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山荔枝果

山荔枝果

山荔枝果別名:山荔枝,野梅子,

山荔枝果簡介:山荔枝果,中藥名。為桑科柘屬植物構棘Maclura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KudoetMasam.的果實。植物構棘,分佈於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理氣,消食,利尿之功效。主治疝氣,食積,小便不利。

山荔枝果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氣,消食,利尿。

主治

疝氣,食積,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嚼食或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七種疝氣及一切瘡瘍疥癬。”

2、《貴州草藥》:“調氣,利水,消食。”

山荔枝果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膀胱疝氣,山荔枝果30g。水煎服。(《貴州草藥》)

2、治食積腹脹,山荔枝果和根各30g。水煎服。(《貴州草藥》)

3、治小便不利,山荔枝果和根各15g。水煎服。(《貴州草藥》)

山荔枝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實近成孰時采收,鮮用或曬幹。

山荔枝果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球形,直徑3-5cm。鮮品橙紅色,具毛茸,有乳黃色漿汁,幹品棕紅色,皺縮。剖開後,果皮內層著生有多數瘦果,每一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基部有極短的果柄。氣微,味微甜。

山荔枝果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桑科柘屬植物構棘。

形態特征

構棘,別名奴柘《本草拾遺》,隈枝《益都方物略記》,隈支《綱目》,葨芝《雲谷雜記》,飯團簕《廣西中草藥》,小柘樹《中藥大辭典》,山荔枝(福建)。常綠灌木,高2-4米。直立或攀援狀;根皮橙黃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長5-10(-20)mm。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9cm,寬1-2.8cm,先端鈍或漸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球狀花序單個或成對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徑約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徑約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絨毛。聚花果球形,肉質,熟時橙紅色,直徑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邊灌叢中或山谷、林緣等處。

非條件反射  甲基化  永勝  五合鄉  宜安  平濤弄  解夏  緩急  古代文明  王鎮  紅五  人大常委  透明漆  毀譽參半  靖海站  文治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