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黃巢

黃巢

黃巢簡介: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傢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瞭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散聞軼事

正月十五掛紅燈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瞭,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這時,已經快過年瞭,下瞭一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隻好先把隊伍拉到山裡,等過瞭年再打。新年很快過去瞭,傢傢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何不乘人們過節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實,再定攻城之策。想到這裡,他馬上召集眾傢兄弟商量瞭一下,把義軍交給師弟,自己挑上湯圓挑子出瞭大營,直向渾城走去。黃巢進瞭城門,一直奔西街。走不多遠,見十字街前有一夥人正指指劃劃地看什麼。剛好,這時對面來瞭個賣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襖棉褲,手裡不住地敲著梆子。黃巢上前施禮說:"請問老人傢,前面出瞭什麼事?"老人打量一下黃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邊,低聲說:"前兩天黃巢帶兵攻城不下,到山裡去瞭,過幾天還要來的。官傢貼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糧,唉!要打大仗瞭。"兩個人正說話,忽聽一陣馬蹄響,黃巢抬頭一看,一隊人馬飛馳而來,當兵的邊跑邊嚷道:"眾傢百姓聽著,黃巢進城瞭,現已四門緊閉,跑不瞭啦,有發現賣湯圓的馬上報告。知情不報者誅滅九族!"黃巢知道軍中出瞭叛徒,走露瞭消息,便扔下挑子往東跑,急急忙忙地鉆進一個巷子裡。進瞭一傢院子,隱在門後。等馬隊過去,這才出來往北跑。沒跑多遠,又聽見馬蹄響,知道馬隊又回來瞭,他一轉身鉆進一個小院。黃巢插上門正要進屋,見一個老人從屋裡走出來,正是十字街頭跟自己說話的那個老人,急忙走過去說;。"老人傢行行好,把我藏起來吧。"老人見瞭黃巢先是一愣,接著點點頭答應瞭。這時,街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有人打門。老頭著急瞭,話都顧不得說,急忙把黃巢領到後院,來到醋缸跟前,掀開缸蓋讓他鉆進去,說:"客官,先委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掃帚剛要掃地,大門撞開瞭,十幾個官兵闖進來,把老頭圍住。官兵頭目說:"大白天,為啥插門?"老人說:"我怕小偷進來偷東西。"頭目追問:"有個大漢,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說:"我傢大門插著,沒人進來!"一頭目罵道:"胡說!他明明鉆到這兒來瞭。你不想活瞭!"老人說:"官爺,你不信,就請搜吧。"。頭目下令去搜查,十幾個官兵馬上進屋,翻箱倒櫃,乒乓一陣亂響,東西砸破瞭不少,醋缸也打破瞭兩口,醋流滿瞭院子,幸虧他們沒接著翻。官兵走瞭,黃巢從缸裡爬出來,見滿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淚。他忙走過去安慰說:"老人傢不要哭瞭,過兩天我賠你幾口就是瞭。"老人站起來說:"客官,你快走吧,他們前邊去瞭,找不到人還會回來的。"黃巢問:"老人傢,天還不黑,到處都是官兵,我從哪裡出城呢?"老人說:"你出瞭這條巷子,鉆進對面院子,從後面出去便是天齊廟,你先在廟裡藏著。天黑後,順著城墻往南走,走出兩丈多地有個豁口,你就從那兒出去吧。"黃巢見老人厚道誠實,便進一步打聽說:"老人傢,這座城有何妙處,黃巢十萬大軍攻瞭三天競攻不破?"老人說:"客官有所不知,這城建在始皇時期,城墻又高又厚,上有滾木,兩廂藏有弓箭手。"黃巢問:"那就沒法瞭嗎?"老人說:"要打城,不能從城門進,得從天齊廟的豁口進。"黃巢聽瞭很高興,轉身要走,又回過身來問:"老人傢,你知道我是誰嗎?"老人猶豫瞭一下,說:"你是黃大將軍。"黃巢說:"唐兵罵我殺人如麻,吃人不吐骨頭,你不怕我嗎?"老人說:"那是官傢說的,官傢能有好話嗎?我們窮百姓正盼著你來呢。"黃巢聽瞭很感動,想不到老百姓對自己這麼敬重,就說:"老人傢,你傢有紅紙嗎?"老人說:"現成的沒有,店鋪裡能買到的。"黃巢說:"你買幾張紅紙,紮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簷上。"黃巢走後,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瞭,傢傢買紅紙紮燈籠。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瞭夏歷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聲號炮,內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瞭!這時,窮人傢門口都掛起瞭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河讜紅的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抓贓官老財,隻一宿就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殺光瞭。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傢傢戶戶都掛起瞭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插艾草”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巢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於是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傢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中原地區某戶人傢,男人都外出瞭,傢中隻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背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己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隻需在傢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傢是忠義之傢,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傢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雲雲。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傢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傢中過端午節。果然,義軍過境,見傢中插艾草的人傢,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傢,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瞭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瞭婦人。忽然不見,隻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瞭。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瞭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陸河人為客傢人,多為中原遷移到陸河。是以大都保持瞭"走黃巢""插艾草"的習俗。

