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葉榕
来源:74U閱讀網
象皮木別名:凳板風,英臺木,九度葉,金瓜南木皮,鴨腳樹,大枯樹,大樹理肺散,肥豬葉,燈臺樹,大樹將軍,肥豬菜,五爪皮,面條樹,埋丁別,
象皮木簡介:象皮木,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糖膠樹Alstoniascholaris(L.)R.Br.的樹皮及枝、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止血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喘,百日咳,黃疸型肝炎,胃痛吐瀉,瘧疾,瘡瘍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象皮木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止血消腫。主治
感冒發熱,肺熱咳喘,百日咳,黃疸型肝炎,胃痛吐瀉,瘧疾,瘡瘍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口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
化學成分
不同地區糖膠樹樹皮及葉所含生物堿成分有所不同。
1、樹皮所含生物堿有:雞骨常山堿,17-O-乙酰基雞骨常山堿,6,7-斷-6-去甲基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6,7-斷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Nb-去甲基雞骨常山堿,土波臺文堿,土波臺文堿-N-氧化物,鴨腳樹葉堿,羥基-19,20-二氫阿枯米辛堿,18或19-羥基-19,20-二氫阿枯米辛堿,還含喜樹次堿葡萄糖甙。
2、葉所含生物堿有:土波臺文堿,土波臺文堿-N-氧化物,19-羥基土波臺文堿,燈臺樹次堿,19-表燈臺樹次堿,Nb-甲基燈臺樹次堿,鴨腳樹葉堿,鴨腳樹葉醛堿,燈臺樹明堿,異燈臺樹明堿,糖膠樹堿,偽-阿枯米京堿,偽-阿枯米京堿Nb-氧化物,阿枯米定堿,Na-甲基-17-二氫鴨腳樹葉醛堿,匹克拉林堿,去-O-甲基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6,7-斷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6,7-斷-6-去甲基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瓦來薩明堿,瓦來薩明堿Nb-氧化物,6,7-斷-19,20-環氧狹葉鴨腳樹洛平堿B,留柯諾內酰胺,鴨腳木明堿及拉茲馬寧堿等。
藥理作用
1、祛痰、鎮咳及平喘作用:本品樹皮及枝葉之浸膏水溶液灌服10g(生藥)/kg酚紅法試驗對傢兔有顯著的祛痰作用,20g(生藥)/kg腹腔註射對電刺激喉上神經所致麻醉貓咳嗽可略降低咳嗽頻率而對咳嗽強度無明顯影響,對乙酰膽堿(Ach)噴霧所致豚鼠支氣管痙攣80g(生藥)/kg腹腔註射可明顯拮抗之,但對組胺噴霧所致者則僅可延遲其跌倒時間,而不能防止豚鼠死亡。
2、解痙作用:高濃度本品水提取液可拮抗高濃度Ach或低濃度組胺所致豚鼠離體回腸興奮,其靜註時不能對抗組胺所致傢兔死亡,但可使低於致死量的組胺或Ach對小腸活動的影響輕微翻轉。本品所含總生物堿可先引起大鼠離體小腸張力下降,運動停止,後又引起節律性收縮,振幅增加,並可拮抗Ach及氯化鋇(BaCl2)的作用。
3、解熱作用:本品水提取液4g(生藥)/kg灌服,對傢兔的實驗性發熱有短暫的退熱作用。
4、其他作用:本品總堿20mg靜註可使貓未孕子宮明顯收縮,但對離體大鼠、豚鼠子宮其作用不恒定。對於離體蛙心,總堿1∶5000-1∶10000可抑制心搏幅度而不改變其心律,3-5mg/kg靜註可使貓血壓驟降而心律也不改變,但大劑量則可引起心律不齊、傳導阻滯以至室顫。總堿註射後5-10min再註射腎上腺素則引起降壓。0.8mg/kg靜註可使犬橫紋肌張力起初降低,而後輕微上升。其中雞骨常山堿有箭毒樣作用,大劑量時可引起血壓下降。此外,本品樹皮曾用以代替辛可那樹皮以治療瘧疾,但猴瘧試驗及臨床療效均不佳,僅雞骨常山堿有輕度治療作用。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消炎退熱,鎮靜止咳。主治百日咳,咳嗽,攴氣管肺炎,胃痛,腹瀉,妊娠嘔吐,跌打損傷。”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西雙版納傣藥志》:“治瘡瘍癤腫。”
象皮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扁桃體炎:面條樹皮9-12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胃痛,腹瀉,妊娠嘔吐:燈臺樹葉9-12g。炒黃,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3、治急、慢性肝炎,風濕痹痛:面條樹根皮或枝9-15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4、治瘧疾:燈臺樹3-9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5、治跌打腫痛,骨折,癰瘡紅腫:(面條樹)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象皮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釆收,洗凈,曬幹或鮮用。
象皮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樹皮呈扁平板片狀,大小不一,厚0.6-1.5cm。外表面灰棕色或淡褐色,龜裂,粗糙,易剝落,剝去栓皮後,內皮黃棕色,具條形溝槽或凹窪;內表面淡黃褐色,粗糙,具縱直紋理。質松脆,易折斷,斷面層狀。氣微,味微苦辣。
2、枝條圓柱形,有的具葉。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28cm,寬2-11cm,光滑,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全緣,灰綠色,羽狀脈於邊緣處連結;葉柄短,革質,不易破碎。氣微,味微苦,有毒。
象皮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夾竹桃科雞骨常山屬糖膠樹。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20m,直徑約60cm。枝輪生,具乳汁。葉3-8片輪生;葉柄長1-2.5cm;葉片倒卵狀長圓形、倒披針形或匙形,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7-28cm,寬2-11cm,先端圓形,鈍或微凹,稀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無毛。花白色,數朵組成稠密的聚傘花序,頂生,被柔毛;總花梗長4-7cm;花梗長約1mm;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長6-10mm,中部以上膨大,內面被柔毛,裂片在花蕾時向左覆蓋,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mm,寬2-3mm;雄蕊長圓形,長約1mm,著生於花冠筒膨大處;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密被柔毛,花柱絲狀,長4.5mm,柱頭棍棒狀,先端2深裂;花盤環狀。蓇葖果2枚,離生,細長,線形,長20-57cm,外果皮近革質。種子長圓形,紅棕色,兩端被紅棕色長緣毛。花期6-11月,果期8月至翌年4月。分佈區域
廣西和雲南有野生,臺灣、湖南、廣東、海南有栽培。道地產區
產於廣西、雲南等地。自產自銷。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50m以下的低丘陵山地疏林中、路旁或水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