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藻
来源:74U閱讀網
仙茅別名:地棕,獨茅,山黨參,海南參,
仙茅簡介:仙茅,中藥名。為仙茅科仙茅屬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莖。具有溫腎壯陽,祛寒除濕的功效。主治陽痿精寒,遺尿尿頻,寒濕痹痛,筋骨痿軟,腹痛冷瀉等。
仙茅功效作用
功能
溫腎壯陽,祛寒除濕。主治
1、主要用於陽痿精寒,遺尿尿頻,寒濕痹痛,筋骨痿軟,腹痛冷瀉等。
2、西醫診為慢性腎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性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更年期綜合征屬腎陽不足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痹阻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搗敷。禁忌
飲食禁忌:忌生冷、牛肉、牛奶;忌含鐵豐富的食物。註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忌服。燥烈有毒,不宜久服。
化學成分
含多種木菠蘿烷型三萜及其糖苷、甲基苯酚及氯代甲基苯酚等多糖苷類,其他尚含有含氮類化合物、甾醇、脂肪類化合物及黃酮醇苷等。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仙茅醇浸劑具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
2、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仙茅醇浸劑可明顯提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數和吞噬指數,並可明顯提高免疫功能,使T淋巴細胞百分率顯著升高。
3、對性腺的影響:仙茅水煎劑可顯著增加垂體前葉、卵巢和子宮重量,使卵巢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受體特異結合力明顯提高。
3、此外,仙茅尚有一定的抗衰老、;耐缺氧、;抗高溫、抗炎、抗血栓、抗菌、抗腫瘤、擴張冠狀動脈、強心、加快心率等作用。
相關論述
1、《海藥本草》:主風,補暖腰腳,清安五臟,強筋骨,消食。
2、《開寶本草》: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痹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失溺,無子,益陽道,……強記,助筋骨,益肌膚,長精神,明目。
3、《本草綱目》:仙茅性熱,補三焦、命門之藥也。惟陽弱精寒,稟賦素怯者宜之。若體壯相火熾盛者,服之反能動火。
仙茅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精冷、小便頻數:本品辛熱燥烈,善補命門而興陽,常與淫羊藿、巴戟天、金櫻子等同用,治療命門火衰,陽痿早泄及精寒不育,如仙茅酒(《萬氏傢抄方》)。
2、腰膝冷痛,筋骨痿軟無力:本品辛散燥烈,補腎陽兼有散寒濕,強筋骨之功,常與杜仲、獨活、附子等同用。此外,本品培補肝腎,用治肝腎虧虛,須發早白,目昏目暗,常與枸杞子、車前子、生熟地等同用,如仙茅丸(《聖濟總錄》)。
相關配伍
1、仙茅配杜仲:仙茅重在溫腎壯陽;杜仲偏於補肝腎而強筋骨。兩藥合用,增強補腎陽、 強筋骨的作用。適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無力等。
2、仙茅配細辛:仙茅長於溫腎逐寒濕;細辛功善散風寒止痛。 兩藥合用,增強溫腎逐寒、 散風寒止痛的效能。適用於寒濕腰膝冷痛。
3、 仙茅配仙靈脾:仙茅辛熱性猛,溫腎助陽;仙靈脾辛溫補腎助陽。兩藥合用,增強瞭溫腎助陽的功效。適用於沖任不調,命門火衰,月經不調,腰痛,筋骨拘攣,尿頻,頭痛頭暈,健忘,泛惡,怕冷等。
4、仙茅配金櫻子:仙茅長於溫腎助陽;金櫻子善於固精縮尿。 兩藥合用,具有溫腎助陽, 固精縮尿的功效。適用於陽痿、 精冷、滑泄無度等。
5、仙茅配山藥:仙茅長於溫腎助陽;山藥善於補氣健脾。兩藥合用,具有溫腎助陽,補氣健脾的功效。適用於脾腎虛弱,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
6、仙茅配補骨脂:仙茅長於溫腎助陽,強筋健骨;補骨脂善於溫腎助陽,暖脾止瀉。兩藥合用,具有溫腎暖脾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脾腎陽虛,脘腹冷痛,腹瀉少食等。
鑒別用藥
1、生仙茅與酒仙茅:古代仙茅的炮制方法有多種,現代炮制品主要分生仙茅、酒仙茅兩種。生仙茅性燥熱有毒,以散寒祛濕,消癰腫為主,多用於寒濕痹痛,腰膝冷痛,筋骨痿軟,癰疽腫毒;酒仙茅不僅毒性降低,而且更長於補腎壯陽,常用治陽痿精冷,心腹冷痛,尿頻遺尿,腰腿酸軟,頭暈目眩。
2、淫羊藿與仙茅:兩者均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風濕痹痛,骨痿癱瘓。然淫羊藿辛、甘,溫,溫腎壯陽,強陽起痿之力更強,為治療腎虛陽痿的良藥。仙茅辛熱,善補命門之火衰以溫煦脾土,故又有溫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治脾腎陽虛,脘腹冷痛,少食腹瀉等。
3、鹿茸與仙茅:兩者均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筋骨痿軟。然鹿茸甘溫,長於補腎陽,益精血,強督脈,為壯陽起痿,補精填髓的要藥。又有補益肝腎,調理沖任,固崩止帶之功,可用治肝腎不足,沖任不固,四肢厥冷,經多色黑的崩漏下血癥。仙茅辛熱,善補命門之火衰以溫煦脾土,故又有溫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治脾腎陽虛,脘腹冷痛,少食腹瀉等。
4、海馬與仙茅:兩者均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然海馬又入血分,有助陽活血,調氣止痛之能,適用於氣滯血瘀,聚而成形之癥瘕積聚跌打瘀腫。海馬還具有調氣活血之功,用治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肌肉腐潰之瘡瘍腫毒,惡瘡發背。仙茅辛熱,善補命門之火衰以溫煦脾土,故又有溫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治脾腎陽虛,脘腹冷痛,少食腹瀉等。
5、桑寄生與仙茅:兩者均具有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骨痿癱瘓。然桑寄生又具有補益肝腎,固沖任,安胎的功效,故多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又可用於肝腎不足,沖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動不安。仙茅辛熱,以溫補腎陽為主,多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又善補命門之火衰以溫煦脾土,故又有溫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治脾腎陽虛,脘腹冷痛,少食腹瀉等。