盜掘陵墓

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所盜帝陵中,有秦陵、茂陵、乾陵三座,涉秦、漢、唐三代,座座顯赫。秦陵是秦始皇的陵墓,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墓,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陵主都是不可一世的歷史風流人物。能對三朝帝王陵下鏟,誰人可比?秦、漢、唐三代帝王陵均位於關中平原上,而且相距不是太遠,這也為黃巢盜陵提供瞭便利。所以,歷代關中農民起義軍揭竿後,都會將破壞帝王陵,作為向封建統治者宣戰的一個重拳,以泄憤恨。黃巢所領導的農民軍自然也不會放過他們。

吃人之說

黃巢是一個儒生,出身於一個靠販運私鹽暴利發財的富裕傢庭,殷實的傢底使得黃巢自小就有條件苦讀儒經以求晉身官場,卻屢次科舉均以落第告終。黃巢陡然間"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離開長安時扔下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殺氣騰騰的誓言。黃巢回傢做瞭幾天私鹽販子。唐代規定隻準國營企業經營鹽,黃巢沒有經營鹽的許可證,結果他們的鹽巴被查封沒收瞭。適逢關東大旱,官吏還要催繳租稅、差役,百姓走投無路便聚集黃巢周圍,於是發出檄文,斥責唐朝吏貪賦重,賞罰不平。目的是在於推翻唐朝暴政,建立一個能夠減輕農民痛苦,推行輕徭薄賦的新王朝。 黃巢稱帝後,士兵則如同明火執杖的強盜一般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爭搶美女,毆打平民,到處擾民。黃巢不能阻止。幾個月後,出現糧荒,長安城裡一片混亂。小股唐軍乘亂攻城,黃巢十分虛弱,立刻帶瞭少數隨從逃出城。唐軍進城之後,受到長安百姓的歡迎。黃巢到瞭城外定下神來,才發現入城唐軍人數很少,隨即反攻入城。重入長安的黃巢,對於百姓歡迎唐軍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屠城。將城中男丁殺戮殆盡,來瞭個"巢怒民迎王師,縱擊殺八萬人,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血洗長安城。後來唐借沙陀兵協助攻城,一萬多沙陀兵與黃巢十餘萬人對陣,黃巢一戰即潰,隻好棄城逃跑。883年4月,黃巢逃出長安之時,下令縱火。長安便一炬成灰。黃巢在失敗前包圍陳州近一年時間裡,采用過機械化方式,將活人粉碎,以人肉作軍糧,供應他圍城部隊,以保證他起義軍的戰鬥力,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規模。其駭人聽聞的程度,既是中國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黃巢所過之地,百姓凈盡、赤地千裡。《舊唐書》記載:黃巢率領全軍圍陳州近一年,數百(一說三千)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俘虜,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並稱之為"搗磨寨"。陳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瞭,就"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咸被其毒。"黃巢拉起的隊伍,在行軍作戰中病死、餓死、戰死的總數至少在一百萬人以上。他帶進長安的幾十萬人,大部分是餓死的。後來,黃巢棄城逃跑到山東狼虎谷時,隻剩下殘兵一千餘人,黃巢走投無路,隻得自殺身亡(一說被他外甥林言所殺)。縱觀這位農民領袖大規模"吃人不吐骨頭"行徑,其野蠻,殘酷,恐怖,駭人聽聞,歷代農民鋌而走險,反抗殘酷暴政統治者,起義軍首領,無不殘忍野蠻,無不殺人無數。但是,像黃巢以人肉為糧糗的惡行,絕非一般意義的戰場上的較量,而是人性滅絕的屠殺。黃巢起兵還引發瞭擁兵割據的藩鎮遍佈全國,此後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墻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咸被其毒。"(《資治通鑒·第二二五卷》)下面介紹幾個名詞。舂:把東西放在石臼裡去殼或搗碎。臼: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制成,中部凹下。碓: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裝有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會連續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搞清瞭這些工具,就可以很清楚黃巢是怎麼解決部隊的糧食問題瞭。他把人抓來,活生生地放入石臼裡,然後像舂米一樣,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來填飽士兵們的肚子。在圍困陳州的三百多個日夜裡,黃巢動用瞭數百個這樣的巨型殺人機器,同時開工,流水作業,日夜不停。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間碾為肉糜。陳州四周的老百姓吃光瞭,為擴大原料供應來源,又"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咸被其毒"。

