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絨毛粉背蕨

絨毛粉背蕨

絨毛粉背蕨別名:小鳳尾草,

絨毛粉背蕨簡介:絨毛粉背蕨,中藥名。為中國蕨科植物絨毛薄鱗蕨Leptolepidiumsubvillosum(Hook.)HsingetS.K.WuCheilanthessubvillosaHook.;Aleuritopterissubvillosa(Hook.)Ching的全草。絨毛粉背蕨分佈於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小便澀痛。

絨毛粉背蕨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

用於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活絡止痛。治肝炎,咽喉炎,痢疾,腸炎,尿路感染,跌打腫痛,風濕等。”

絨毛粉背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痢疾、腸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癥:絨毛粉背蕨9-15克,煎服。

2、風濕、跌打腫痛:“絨毛粉背蕨9-15克,煎服。(1-2方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絨毛粉背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曬幹。

絨毛粉背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中國蕨科植物絨毛薄鱗蕨。

形態特征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6-15cm,深棕色,具光澤,基部疏生與根莖上相同的鱗片,腹面有秕糠狀毛;葉片紙質,背面無粉,狹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5cm,寬3-6cm,基部心形,尖端漸尖,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7-9對,近對生,無柄,下部羽片較大,三角形或寬卵形,長3-4cm,寬1.5-2.5cm,羽狀或二回羽狀分裂;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下側1片最大,常為羽狀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狹卵形至卵形;沿羽軸及裂片主脈背面有黃棕色卷曲的節狀毛;葉脈羽狀,分離。孢子囊群生於葉邊的小脈先端,成熟後靠接;囊群蓋膜質,灰白色,連續或中斷,邊緣有波狀缺刻或全緣。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3900m的草地、山坡林下或石縫中。

唐武  解放區  無法交易  碑記  肌部  齊南  南紅  註意防護  國瑞城  座上客  赤口  聖皮埃爾和  好景不常  寬街  表侄  坊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