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蚯疽草

蚯疽草

蚯疽草別名:白頭菜,夜明草,肉桂草,泥鰍菜,茯苓菜,

蚯疽草簡介:蚯疽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魚眼草Dichrocephalaauriculata(Thunb.)DruceEthuliaauriculataThunb.的全草。分佈於陜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具有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扭傷腫痛,疔毒,毒蛇咬傷。

蚯疽草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調經,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扭傷腫痛,疔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6g。外用:適量,鮮草搗敷。

相關論述

1、《湖南植物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浙江藥物植物志》:“溫中散寒,活血調經。主治胃寒作痛,月經不調,扭傷腫痛;外治疔毒,毒蛇咬傷。”

蚯疽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蚯疽(小兒外生殖器焮腫),小便不利:鮮蚯疽草和冬蜜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2、治扭傷腫痛:幹茯苓菜研末,每次6g,酒送服;另用鮮茯苓菜搗爛調些酒,敷傷處。(《福建中草藥》)

3、治毒蛇咬傷:鮮茯苓菜搗爛敷傷處。(《福建中草藥》)

4、治小兒口瘡:(魚眼草)全草研末吹佈。(《湖南藥物志》)

5、治疔毒腫痛:鮮蚯疽草和米稀飯,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日換2次。(《福建民間草藥》)

蚯疽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蚯疽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卵形或披針形,長3-10cm,大頭羽裂,頂裂片寬達4cm,側裂片通常1對,稀2對,較小,兩面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以色綠、枝多葉密者為佳。

蚯疽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魚眼草

形態特征

魚眼草又名山胡椒菊。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莖直立或鋪散,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片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10cm,大頭羽裂,頂裂片寬大,寬達4cm,側裂片常1對,稀2對,兩面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頭狀花序極小,球形,直徑約5mm,生於叉狀分枝頂端,多數頭狀花序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狀;梗長達3cm;總苞片1-2層;花托半圓球形突起,上端平;盤花兩性,能育,花冠先端有4-5齒。瘦果扁,有加厚的邊緣;無冠毛。花期夏末至冬初。

分佈區域

分佈於陜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山坡林下或水溝邊。

偉大的阿莫  想望風采  石板街  眾望所歸  資本運作  李可  杜微慎防  金迪  戴猛  渡假村  畫根草  趙勝俊  楊葉  沒有積水  遊戲之王  營養品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