墓葬之謎

山東萊蕪市聖井鄉祥溝村有一棵名為"將軍樹"的古槐,傳說就是這棵樹下曾留下黃巢的足跡。根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公元884年,唐朝政府確信黃巢已經死於狼虎谷。於是,大唐官員們在他的身死之處建瞭一塊石刻,標明這位造反者的葬身之地,以警醒世人。然而此後的一千多年裡,很多書籍中卻另有說法:他們相信黃巢沒有死於狼虎谷,而是逃脫之後死於他處。清代學者聶劍光所著《泰山道裡記》有這樣的記載:"黃巢死於泰山……九頂山南有大塚,俗稱黃巢墓。" 經專傢考證,這裡就是《泰山道裡記》所記載的黃巢墓,此地與狼虎谷相距幾十公裡,如果真的是黃巢屍骨的埋葬地,那麼則證明黃巢真的沒有死於狼虎谷。

生死謎團

公元874年,生於冤句的鹽販黃巢起兵造反。僅用5年時間,就攻入長安。不久,這個以為百姓謀生存為名而起義的英雄,就宣佈稱帝,國號大齊。他迫不及待地占有瞭唐僖宗留下的大明宮所有留在宮中的美女,過起瞭春風得意、歌舞升平的生活。此時一場危機正向他步步逼近。在唐朝軍隊的反攻下,黃巢被迫逃亡山東。他帶領著殘軍逃至泰山腳下時已疲憊不堪。

然而,關於黃巢的最後結局,千年來卻眾說紛紜。令人疑惑的是,在記述唐代的正史中就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一說黃巢是被他人所殺,另一個卻說是自刎而死。

新唐書:黃巢是自殺

《新唐書》黃巢傳記載,黃巢兵敗狼虎谷時對外甥林言說,你拿上我的首級去獻給唐朝,那麼你還可以求得富貴!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刎。

《新唐書》成書於宋代。而在這部書之前的五代時期就曾有《唐書》編成,後世為瞭加以區別,把五代時期編撰的《唐書》稱為舊唐書,而將宋代歐陽修、宋祁等人所編撰的這部稱為《新唐書》。

專傢介紹,《新唐書》修撰的時代則較為安寧,因此有許多在戰亂時期不易收集到的史料,此時得到瞭征集和整理。

舊唐書:黃巢被外甥殺害

《舊唐書·黃巢傳》中對於黃巢之死有如下記載:"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不僅如此,《舊唐書》的《僖宗紀》、《時溥傳》和《資治通鑒》、《桂苑筆耕錄》、《北夢瑣言》等其他書籍也都有著同樣的記載。

難道黃巢不是自殺,而是死於外甥林言之手?