相關藥品
骨仙片、回春膠囊、調經促孕丸、蠶蛾公補片。相關方劑
草還丹(《博濟方》)、仙茅酒(《醫學正印》)、仙茅丸(《本草綱目》)、壯陽丹(《醫學入門》)。
藥膳食療
仙茅豬肉湯:
1、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適用於腎陽虧虛而致腰膝無力、畏寒惡冷、小便清長等。
2、原材料:仙茅15g。金櫻子15g,豬瘦肉200g,蔥、生薑、食鹽各適量。
3、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成小塊。仙茅、金櫻子先煎,去渣取汁。放入豬肉,加蔥、生薑、清水,用文火燉湯,熟時調入食鹽即可。
4、用法:溫服,分1-2次服用,食肉喝湯,連服3日。
現代研究
1、治療月經後期:當歸、黃芪、仙茅、仙靈脾、丹參、香附、牛膝等組成調經湯治療月經後期有效。
2、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熟地黃、雞血藤、丹參、仙茅等組成骨復活湯,治療成人激素性和飲酒性Ⅰ、Ⅱ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效。
3、治療女性陰道松弛、女性性冷淡及更年期綜合征: 扶命生火丹加味由巴戟天、仙茅、淫羊霍、蛇床子、紅花、幹薑、五味子組成,制成陰道用泡沫噴劑治療女性陰道松弛、女性性冷淡及更年期綜合征有效。
4、治療乳腺增生癥:乳癖散治療乳腺增生有效。臨床尚有用仙茅治療腎病綜合征、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慢性乙型活動性肝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仙茅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仙茅移栽後生長2年,在10月倒苗後至春季末發芽前采挖。把根莖全部挖起,抖凈泥土,除盡殘葉及須根曬幹。炮制方法
1、仙茅: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幹燥。
2、酒仙茅:取凈仙茅段,噴淋黃酒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或取凈仙茅段用黃酒拌勻,悶潤,置籠屜內蒸1-2h,取出,曬幹。
3、米仙茅:取鮮仙茅,洗凈泥土,刮去皮,用糯米混合蒸透心,斷面無白點,取出曬幹。
4、米泔制仙茅取鮮仙茅,洗凈泥沙,刮去皮,用淘米水浸3h,撈出,稍晾,蒸透心,取出,曬幹。
仙茅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酒仙茅、米仙茅、米泔制仙茅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潮,防蛀。
仙茅藥材鑒別
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3-10列。皮層寬廣,偶見根跡維管束,皮層外緣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內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散列。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黏液細胞,類圓形,直徑60-20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80μm。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10cm,直徑0.4-1.2 cm。表面棕色至褐色,粗糙,有細孔狀的須根痕和橫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灰褐色至棕褐近心處色較深。氣微香,味微苦、辛。
飲片性狀
1、仙茅:參見藥材性狀,氣微香,味微苦、辛。
2、酒仙茅:形如仙茅,色澤加深,略具酒氣。
3、米仙茅:形如仙茅,表面色澤加深內無白心。
4、米泔制仙茅:形如仙茅,色澤加深。
仙茅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仙茅科仙茅屬植物仙茅。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近圓柱狀直生,直徑約1cm,長達30cm,外皮褐色;須根常叢生,肉質,具環狀橫紋,長可達6cm。地上莖不明顯。葉基生;葉片線形,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45cm,寬5-25mm,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延成柄,葉脈明顯,兩年散生疏絨毛或無毛。花莖短甚,長6-7cm,大部分隱藏於鞘狀葉片柄基部之內,亦被毛;苞片披針形,長2.5-5cm,膜質,具絨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黃色,直徑約1cm,下部花筒線形,上部6裂,裂片披針形,長8-12mm,寬2.5-3mm,外輪的背面有時散生長絨毛,蕊長6,長約為花被裂片的二分之一,花絲長1.5-2.5mm,花藥長2-4mm,柱頭3裂,分裂部分較花柱為長,子房狹長,先端具長噱,連噱長7.5mm,被疏毛。漿果近紡錘狀,種子亮黑色,表面具縱凸紋,有噱。花果期4-9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臺灣等地。道地產區
產於西南及長江以南各省,四川產量較大。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稍耐幹旱和蔭蔽。宜選低山坡或平地,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低窪地栽種。
繁殖方式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根莖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選當年已開花的母株,刨開四周泥土,從葉鞘內采下果實,搓出種子,洗凈後,混在稍濕潤的細沙裡貯藏備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開溝條播,用細土覆蓋,厚約1cm。幼苗出土後,及時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後,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開穴栽種,每穴栽苗3-4株。
2、根莖繁殖:把根莖切成2cm長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時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