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胡頹子葉

胡頹子葉

胡頹子葉別名:蒲頹葉,

胡頹子葉簡介:胡頹子葉,中藥名。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胡頹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葉。具有止咳平喘,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嗽,氣喘,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癰疽,痔瘡腫痛。

胡頹子葉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止血,解毒。

主治

主要用於肺虛咳嗽,氣喘,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癰疽,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或研末,每次2-3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湯熏洗

化學成分

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熊竹素及揮發油。

相關論述

1、《中藏經》:治喘嗽上氣。

2、《本草綱目》:主治肺虛短氣喘咳。

3、南藥《中草藥學》:平喘止咳。主治肺虛咳嗽,氣喘。

4、《本草綱目》:蒲頹葉治喘咳方,出《中藏經》,雲甚者亦效如神。雲有人患喘三十年,服之頓愈。甚者服藥後,胸上生小癮疹作癢,則瘥也。虛甚加人參等分,名清肺散。大抵皆取其酸澀,收斂肺氣耗散之功耳。

胡頹子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一切肺喘劇甚者:蒲頹葉焙研為細末。米飲調服二錢匕,並服取瘥。(《中藏經》)

2、治咳嗽:鮮胡頹子葉-兩。煎湯,加糖少許內服。(《泉州本草》)

3、治肺結核咳血:鮮胡頹子葉八錢,冰糖五錢。開水沖燉,飯後服,日報二次。(《閩東本草》)

4、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胡頹子葉、枇杷葉各五錢,水煎服;或胡頹子葉研粉,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錢半,酌加白糖或蜂蜜,開水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癰疽發背,金瘡出血:鮮胡頹葉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6、治蜂、蛇咬傷:鮮胡頹葉搗爛絞汁和酒服,渣敷患處。(《泉州本草》)

;

胡頹子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切絲,幹燥。

胡頹子葉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胡頹子葉藥材鑒別

鑒別

1、顯微鑒別:葉片橫切面:主脈上表皮細胞外側角質層很厚,厚5-6μm,下表皮細胞外側角質層較薄,厚3-4μm,有時可見非腺毛的縱切面,柄部可見3-4個並列的長方形細胞,上部呈水牛角狀的兩歧分枝,細胞壁木質化。上表皮下有2層排列整齊的厚角細胞,再向內為排列疏松的類圓形薄壁細胞,內中均含葉綠粒,少數細胞內含細小的草酸鈣短柱晶,成叢存在於細胞中,下表皮內側有數層厚角細胞,再向內為較大的類圓形薄壁細胞,主脈維管束呈半圓形,維管束鞘纖維分散環繞於維管束外,常2至數個纖維聚成一堆,壁厚,腔小,木質化。維管束木質部圍成半圓形,含導管、管胞和單列射線,中央有排列疏松的薄壁細胞形成半月形似髓部,韌皮部在木質部外側亦形成半圓形,此外偶見薄壁細胞中含有單寧物質。葉片厚約0.2mm,表皮細胞同主脈,上表皮下具一列排列緊密整齊的橢圓形厚角細胞,下表皮有時可見氣孔的斷面及非腺毛的縱切面,柵欄組織為2-4層圓柱形細胞,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松,寬度與柵欄組織近相等,個別細胞內含成叢的細小短柱晶。側脈紙管束分佈其間。

2、粉末特征:黃綠色。①黃棕色盾狀鱗片,直徑300-500μm,由無數一端尖銳的細長細胞放射排列組成,其另一端集中於中心,各細胞的側壁全部相連;柄部由數枚細胞組成,所有細胞壁全部木質化。②透明的星狀非腺毛,頭部直徑115-300μm,由數十枚細長細胞組成,其一端略膨大,集中於中心,另一端漸尖,遊離放射狀伸出,側壁僅在近中央的一端部分相連,柄部的組成與盾狀鱗片相似,細胞壁全部木質化。③草酸鈣柱晶,長2-4μm。④纖維木質化,直徑6-11μm。⑤葉的上表皮細胞波狀彎曲。⑥下表皮細胞多角形。

3、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溫浸(50-60℃)2小時,濾過;取濾液2ml,加鹽酸1-2滴,再加鎂粉少許,溫水浴中保溫片刻,溶液顯淡紅色。(黃酮反應)

藥材性狀

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9cm,寬2-4cm,先端鈍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緣,革質,上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具光澤散生少數黑褐色鱗片;葉背面被銀白色星狀毛,並散生多數黑褐色或淺棕色鱗片,主脈在葉背面突出,密生黑褐色鱗片,葉片常向背面反卷,有時成筒狀。葉柄粗短,長0.5-1cm,灰黑色。質稍硬脆,氣微,味微澀。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絲狀,絲寬5-10m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灰白色,被銀白色鱗片,散生點狀褐色鱗斑。革質,氣微,味微澀。

胡頹子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

形態特征

常綠直立灌木,高3-4m。具刺,刺長20-40mm,深褐色;小枝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後顯黑色,具光澤。葉互生;葉柄長5-8m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5-10cm,寬1.8-5cm,兩端鈍或基部圓形,邊緣微反卷或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側脈7-9對,與中脈開展成50-60°角,網狀脈在上面明顯。花白色或銀白色,下垂,被鱗片,1-3朵生於葉腋;花梗長3-5mm,花被筒圓形或漏鬥形,長5-7mm,先端4裂,裂片內面被短柔毛;雄蕊4,花絲極短;子房上位,花柱直立,無毛。果實橢圓形,長12-14mm,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果核內面具白色絲狀棉毛。花期9-12月,果期翌年4-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向陽山坡或路旁。

生長見習

適應性較強,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

繁殖方式

用種子或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於春季播種育苗,苗高30cm以上時移植。西南地區多用扦插繁殖,在苗床上每隔10-15cm插1條,成活後按株距2m定植。

案頭  滻灞一  含鉛  幸福傢園  膽絞痛  曹福漊橋  月值年災  景王路洞  直接投入  龍秦路東  曲幽路  合益路  奎文路  費電嗎  有保護  水更清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