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冷水花
来源:74U閱讀網
石首魚別名:花魚,石頭魚,鱢,江魚,黃魚,海魚,黃瓜魚,
石首魚簡介:石首魚,中藥名。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或小黃魚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的肉。大黃魚分佈於黃海、東海和南海,小黃魚分佈於渤海、黃海和東海。具有益氣健脾,補腎,明目,止痢之功效。用於病後、產後體虛,乳汁不足,腎虛腰痛,水腫,視物昏花,頭痛,胃痛,瀉痢。
石首魚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氣健脾,補腎,明目,止痢。主治
用於病後、產後體虛,乳汁不足,腎虛腰痛,水腫,視物昏花,頭痛,胃痛,瀉痢。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燉食,100-250g。註意事項
患風疾、痰疾及瘡瘍者慎服。相關論述
《藥性纂要》:“養腸胃,痢疾宜食之。”石首魚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產後、病後體弱:大黃魚加黃酒燉服。
2、治乳汁不足:大黃魚1條,通草30g。水燉,吃魚及汁。
3、治腰肌勞損:鮮大黃魚1條或幹魚尾鰭30g,加米酒燉服。(1-3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4、治頭痛:小黃魚1條(去內臟洗凈),茶葉3g,杏仁3g,煮熟食用。
5、治胃痛:小黃魚1條(除去內臟洗凈),生蔥4支,生薑4片。共燉熟食用。(4-5方出自《常見藥用動物》)
石首魚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魚汛期捕撈,捕後,除去內臟,洗凈,鮮用或冷藏。石首魚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或小黃魚。形態特征
1、大黃魚又名:大黃花魚,大鮮,黃花,桂花黃魚,黃瓜,紅瓜,金龍,黃紋,大仲,紅口絲。體側扁,一般體長為40-50cm,大者長達75cm。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吻鈍尖,有4個吻孔。眼中大,側上位,眼間隔圓凸。口前位,寬闊而斜,下頜稍突出,牙細尖,上頜牙多行,外行牙稍擴大;下頜牙2行,內行牙較大。頦部具4個不明顯小孔。前鰓蓋骨邊緣有細鋸齒,鰓蓋骨後端有一扁棘,鰓孔大,鰓耙(8-9)+(16-18),細長。頭部和體的前部被圓鱗;後部被櫛鱗。側線鱗56-58(8-9/8)。背鰭鰭條部及臀鰭鰭膜上被小圓鱗。體側下部各鱗片均有一金黃色皮腺體。背鰭Ⅷ-Ⅸ,Ⅰ-31-34,連續,起點在胸鰭基部上方。臀鰭Ⅱ-8,第2鰭棘較長。胸鰭15-17。尾鰭楔形。鰾大,前端圓形,兩側具側枝31-33對,每一側枝最後分出的前後兩小支等長,且互相平行。耳石梨形。體背面和上側面黃褐色,唇橘紅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腹面金黃色。2、小黃魚又名:花魚、大眼、黃花魚、古魚、小黃花、小鮮、叫叫兒、厚鱗仔、小黃瓜。體側扁,一般體長23-26cm,大者可長達50cm。外形與大黃魚近似。主要差別如:鰓耙10+(8-20)。側線鱗50-62(5-6/8),背鰭Ⅸ-Ⅹ,Ⅰ-31-36。臀鰭II-9-10。鰾大,前部圓,兩側具側枝26-32對,每一側枝最後分出的前、後兩小支不等長;後小支短,前小枝細長。耳石梨形,較小。體黃褐色,唇橘色,各鰭灰黃色,腹面金黃色。分佈區域
1、我國分佈於黃海、東海和南海。2、我國分佈於渤海、黃海和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