林言是黃巢的外甥,是黃巢身邊一名重要將領。在黃巢進入長安之後,曾經選擇500個武藝高強的人組成瞭一個特殊的部隊,叫做控鶴。實際上就是禁衛隊,並且黃巢任命林言為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軍使。

敦煌文獻另說:被貼身大將殺害

1900年農歷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偶然發現瞭一個秘密洞窟。這個石窟就是敦煌莫高窟。令唐史學傢沒有想到的是,在敦煌殘卷中竟然透露出瞭黃巢死因的蛛絲馬跡。

敦煌文書裡有一件《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寫道: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進頭。公元884年5月,黃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騎兵突襲,犧牲萬餘人。在此危急關頭,尚讓卻率萬人投降唐廷。

有推測,尚讓很可能在混戰之中將黃巢殺死。這個戰報被立即飛報朝廷和作戰軍隊,這一情節就被記載在《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中。

各類記載針鋒相對:或者黃巢逃過一劫?

唐代學者崔致遠所著的《桂苑筆耕錄》中記載的信息說明,唐將時溥是引誘黃巢起義軍當中投降的將領把黃巢殺死的。

令人疑惑的是,如果當時有人殺死黃巢,必定立下大功。即便是作為幫兇,其名字也會名揚四海,並為各種史書所記載。但關於尚讓殺黃巢的說法,在迄今發現的史料中的記載隻有一處。

在宋朝邵博的《河南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七中曾經提到,若說殺黃巢於狼虎谷,獻首於徐州,兩地相距約五六百華裡,快馬也要三天路程,而徐州至成都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二十天。當時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腐臭不堪瞭,更何況黃巢兄弟六七人,難言其中就沒有與黃巢狀貌類似者。

如此看來,很有可能在狼虎谷中被林言殺死的隻是黃巢的替身。

宋人劉是之的《劉氏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五代時有一個高僧法號翠微禪師,這個人就是黃巢。更為傳奇的是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記載說,"黃巢後為緇徒,曾主大剎,禪道為叢林推重,臨入寂時,指腳下有黃巢兩字"。

在這些史料中,雖然黃巢起義軍在山東狼虎谷幾乎全軍覆沒,但此時黃巢並未身死,他用金蟬脫殼之計瞞過唐朝追兵的眼睛,在逃出狼虎谷的殘軍中依然有黃巢的身影。

有說黃巢出傢為僧

王明清的揮塵錄後錄卷五說: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西京是河南省洛陽市,那麼張全義為何會在眾多的僧人當中認出黃巢呢?

那一天,篤信佛教的張全義到寺廟中禮佛,他無意中發現對面來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看去,他大吃一驚。四目相對,黃巢的眼神中並沒有流露出張全義臉上的驚奇,而是面色平和,拂袖而去。

也許此時張全義的心中既驚詫又疑惑,但對於黃巢的身份,作為太守的張全義不難確定。難的是性格復雜的張全義始終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把它帶進墳墓。

也許如《新舊唐書》記載,公元884年7月13日黃巢已經死於狼虎谷,一代梟雄的傳奇就此畫上瞭句號。

也許如後世的傳說,黃巢從狼虎谷僥幸逃脫後,數年之後,他從洛陽來到寧波雪竇寺,潛心修習佛法,並成為一代高僧。年邁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橋上獨倚欄桿,細細品味著風雲歲月,冷眼旁觀著紛亂的天下,等待著唐朝嘆出最後一口氣,然後落日一般融入東去江水的盡頭。

