止痛、暖脾止瀉。二者同為辛熱之品,皆有溫裡散寒之作用。相伍為用,其通陽散寒、溫中止痛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療中焦虛寒之胃脘冷痛以及寒邪直中之胃痛暴作。
7、附子配伍黃芪:附子溫補元陽;黃芪益氣固表。二者伍用,既有溫陽益氣、周表止汗之功,用於治療氣虛陽衰、衛表失固之虛汗出、倦怠、畏寒、形冷;亦有溫補脾腎、補火生土之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水濕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8、附子配伍肉桂:附子辛熱燥烈,走而不守,為通行十二經之純陽之品,有回陽救逆之功;肉桂辛甘性熱,能走能守,偏暖下焦而溫腎陽,更能引火歸原。二藥相須為用,附子善入氣分而散寒止痛;肉桂善入血分而溫經通脈。共奏溫腎助陽、引火歸原、溫經散寒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下焦命門火衰、腎陽不足之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陽痿、尿頻、小便清長等癥以及風寒濕痹之關節酸痛、一身盡痛者。
9、附子配白術:附子溫補脾腎散寒;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兩藥相配,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之功。適用於陽虛寒濕內盛的心腹冷痛、嘔吐泄瀉及痰飲水腫等。附子溫經散寒止痛;白術燥濕健脾益氣。兩藥伍用,共奏溫經益氣、散寒除濕之功。也適用於風濕相搏之肢體關節疼痛者。10、附子配烏頭:附子長於補火助陽;烏頭功善溫經散寒止痛。兩藥伍用,共達溫陽祛寒,逐陰止痛之功。適用於心陽不振,陰寒痼結所致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胸痹疼痛者。
11、附子配桑白皮:附子味辛大熱,長於回陽救逆,溫陽利水;桑白皮甘寒,善於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兩藥合用,具有溫陽利水,瀉肺平喘的功效。適用於腎陽不足,肺氣不降而見的水氣浮腫,小便不利,兼見喘咳上氣者。
12、附子配杜仲:附子味辛,大熱,長於補火助陽;杜仲甘溫,善於補益肝腎。兩藥合用,增強補肝腎,壯腰膝的功效。適用於腎陽虛弱,腰膝酸軟,小腹冷痛者。
鑒別用藥
1、生附片、炮附片、鹽附子、黑附片、白附片:附子炮制品有生附片、炮附片、鹽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生附片有毒,總生物堿含量為1.1%,多外用。炮附片總生物堿含量較生附片減少81.30%,白附片生物堿含量為0.17%,毒性降低,其強心作用較強,煎煮愈久,強心作用愈顯著。其含有劇毒的二萜雙酯類生物堿,如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塔拉弟胺等成分,毒性強,炮制後降低毒性。附子中的強心作用與其所含消旋去甲烏藥堿有密切關系。炮附片以溫腎暖脾,補命門之火力勝,臨床多用治虛寒泄瀉,風寒濕痹,陽虛水腫,陽虛感冒,精泄不禁。鹽附子生物堿含量為0.34%,以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為主,故臨床用於治療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寒濕痹痛,心腹疼痛,陽虛水腫,陽虛感冒等。
2、附子與川烏、草烏:附子、川烏、草烏,同出一物,均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均為辛熱有毒之品,均能散寒止痛,治寒濕痹痛、心腹冷痛等。但附子又善於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主治亡陽欲脫及腎陽虛衰、脾腎陽衰諸證,以及陽虛水腫、陽虛外感等。烏頭又分川烏和草烏,川烏多為栽培,草烏多系野生,又均善祛風除濕和麻醉止痛,治寒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疼痛,陰疽及用於表面麻醉。草烏毒性、功效均較川烏為勝。
3、附子與細辛:兩藥均味辛性溫熱,有毒,同歸心、腎經,均具散寒止痛之功,同可用治風寒濕痹,陽虛外感。然細辛辛溫,又歸肺經,有祛風散寒,通竅,溫肺化飲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淵,牙痛,寒痰停飲,氣逆喘咳,吹鼻取嚏,又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用治閉證;附子又歸脾經,而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的作用,用於亡陽證,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又可用於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
4、附子與桂枝:兩藥均味辛,同歸心經,均具溫經散寒,通痹止痛之功,同可用治風寒濕痹。然附子辛散溫通,徹內徹外,善逐風寒濕邪,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故素體陽虛,寒濕偏盛,關節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證最為常用;附子又歸腎、脾經,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的作用,用於亡陽證,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又可用於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桂枝辛散溫通,既入心經走血分,能溫通心陽而治療胸痹胸痛,又可溫中補虛,散寒止痛而用於中焦虛寒,脘腹冷痛,又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而用於婦女感寒,血滯經閉,癥瘕腹痛;桂枝又歸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助陽化氣,平降沖逆的作用,用於風寒感冒,痰飲蓄水,心悸奔豚等。
5、附子與麻黃:兩藥均味辛,均具有散寒止痛之功,同可用治風寒濕痹,陽虛外感然附子辛散溫通,徹內徹外,善逐風寒濕邪,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故素體陽虛,寒濕偏盛,關節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證最為常用;附子又歸心、腎、脾經,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的作用,用於亡陽證,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又可用於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麻黃辛散溫通,散寒通滯,多用於外感風寒濕邪所致關節痹痛;麻黃歸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風水水腫等。
6、附子與桑寄生:兩藥均歸腎經,均具有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同可用治風寒濕痹。然附子辛散溫通,徹內徹外,善逐風寒濕邪,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故素體陽虛,寒濕偏盛,關節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證最為常用;附子辛、大熱,有毒,又歸心、脾經,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的作用,用於亡陽證,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又可用於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桑寄生甘平,既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故可用治營血虧虛,肝腎不足,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對年老體弱,或痹痛日久,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者尤為適宜;桑寄生又歸肝經,既可養血,又可補肝腎,故有固沖任、安胎之效,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沖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動不安及習慣性流產等。
