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葉蘭
来源:74U閱讀網
珍珠菜別名:扯根菜,矮桃,狗尾巴草,高粱,山地梅,山酸湯稈,黃參草,大紅袍,山馬尾,通筋草,紅根草,狼尾點,野荷子,荷樹草,紅頭繩,水荷子,
珍珠菜簡介:珍珠菜,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虎尾珍珠菜LysimachiaclethroidesDuby的根或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癰的功效。主治水腫,熱淋,黃疸,痢疾,風濕熱痹,帶下,經閉,跌打,骨折,外傷出血,乳癰,疔瘡,蛇咬傷。
珍珠菜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癰。主治
水腫,熱淋,黃疸,痢疾,風濕熱痹,帶下,經閉,跌打,骨折,外傷出血,乳癰,疔瘡,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
1、含紫雲英甙,異槲皮甙,山柰酚-3-O-蕓香糖甙和山柰酚-3-O-(2,6-二-O-吡喃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甙,左旋表兒茶精,3-O-甲基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1→2)吡喃葡萄糖甙],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
2、根含多種皂甙,甙元是報春花皂甙元A和二氫藥用纓草皂甙元。
3、種子含脂肪油32.24%。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從珍珠菜全草中得到珍珠菜黃酮甙273mg/kg,連續腹腔註射7d,對大鼠W256的抑制率為45.2%;625mg/kg劑量,連續註射10d左右,對小鼠腫瘤L1-皮下型、小鼠肉瘤S180、小鼠宮頸癌(U14)、肝癌腹水型(HAC)轉實體(HSC)、艾氏腹水型(EAC)轉實體(ESC)的抑制率分別為58.3%、51.9%、49.6%、46.7%、48.78%,對小鼠網狀細胞肉瘤腹水型(ARS)生命延長率達63.6%,作用均極顯著;珍珠菜黃酮甙對ARS瘤細胞有顯著破壞作用,並對瘤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抑制作用。珍珠菜黃酮甙對小鼠L615白血病有較明顯抑制作用,以500mg/kg劑量組抑制作用最顯著,生命延長率為260.7%,3/6小鼠長期存活。長期存活小鼠肝脾病理形態觀察比起空白模型組白血病細胞浸潤輕微,肝脾結構尚存在,說明本品似有破壞白血病細胞作用。
2、抗菌作用:全草50%煎劑,用平板小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一次腹腔註射珍珠菜黃酮甙,觀察6d,以簡化卡氏法測得LD50為1450mg/kg。動物死亡均在6h內。死亡者,臟器呈血管擴張,瘀血腫脹,血管內凝血。未死者於第6日處死,唯見肝細胞空泡狀或氣球狀變性明顯,肝竇消失。
相關論述
1、《貴陽民間藥草》:“行血調經。外洗消腫。”
2、《江西草藥》:“治痢疾,咽喉腫痛,乳癰。”
3、《雲南中草藥》:“活血,祛風濕。治骨折,風濕,死胎不下,崩漏,白帶,黃疸型肝炎,支氣管炎,乳癰。”
4、《陜西中草藥》:“清熱涼血,調經,解毒。主治小兒發熱,月經不調,痛經,淋癥,紅線疔(急性淋巴管炎),瘋狗咬傷。”
5、《廣西本草選編》:“治急性腎炎,小便不利。”
6、《貴州民間方藥集》:“利水,通經,祛痰,止痛,止血。治水腫,咳喘,腰痛,勞傷,跌打,經閉,血崩,刀傷出血等。”
7、《湖南藥物志》:“用於外傷出血,口鼻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珍珠菜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水腫脹滿:狼尾巴花15g,玉米須30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2、治尿路感染:珍珠菜、萹蓄各15g,車前草30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黃疸型肝炎:狼尾巴花、茵陳各15g,柴胡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痢疾:①狼尾巴花12g,黃柏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②珍珠菜、鐵莧菜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白帶:珍珠菜、平地木各15g,椿根白皮9g。煎服。(《安徽中草藥》)
6、治經閉:①山高粱30g,小血藤15g。酒水各半煨服。(《貴州草藥》)②珍珠菜鮮根30g,茜草15g。水煎,黃酒、紅糖沖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月經不調:紅絲毛、益母草各9g,月月紅、馬鞭草各6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8、治月經過多:珍珠菜、金櫻子根各30g,棕櫚根15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9、治跌打損傷:①珍珠菜根、馬蘭根各15g。酒水各半煎服。(《江西草藥》)②鮮珍珠菜、五爪龍等量。搗爛,敷傷處。(《湖北中草藥志》)
10、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閹雞尾根60g,泡酒500ml,5-7d後可服,每次5-10ml,每日2次。(《雲南中草藥選》)
珍珠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珍珠菜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報春花科珍珠菜屬虎尾珍珠菜。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多少被黃褐色卷曲柔毛。根莖橫走,淡紅色;莖直立,單一,圓柱形,基部帶紅色,不分枝。單葉互生;近於無柄或具長2-10mm的柄;葉卵狀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6-14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稍背卷,兩面疏生毛和黑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盛花期長約6cm,花密集,常轉向一側,後漸伸長,果時長20-40cm;花梗長4-6mm:苞片線狀鉆形,比花梗稍長;花萼5裂,裂片狹卵形,長2.5-3mm,先端圓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花冠白色,長5-6mm,5裂片,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裂片狹長圓形,先端圓鈍;雄蕊內藏,5數,花絲基部約1mm,連合並貼生於花冠基部,分離部分長約2mm,被腺毛;花藥長圓形,長約1mm;子房卵珠形,花柱稍短於雄蕊,長3-3.5mm。蒴果近球形,直徑2.5-3mm。花期5-7月,果期7-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溪邊草叢中等濕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