生平

投身義師

黃巢,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廣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黃巢起義始告結束。黃巢生平,曾與同鄉人王仙芝以販賣私鹽為業。在同官府緝私的鬥爭中,他練就瞭一身武功,善於騎射,並負氣仗義,好抱打不平。後來,他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於是他滿懷激情地寫瞭一首《不第後賦菊》詩。其詩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當時,唐朝統治腐敗,內有宦官專權,外有強藩割據,綱紀隳紊,政治危機日漸加深。翰林學士劉允章曾上書直諫,說"國有九破"和"民有八苦",揭露瞭"權豪奢僭"、"賄賂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均的弊政,指出瞭農民在"官吏苛刻"、"賦稅繁多"的殘酷剝削下,"凍無衣,饑無食","號哭於道路,逃竄於山澤,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的悲慘處境。僖宗乾符元年(874),河南又連年發生瞭水旱災,"麥才半收,秋稼幾無,冬菜至少"。但自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於是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於長垣(今屬河南)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傳檄諸道,斥責唐朝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平等罪惡。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等攻陷瞭濮州(今河南范縣)、曹州,並擊敗瞭前來鎮壓的官軍。這時黃巢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各地饑餓的農民爭先加入起義軍。"數月之間,眾至數萬"。在此之前,各地曾流傳著"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的民謠。如今曹州已被農民軍攻陷,應驗瞭民謠,向人們預示著農民起義的風暴將在全國興起,這既大大鼓舞瞭農民軍的鬥爭士氣,也極大地震撼瞭唐朝統治者。

縱橫中原

唐廷見王仙芝與黃巢起義軍聲勢浩大,立即詔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等五節度使進擊義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王仙芝與黃巢采取瞭避實就虛的流動戰術,率軍進圍沂州(治今山東臨沂)。乾符三年(876)七月,天平節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擊敗瞭義軍,並上奏說王仙芝已死,遣散瞭諸道兵。王仙芝、黃巢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經過短暫休整之後,便轉戰河南,迅速攻占瞭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八縣之地。接著,農民軍又攻陷瞭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威震東都洛陽。唐廷軟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等人,一面又頻頻調動各地官軍鎮壓農民軍。王仙芝在攻占陽武之後,攻鄭州不下,於同年十二月接連進攻申、光、廬、壽、舒、通州等地,逼近揚州,淮南節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 在農民軍的沉重打擊下,唐各地州官多聞風喪膽。當王仙芝、黃巢進攻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時,該州刺史裴偓誘降義軍領袖,請唐廷授任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王仙芝思想有瞭動搖,欲放棄鬥爭,接受唐的官職。黃巢大怒,斥責王仙芝說:"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這時群情激憤,責罵不已,怒不可遏的黃巢出拳把王仙芝打得頭破血流。在這場沖突之後,黃巢率領二千人馬向北進發,與王仙芝分道揚鑣瞭。乾符四年(877)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治今山東鄆城),殺節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瞭沂州。黃巢雖連下二州,但仍是孤軍作戰,勢單力薄。這時王仙芝部將尚讓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黃巢便與尚讓會合,共保嵖岈山。黃巢與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進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由於唐廷調來大批援軍,農民軍作失利。於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馬南下,再次與黃巢分裂。黃巢率本部人馬在蘄、黃一帶迂回作戰,由於作戰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連下匡城(河南封丘東北)、濮州。乾符五年(878)二月,轉而進攻亳州(治今安徽亳縣)。在此期間,王仙芝相繼攻克瞭安、隨二州後,再次為唐廷誘降動心,派尚君長等人前去聯絡,卻為唐將所殺。王仙芝知道上當受騙,遂進兵荊南,不久在黃梅兵敗戰死。餘眾一部分南下,活動於江浙一帶;另一部分則由尚讓率領北上,與黃巢會師於亳州。王仙芝既死,眾將便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初步建立瞭農民軍政權機構。不久,在黃巢率軍襲破瞭沂、濮二州之後,形勢又一度逆轉。唐廷命右衛上將軍張自勉為東北行營招討使,督兵進剿農民軍。黃巢欲進兵襄邑、雍丘,為滑州節度使李嶧所阻。在各地活動的義軍也多被官軍擊潰。黃巢欲進攻東都,唐廷又迅速派來大批援軍。這時,唐廷再一次誘降,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但黃巢"度藩鎮不一,未足制己",仍拒絕投降唐朝。