相關藥品
附子理中丸、參桂理中丸、濟生腎氣丸、固腎定喘丸、益心丸。相關方劑
四逆湯(《傷寒論》)、白通湯(《傷寒論》)、麻黃細辛附子湯(《傷寒論》)。
藥膳食療
附子生薑狗肉湯:
1、功效:溫陽散寒、化痰止咳。適用於陽虛咳嗽,癥見咳嗽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痰多色白而清稀、惡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潤、脈沉細。
2、原材料:狗肉100克,熟附子10克,生薑150克。
3、做法:狗肉洗凈、切塊,熟附子、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凈,生薑切片備用。起油鍋,下狗肉炒幹水,放入熟附子、生薑及陳皮、米酒等調料,炒片刻鏟起,放進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3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4、用法:食肉喝湯。
附子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選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習稱“鹽附子”。生附子有毒,加工炮制後毒性降低,便於內服。產地加工成鹽附子的目的是防止藥物腐爛,利於貯藏。炮制方法
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加工成黑順片、白附片後毒性降低,可直接入藥。
2、黑順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後,烘至半幹,再曬幹或繼續烘幹。
3、白附片:取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幹。
4、炮附片:取砂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加入附片,拌炒至鼓起並微變色,取出,篩去砂,放涼。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用於心腹冷痛,虛寒吐瀉。
5、淡附片:取凈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幹燥。每1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淡附片長於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陰寒水腫,陽虛外感。
附子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鹽附子,密閉。附子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
飲片性狀
1、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2、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3、炮附片:形如黑順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黃棕色,質松脆。氣微,味淡。
4、淡附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縱向導管束。質硬,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口嘗無麻舌感。
附子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塊根倒圓錐形,長2-4cm,直徑1-1.6cm,栽培品的側根通常肥大,直徑可達5c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有長柄;葉柄長1-2.5cm,疏被短柔毛;葉片五角形,長 6-11cm,寬9-15cm,基部淺心形,3裂幾達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彤、倒卵狀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羽裂片2對,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齒,間或全緣;側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通常隻在脈上疏被短柔毛,革質或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長6-25cm;花序軸及花梗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針形;花梗長1.5-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高盔形,高2-2.5cm,基部至喙長1.7-2.2cm,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5-2cm,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長約1.1cm。唇長約6mn,微凹,距長1-2.5mm,通常踡卷,無毛;雄蕊多數,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無毛或被短毛;心皮3-5,被短柔毛,稀無毛,蓇葖果,長1.5-1.8cm。種子多數,三棱形,長3-3.2cm,兩面密生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遼寧南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主要栽培於四川。湖北湖南、雲南、陜西等地也有栽培。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生長見習
喜溫暖潮濕氣候,耐寒,怕高溫積水,在平壩和丘陵地區均可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水稻或玉米輪作4-5年以上的砂壤土或紫色土栽培,忌連作。繁殖方式
主要用烏頭塊根繁殖。栽培技術
選用四川中藥研究所選育出的川藥1號(南瓜葉型)、川藥6號(絲瓜葉型)和川藥5號(小花葉型)品種,產量較高。12月上、中旬為載種適期。按行株距各16cm穴錢,每穴1個,每隔10穴,在穴外多載1-2個,以備補苗用。栽後立即開溝,將畦溝泥土提到畦面覆蓋烏頭,厚約6cm,每畝可栽烏頭8500-10000個。病蟲防治
1、白絹病,夏季高溫多雨易發病,挖除病株病土,撒石灰消毒病穴,病株周圍鄰株用50%多菌靈500倍液灌穴。
2、霜黴病,苗期徹底拔除病株,用1:1:150波爾多液噴葉面和葉背。
3、葉斑病,發生在4-9月,可用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1:1:150波爾多液每10-15d噴1次。萎蔫病,栽種時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浸種3h。
4、白粉病,為害葉,可用25%粉銹寧2000倍液噴葉面。
5、黑絨鰓金龜,幼蟲為害烏頭。
6、烏頭翠雀蚜,發生在5-10月。
7、黑小卷蛾,發生在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