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內金
来源:74U閱讀網
牛口涎別名:牛涎,
牛口涎簡介:牛口涎,中藥名。為牛科動物黃牛Bostaurusdomestica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唾液。全國各地均有飼養。具有和胃止嘔,明目去疣之功效。常用於反胃嘔吐,噎嗝,霍亂,喉閉口噤,目睛傷損,目疣。
牛口涎功效作用
功能
和胃止嘔,明目去疣主治
用於反胃嘔吐,噎嗝,霍亂,喉閉口噤,目睛傷損,目疣。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調服;或入膏、丸。外用:適量,塗敷或點眼。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反胃。取老牛涎沫如棗核大,置水中服之,終身不噎。”
2、《綱目》:“治客忤,小兒霍亂,喉閉口噤。”
3、日華子本草》:牛涎,以水洗老牛口,用鹽塗之,少頃即出;或以荷葉包牛口,使耕力乏,涎生取之。
4、《普濟方》:治噎膈反胃: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鱉子三十個(去皮油為末)。入銅器熬稠,每以兩匙和粥與食,日三服。
牛口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反胃吐食:①牛涎半斤,好蜜半斤,木鱉子三十個(去皮油)。上為細末,牛涎,蜜一處於銀器內,用慢火熬,用槐條七枝攪之,煨幹為度。每和白粥兩匙,日進三服。(《瑞竹堂方》千轉丹)②(牛涎)每服八分盞為一服,研好麝香末一捻打勻,卻以銀盞湯令溫,先以絹帛束縛中脘胃口,令極緊,候氣喘,乘熱解開,隨氣喘一二口便服。並煎於丁香汁和粥,服藥罷,隨與粥吃。(《世醫得效方》)
2、治疣目:牛口中涎數塗自落。(唐·孫思邈《千金方》)
牛口涎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以水洗牛口,塗抹少許食鹽,少頃即具有口涎流出,收集鮮用或冷藏。牛口涎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形態特征
1、黃牛:體長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趾,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