轉戰南北

乾符五年(878)三月,黃巢率軍進攻汴、宋二州,唐廷以張自勉充東南面行營招討使,以阻止義軍。黃巢轉攻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北)、葉(河南葉縣)、陽翟(河南禹縣),唐廷又詔命河陽兵千人開赴東都,與宣武、昭義兵守衛宮闕,還征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以增強東都的防禦力量。黃巢見河南一帶官軍勢力強大,難以取勝,而江南則力量相對薄弱;而王仙芝舊將王重隱又攻陷瞭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轉戰於湖南,於是便率軍渡江南下,與王重隱部相呼應,接連攻下瞭虔、吉、饒、信等州。八月,黃巢軍進攻宣州,在南陵為官軍所敗,於是又進入浙東,經婺州至衢州(今屬浙江),然後披荊斬棘,開山路七百裡,攻入福建。同年十二月,義軍攻下瞭福州(今屬福建)。 在農民軍中曾有"逢儒則肉,師必覆"的傳說,其意是遇到儒者則殺,軍隊必然要覆滅。大概是黃巢屢試進士不第,對儒者頗為同情,因此當農民軍進入福建後燒官府、殺官吏,但凡自稱為儒者的皆釋而不問。當義軍經過崇文館校書郎黃璞門前時即下令說:"此儒者,滅炬弗焚。"乾符六年(879)正月,黃巢軍遭藩帥高駢部將張璘、梁纘的襲擊,一再失利,遂進入廣南,包圍瞭廣州(今屬廣東)。在此期間,黃巢曾致書浙東觀察使崔璆、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求為天平節度使。二人懼怕黃巢威勢,極力申奏,但朝廷不許;黃巢自己上書,求為廣州節度使,卻隻授予率府率。黃巢惱怒,大罵執政,便急攻廣州,遂於九月占領瞭嶺南的這個重鎮,殺節度使李迢,並進而攻占嶺南一些州縣。黃巢在廣州自稱"義軍都統",並發佈檄文,斥責朝廷"宦豎柄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檄文所說,史稱"皆當時極敝"。黃巢軍已轉戰各地多年,這次占領廣州,"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作為反抗唐朝統治的根據地。但在這一年,從春至夏,疫病大為流行,不少義軍將士染上瞭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又多"勸請北歸,以圖大利"。黃巢見在廣州難以持久,於是決定殺回中原地區。同年十月,黃巢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瞭桂州(治今廣西桂林),恰遇湘江水暴漲,義軍便乘數十隻大木筏順流而下,經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治今湖南衡陽),攻占瞭潭州(治今湖南長沙)。之後,尚讓乘勝進攻江陵(今屬湖北),號稱五十萬。荊南節度使王鐸見義軍聲勢浩大,諸道兵又未趕到,以為江陵兵少難以固守,便退守襄陽。尚讓攻克瞭江陵後即與黃巢合兵進攻襄陽,但在荊門中瞭埋伏,被官軍擊敗,損失甚大。黃巢收集餘眾,稍加休整,遂渡過長江進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漢),攻破瞭外城。之後,又轉而進攻饒、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這時黃巢軍又得以發展,"眾至二十萬"。黃巢在江浙一帶的勝利進軍再次震撼瞭唐廷,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命他迅速進攻義軍,同時征調昭義、感化、義武諸道兵南下,與高駢協力作戰。廣明元年(880)三月,高駢遣其將張璘渡江南下,黃巢軍連戰失利,退守饒州(治今江西波陽)。張璘又乘勝進軍,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饒)。這時北方諸道軍已兵臨淮南,張璘又率兵追擊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義軍士卒多死,元氣大傷。在義軍處境十分危急的時刻,黃巢巧施緩兵之計:一方面用重金賄賂張璘,使其減慢進軍;另一方面又致書高駢,表示"投降"。高駢中瞭黃巢圈套,以為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聲稱義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當黃巢獲悉諸道兵已經北渡淮河,散歸其鎮,而且義軍也恢復瞭作戰能力,即抓住時機,一舉殺死張璘,大敗淮南兵,並乘勝攻占瞭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同年七月,黃巢率軍從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北渡長江,進圍天長、六合等縣,義軍一時兵勢甚盛。這時,高駢見諸道兵已經北歸,張璘又戰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諸將嚴備,自保而已",同時又向朝廷上表告急,奏稱義軍六十萬,距揚州已不足五十 裡之後"遂稱風痹,不復出戰"。唐廷本對高駢寄以厚望,這時見高駢告急,頓時慌瞭手腳,急忙詔命河南調動各道兵駐守溵水(今河南商水西南),以阻止黃巢軍北進。九月,義軍擊敗泗州(治今江蘇盱眙)官軍,又遇溵水官軍內訌,各自散歸本鎮,於是義軍全部渡過淮河。黃巢自稱"率土大將軍",隊伍"自淮以北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惟驅丁壯為兵耳"。義軍攻陷申州(治今河南信陽)之後,長驅進入潁、宋、徐、兗等州,所到之處,官吏四處逃散。起初,義軍將北渡淮河時,宰相豆盧瑑曾議請授黃巢為天平節度使,待其到鎮時再發兵除掉他。另一宰相盧攜執意不從,認為隻要發兵守住泗州,義軍不能入關,必還掠江、淮,便無能為力。不久義軍北上,淮北告急,盧攜遂惶愧稱病不出,京師也充滿瞭恐怖氣氛。十一月,義軍進入汝州(治今河南臨汝),黃巢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並傳檄官軍說:"各宜守壘,勿犯吾鋒!吾將入東都,即至京邑,自欲問罪,無預眾人。"這時朝廷亂作一團,有人主張調發關內諸鎮兵扼守潼關,大宦官田令孜還自請率兩神策軍弓弩手去守關;有人則認為義軍擁有六十萬之眾,潼關又無重兵,難以堅守。但僖宗還是決定讓田令孜率兵東守潼關。十一月十七日,黃巢大軍進抵洛陽城下,唐將齊克讓退守潼關,東都留守劉允章則率眾出城迎接黃巢入城。義軍紀律嚴明,隻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

