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珠
来源:74U閱讀網
黑木耳別名:樹雞,木機,木耳,
黑木耳簡介:黑木耳,中藥名。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的子實體。具有補氣血,潤肺養陰,涼血止血,降壓,抗癌的功效。主治血虛氣虧,四肢抽搦,肺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產後虛弱,白帶過多,崩漏,血痢,腸風痔血,便秘和跌打損傷。
黑木耳功效作用
功能
補氣血,潤肺養陰,涼血止血,降壓,抗癌。
主治
血虛氣虧,四肢抽搦,肺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產後虛弱,白帶過多,崩漏,血痢,腸風痔血,便秘和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6-30g,煎服;或研末服。外用:適量。
禁忌
大便不實者忌用。
註意事項
1、服用維生素藥物時不宜食用。黑木耳中含有多種人體易於吸收的多種維生素,服用維生素時食用木耳可造成藥物蓄積。此外,木耳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對合成的維生素也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故服用維生素藥物時不宜食用黑木耳。
2、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及紅黴素、甲硝唑、西咪替丁時不應食用。黑木耳裡所含的鈣,可和藥物結合成一種牢固的結合物,使營養價值和滅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地減弱;黑木耳中的鈣、鎂離子還可和紅黴素等藥物結合,延緩或減少藥物的吸收。
3、不應用熱水泡發黑木耳,木耳是一種菌類植物,采摘時含有大量的水分,幹燥後變成草質,用涼水浸泡發制,水分可緩慢地浸入,能使木耳恢復到生長期的半透明狀,發制出的木耳量多、脆嫩,吃起來爽口,也便於存放。如用熱水發制,可比冷水發制的量減少1/3左右,且口感綿軟發黏,不適於保存。
4、新鮮木耳不應食用,新鮮木耳含有一種卟啉類光感物質,食用後身體被太陽照射的暴露部位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出現瘙癢、水腫、疼痛,甚至發生壞死,個別嚴重者因咽喉水腫還可發生呼吸困難,幹燥後所含的毒性則消失。
5、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稀者忌食,對黑木耳及類似真菌過敏者也應慎食,患有血小板減少等有出血性傾向疾病者,應少食或不食黑木耳,否則會有加重出血傾向。
6、適量泡發,如果黑木耳泡多瞭,冰箱冷藏24小時,超過24小時後,不管是否變質都要扔掉。
化學成分
黑木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鈣、維生素、粗纖維,其中蛋白質含量和肉類相當,鐵比肉類高10倍,鈣是肉類的20倍、維生素B,是一般蔬菜的10倍以上,對患有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糖的病人非常有益。
藥理作用
本品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抑制血小板聚積,有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提高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和百分率,對抗治療腫瘤的化學藥物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可提高鈷60照射動物的存活率,已證實有抗放射作用;還能促進小鼠血清中蛋白的生物合成。
黑木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吐血、便血、痔瘡出血,或婦女崩漏失血:木耳15-30g,濕水浸泡,洗凈,以水煮爛後,加白糖適量服。
2、婦女崩中漏下,或有瘀血者:木耳60g,炒至見煙為度,加血餘炭10g,共研細末。每次服6-10g,溫開水或淡醋送下。
3、高血壓眼底出血:黑木耳30g,紅棗20隻,大米100g,冰糖150g,共煮粥。
4、婦女貧血體弱:黑木耳25g,龍眼15g,紅棗15隻,冰糖適量。用小火燜爛服用。
5、安神、降壓、減少血小板凝聚、防血栓形成:水發黑木耳250g,水發海帶100g,蒜頭1瓣,佐料適量。
6、減少血凝、防血栓、抗老防癌:豬前蹄1隻(約500g),水發木耳25g,佐料適量。
藥膳食療
1、紅棗黑木耳湯:將20g黑木耳洗凈泡發,放進碗中,加適量水,20枚紅棗、適量冰糖,放置蒸鍋中蒸1小時即可。用於貧血、脾胃虛弱。
2、涼拌黑木耳:將30g黑木耳洗凈泡發,用開水焯熟,撕塊;再把少許黃瓜、胡蘿卜洗凈切絲,放進碗中,加上木耳、適量雞精、鹽、醋,拌勻即可。用於便秘、肥胖、貧血。
3、黑木耳粥:將30g木耳、50g大米,洗凈泡發,放進鍋中,加水,共煮成粥,待粥成,加適量冰糖即可。用於脾胃虛弱、便秘、貧血。
4、木耳山藥:將30g黑木耳洗凈泡發;30g山藥洗凈去皮,切塊,裹層淀粉後放進油鍋裡炸;在炒鍋放進蔥絲、蒜蓉,爆炒後放進黑木耳、山藥,下鹽即可食用。用於脾虛、貧血。
5、木耳豬尾湯:黑木耳30g洗凈泡發,生地10g洗凈,豬尾100g開水汆透,取全部食材入燉盅,同清水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煲2小時即可。用於貧血。
黑木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采收,曬幹。
黑木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子實體呈不規則塊片,多皺縮,大小不等,表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極短絨毛,子實層面色較淡。用水浸泡後則膨脹,形似耳狀,厚約2mm,棕褐色,柔潤,微透明,有滑潤的黏液。氣微香,味淡。
黑木耳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木耳屬的食用菌,是子實體膠質,成圓盤形,不規則形,直徑3-12cm。黑木耳子實體叢生,常覆瓦狀疊生,耳狀、葉狀,邊緣波狀、薄,寬2-6cm,最大者可達12cm,厚2mm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基部固著於基質上。初期為柔軟的膠質,黏而富彈性,以後稍帶軟骨質,幹後強烈收縮,變為黑色硬而脆的角質至近革質。背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絨毛。絨毛基部褐色,向上漸尖,尖端幾無色,(115-135)μm×(5-6)μm。裡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鎖狀聯合的菌絲組成,粗2-3.5μm。子實層生於裡面,由擔子、擔孢子及側絲組成。擔子長60-70μm,粗約6μm,橫隔明顯。孢子腎形,無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無色,常生於子實層表面。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福建、江蘇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