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蓬
来源:74U閱讀網
爬山豆根別名:大發表,野蠶蟲根,見水消,三楞金剛,松漏爭,
爬山豆根簡介:爬山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三棱枝(艸秔)子梢Campylotropistrigonoclada(Franch.)Schindl.LespedezatrigonocladaFranch.的根。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濕熱痢疾,黃疸,腸風下血,風濕痹痛,水腫;跌打損傷,乳癰。
爬山豆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濕熱痢疾,黃疸,腸風下血,風濕痹痛,水腫;跌打損傷,乳癰。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澀微甘。解熱、止血。治高熱,赤痢,腸風下血。吹乳,跌打損傷,月傢病。”“治赤痢:爬山豆根、紅糖各五錢。同炒焦,煎水服。治腸風下血:爬山豆根一兩,茜草三錢。煎甜酒水服。治跌打損傷:爬山豆根一兩。搗爛,加童便少許,拌勻敷患處。”
2、《雲南中草藥》:“治風寒外感,皮膚病:大發表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治赤痢,腸炎、腎炎:大發表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治風濕性關節炎:大發表根一兩。泡酒服。”
爬山豆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大發表15g,壩子花10g,銀花藤30g。水煎服。
2、治腹瀉,痢疾:大發表30g,火炭母30g,馬齒莧30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赤痢:爬山豆根、紅糖各15g。同炒焦,煎水服。
4、治腸風下血:爬山豆根30g,茜草9g。煎甜酒水服。(3-4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5、治黃疸型肝炎:大發表30g,黃疸草30g,烏韭30g,車前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爬山豆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部,洗凈,切片,曬幹。爬山豆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三棱枝(艸秔)子梢。形態特征
三棱枝(艸秔)子梢又名三楞草、三棱梢爬山豆、小落花生、爬山豆、三角西花。小灌木,高60-120cm。小枝三棱形,無毛。托葉宿存,膜質,無毛,斜披針形;三出復葉,互生;葉柄有翅,長1.5-4.5cm,寬1-3mm;小葉堅紙質,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圓形或微缺有細尖,基部近圓形,下面被白色長硬毛,側面小葉長3-8.5cm,寬0.8-2.5cm,頂端小葉稍大。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細長,有棱,長10-17cm,被短柔毛;花梗細長;苞片宿存,線狀披針形,長5-10mm;花萼寬鐘形,被黃色長硬毛,萼齒5,披針形,急尖,下面1個較長;花冠蝶形,黃色,長8-10mm,旗瓣卵圓形,較翼瓣稍短,龍骨瓣急尖,彎曲。莢果斜橢圓形,長約7mm,寬約4mm,被毛。花期8-9月,果期10-11月。分佈區域
四川、貴州、雲南。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