建立大齊

黃巢軍進占洛陽不幾日,即向關中挺進。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將左、右軍東討。就在這一天,黃巢率軍西進,攻占瞭虢州(治今河南靈寶)。並警告拒守潼關的官軍說:"吾道淮南,逐高駢如鼠走穴,爾無拒我!"田令孜雖名為汝、洛諸州都統,率神策、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但他隻是遙領,卻派左軍馬軍將張承范等率神策軍前往拒戰。當時,神策軍士皆是長安豪富子弟,隻是為瞭厚得供給和賞賜才賄賂宦官掛名軍籍的,平日高車大馬,悠然自得,未嘗經歷戰陣。所以一旦聽說出征,嚇得父子抱頭相哭,為瞭逃避戰事,多以金帛雇商販與貧民代行。十二月一日,黃巢大軍進至潼關, 唐守關將士斷炊,士氣低落。義軍奮力攻關,而尚讓又從被稱為"禁坑"的關旁谷中小道迂回到關後,前後夾攻,官軍潰退,博野亂軍直奔長安,大肆劫掠。 黃巢一舉破關,又乘勝攻克瞭華州(治今陜西華縣),留部將喬鈐駐守,自己親率大軍直搗長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剛剛退朝,傳聞博野亂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成都避難,隻有很少人從行,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當天下午,黃巢前鋒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至灞上迎接。黃巢乘坐金色肩輿,其將士皆披發,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義軍浩浩蕩蕩,"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裡絡繹不絕"。黃巢終於實現瞭"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夙願。黃巢軍意氣洋洋地進入長安城,長安市民夾道觀看,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

