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石蜘蛛

石蜘蛛

石蜘蛛別名:滴水珠,水半夏,深山半夏,石半夏,獨葉一枝花,一粒珠,石裡開,一滴珠,水滴珠巖芋,天靈芋,巖珠,蛇珠,獨龍珠,單葉半夏,制蛇子,心葉半夏,地金蓮,夏無影,巖隙子,

石蜘蛛簡介:石蜘蛛,中藥名。又名滴水珠等。為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PinelliacordataN.E.Br.的塊莖。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毒蛇咬傷,乳癰,腫毒,深部膿腫,瘰癧,頭痛,胃痛,腰痛,跌打損傷。

石蜘蛛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

主治

用於毒蛇咬傷,乳癰,腫毒,深部膿腫,瘰癧,頭痛,胃痛,腰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裝膠囊,每次0.3-0.6g,或1-3粒吞服(不可嚼服)。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事項

孕婦及陰虛、熱證禁服。內服切忌過量,否則可引起喉舌麻痹。

藥理作用

本品有止痛、消炎及抗過敏作用。

相關論述

1、《江西草藥》:“消腫解毒,散瘀止痛。(治)急性胃痛,毒蛇咬傷,無名腫毒,挫傷。”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腫,散結,解毒,行瘀。治毒蛇咬傷,癰癤初起,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

石蜘蛛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毒蛇咬傷:鮮滴水珠塊莖1g,切碎,裝膠囊內。用溫開水吞服(不可嚼碎),另取鮮品搗爛外敷傷口周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乳癰,腫毒:滴水珠根與萆麻子等量。搗爛和凡士林或豬油調勻,外敷患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頸淋巴結結核,乳腺炎:滴水珠、紫背天葵各等份。共研細末,以豬油調勻。外敷患處。

4、治深部膿腫:滴水珠1.5g,草烏0.3g,鮮天南星半個。共搗爛外敷。(3-4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5、治頭痛,神經痛,胃痛,腹痛,漆瘡及其他過敏性皮炎:滴水珠,研粉裝入“0”號膠囊,每顆含0.5g,成人服2顆,每日2-3次。(浙江《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6、治腰痛:滴水珠(完整不破損的)鮮根3g。整粒用溫開水吞服(不可嚼碎)。另以滴水珠鮮根加食鹽或白糖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石蜘蛛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用時打碎。

石蜘蛛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黴。~

石蜘蛛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藥材性狀:塊莖扁圓球形,直徑0.8-3.5cm,高約1mm,四周有時可見疣狀突起的小塊莖。表面淺黃色或淺棕色,頂端平,中心有凹陷的莖痕,有時可見點狀根痕;底部扁圓,有皺紋,表面較粗糙。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飲片性狀:塊莖近球形。表面淺黃色或淺棕色,頂端平,中央有凹陷莖痕。底部扁圓,有皺紋,表面較粗糙。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辛辣。

石蜘蛛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南星科植物滴水珠。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塊莖球形、卵球形至長圓形,長2-4cm,粗1-1.8cm,表面密生多數須根。葉1;葉柄長12-25cm,常紫色或綠色帶紫斑,幾無鞘,下部及頂頭各有珠芽1枚;幼株葉片心狀長圓形,長達4cm,寬約2cm;多年生植株葉片心形、心狀長圓形或心狀戟形,長6-25cm,寬2.5-7.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表面綠色、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紅紫色,後裂片圓形或銳尖,稍外展。花序柄長3.7-18cm;佛焰苞綠色,淡黃帶紫色或青紫色,長3-7cm,管部長1.2-2cm,粗4-7mm,簷部橢圓形,長1.8-4.5cm。肉穗花序;雌花序長1-1.2cm;雄花序長5-7mm;附屬器青綠色,長6.5-20cm,漸狹為線形,略成“之”字形上升。漿果長圓狀卵形。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溪旁、潮濕草地、巖石邊、巖隙中或巖壁上。

不能復制  仙山瓊閣  集體所有  本機  紅群  清公  三德  穹隆  下聯  妮子  西洪路  西卿樸  珍珠雞  王童  蒙地卡羅  邦達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