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麻
来源:74U閱讀網
鈴茵陳別名:金鐘茵陳,黃花茵陳,吊鐘草,靈茵陳,吹風草,五毒草,徐毒草,土茵陳,角茵陳,罐兒茶,鐵雨傘草,
鈴茵陳簡介:鈴茵陳,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活血祛瘀的功效。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水腫腹脹,跌損瘀痛,血痢,血淋,白帶過多,月經不調,癥瘕積聚,產後停瘀腹痛。
鈴茵陳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祛瘀。主治
主要用於黃疸,小便不利,水腫腹脹,跌損瘀痛,血痢,血淋,白帶過多,月經不調,癥瘕積聚,產後停瘀腹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或研末。化學成分
含強心甙和揮發油。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利小便,療胃中濕熱,或眼仁發黃,或周身黃腫,消水腫,
2、《植物名實圖考》:治飽脹,順氣化痰,發諸毒,
3、《東北藥植志》:破血下脹,下血止痛,產後餘疾,止金瘡血,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癥結,止霍亂下瀉,小兒尿血。”
4、《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尿,治小便短赤,黃疸,肝炎。
5、《貴州草藥》:解表,散寒熱。利濕祛風,
6、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治膽囊炎,急性腎炎,白帶過多。
鈴茵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遍身發黃:陰行草一至二兩。水煎,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2、治熱閉小便不利:陰行草一兩至兩半。水煎,調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3、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陰行草,研末,泡酒服。每次一至二錢,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草》)
4、治血痢:鮮陰行草一至三兩。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血淋,小腹脹滿:陰行草五錢。開水燉,加冬蜜沖,日服二次。(《閩東本草》)
6、治白帶:陰行草一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感冒、咳嗽:陰行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鈴茵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間割取全草,曬幹。鈴茵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幹燥全草長30-60cm,枝表面紫褐色,被黃白色短柔毛,基部毛較少或近於無毛,質堅實而硬,折斷面黃白色,中央有髓。殘留的葉片為黑褐色,多破碎不全,皺縮卷曲,質脆而易脫落。花序著生在枝端,花冠多數已萎落,花萼黃褐色,宿存,內萼通常藏有多數棕褐色的種子。以幹燥無根、色棕紫者佳。
鈴茵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植物陰行草。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密被銹色短毛。根有分枝。莖單一,直立,上部多分枝,稍肯棱角,莖上部帶淡紅色。葉對生;無柚或具短柄;葉片二回羽狀全裂,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約8mm,寬1-2mm。花對生於莖枝上部,成疏總狀花序;花梗極短,有1對小苞片,線形;萼筒長1-1.5cm,有10條顯著的主脈,萼齒5,長為筒部的1/4-1/3;花冠上唇紅紫色,下唇黃色,長2-2.5cm,筒部伸直,上唇鐮狀彎曲,額稍圓,背部必被長纖毛,下唇先端3裂,褶襞高攏成瓣狀,外被短柔毛;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被毛,下部與花冠筒合生;花柱長,先端稍粗而彎曲。蒴果寬卵圓形,先端稍扁斜,包於宿存萼內。種子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道地產區
主產在江蘇、安徽、淅江、雲南、廣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及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