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葵根
来源:74U閱讀網
蔊菜別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幹油菜,石豇豆,雞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裡蕻,
蔊菜簡介:蔊菜,中藥名。為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Sisynbrium indicum L.和無瓣蔊菜R.dubia(Pers.)HaraR.montana(wall)Small.的全草。具有祛痰止咳,解表散寒,解毒利濕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喘,感冒發熱,麻疹透發不暢,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黃疸,水腫。
蔊菜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解表散寒,解毒利濕。主治
咳嗽痰喘,感冒發熱,麻疹透發不暢,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黃疸,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搗絞汁服。外用:搗敷。註意事項
過量服用可出現輕微的口幹、胃部不適等現象,但不影響繼續治療。化學成分
全草均含g菜素。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冷氣,腹內久寒,飲食不消,令人能食。”
2、《綱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3、《分類草藥性》:“治刀砍斧傷,爛瘡,生肌,嚼塗。”
4、《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外用冶漆瘡,疔瘡,癰腫。”
5、《福建藥物志》:“疏風透表,消腫解毒。主治麻疹,感冒,白喉,咽喉炎,風濕性心臟病,癤腫,漆瘡,疔瘡,蛇傷。”
6、南藥《中草藥學》:“活血通經。主治婦女幹血癆,經閉。”
蔊菜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從g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g菜素內服,每日200~300毫克,10天治療100例,20天治療98例。前者有效率為80%,臨床控制率為4%,顯效率為21%;後者有效率為90%,臨床控制率為8%,顯效率為41%。實踐表明本品祛痰作用明顯,其次是止咳、平喘,較g菜水煎劑(3兩/日)療效為高,副作用也明顯降低。治程中可有口幹、胃部不適、頭暈等反應,但均輕微短暫,不影響服藥。相關配伍
1、治老年慢性氣管炎:江剪刀草、佛耳草、生麻黃,按10:20:3的比例,制成糖漿(每1ml相當於生藥0.15g),每次服50ml,每日2次。(《醫藥工業》,1971,(6):12)
2、治感冒發熱:蔊菜15g,桑葉9g,菊花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風濕關節炎:賣西擠(焯菜)30g,與豬腳煲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4、治鼻竇炎:鮮蔊菜適量,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福建中草藥》)
5、治蛇頭疔:鮮蔊菜搗爛,調鴨蛋清外敷。(《福建中草藥》)
蔊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7月采收,曬幹。蔊菜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和無瓣蔊菜。形態特征
1、蔊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株較粗壯,高20-50cm,無毛或具疏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斜升。葉形多變化,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通常大頭羽狀分裂,長4-10cm,寬1.5-2cm,頂裂片大,邊緣具不規則牙齒,側裂片1-3對,上部葉片寬披針形或匙形,具短柄或耳狀抱莖,邊緣具疏齒。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開花時花序軸逐漸向上延伸,花小,多數;萼片4,直立,淺黃色而微帶黃綠色,光滑無毛,寬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mm,先端內凹;花瓣4,鮮黃色,寬匙形或長倒卵形,長2.5-4mm,全緣,基部具有短而細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短粗,柱頭略膨大,頂部扁平。長角果線狀圓柱形,較短而粗壯,長1-2cm,直立或稍彎曲,成熟時果瓣隆起。種子每室2行,多數,淡褐色,寬橢圓形,近三角形或不規則多角形,長0.5-0.7mm,表面有凹陷的大網紋。花期4-5月,花後果實漸次成熟。2、無瓣蔊菜:本種形態與蔊菜相似,其特點是:植株光滑無毛,較柔弱。莖直立或呈鋪散狀分枝。花無瓣或偶有退化的花瓣;萼片4,淡黃綠色,披針形,先端微帶紫色並內凹,長2.5-3mm。長角果細圓柱形,細長而直,長1.5-3cm;果瓣近扁平,光滑或稀有柔毛。種子每室1行。表面有小疣點及細網紋。花期4-9月,果期5-10月。分佈區域
1、蔊菜: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陜西、甘肅、臺灣等地。2、無瓣蔊菜: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陜西、甘肅等地。生長環境
1、蔊菜:生於路旁、田邊、園圃、溝河邊、林緣、屋邊墻腳下及山坡路旁潮濕處,海拔230-1450m間均有生長。2、無瓣蔊菜:生於海拔500-3700m間的山坡路旁、山谷、河邊潮濕地、園圃、田野潮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