攻進長安

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黃巢封其妻為皇後,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禦史中丞,李儔等為尚書,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仆射兼軍容使。黃巢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與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仆射於琮、右仆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綦拒不投降,"舉傢自殺"。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墻中,事發後被殺。農民軍給唐宗室、公卿士族以巨大的打擊,"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韋莊的這些詩句形象地反映瞭這一歷史事實。 大齊政權的建立,標志著黃巢起義軍已取得瞭巨大的勝利,昔日威令天下的公卿貴族已被打翻在地,而備遭欺壓凌辱的貧苦農民如今卻堂而皇之地做瞭大齊皇帝,揚眉吐氣,這無疑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當時有人寫詩道:"自從大駕去奔西,貴落深坑賤出泥。邑號盡封元諒母,郡君變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虀"作者雖然站在敵對的立場上譏諷農民政權,卻也無法掩蓋這一歷史巨變的事實。黃巢雖然建立瞭農民政權,但卻沒有出臺什麼改革措施,穩定人心。也沒有及時追擊望風而逃的僖宗朝廷,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所以僖宗得以從容地組織力量,大力圍剿起義軍。當僖宗逃至興元時,即詔令諸道各出軍收復京師。中和元年(881)正月,詔令鎮東、太原、代州等藩帥各發本道兵並赴京師討伐義軍。三月,以鳳翔節度使鄭畋同平章事,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與涇原、秦州、鄜延、夏州等節度使"同盟起兵,傳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鐸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營都統,"遣郎官、禦史分行天下,征兵赴關內"。僖宗調兵遣將,各路軍馬陸續向京師進發。黃巢稱帝後,曾遣使調發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糧餉,唐河中將王重榮拒戰,繳獲糧餉四十餘船。廣明元年三月,黃巢以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攻陷瞭鄧州(治今河南鄧縣),以阻止荊、襄官軍北上。接著又遣尚讓、王播率軍進攻鳳翔(今陜西寶雞)。尚讓以為鄭畋乃一介書生,不諳軍事,麻痹輕敵,中瞭埋伏,大敗而歸,損失二萬多人。原已投降義軍的唐夏綏節度使諸葛爽這時也背叛瞭義軍。四月,黃巢任命其將王玫為邠寧節度使,為唐將所攻殺。這時部分官軍已分別進至長安附近的渭北、沙苑、渭橋、武功和盩厔(今陜西周至),漸漸逼進長安。黃巢誤以為唐大軍趕到,急忙率軍出城東走。唐軍入城大肆劫掠,亂不成軍。黃巢夜宿灞上,聽說官軍已亂,又無援軍,回師攻城,官軍大敗,"死者什八九",義軍收復瞭長安。這時,義軍同州刺史王溥、華州刺史喬謙(鈐)、商州刺史宋巖聽說黃巢已撤離長安,也慌忙棄城而走。稍遇風吹草動,黃巢及其將則棄城而走,這一事實說明大齊政權還是很不穩固的。黃巢再次進駐長安後,也極力想打開局面。中和元年(881)六月,遣其將王播圍攻興平(今屬陜西),擊敗瞭唐邠寧節度使朱玫。八月,黃巢將李詳擊敗唐昭義節度使高潯,乘勝收復華州。十一月,孟楷、朱溫進軍富平(今陜西富平東北),唐邠、夏二軍敗歸本道。中和二年(882)二月,朱溫再次攻占瞭同州。黃巢軍雖然四處作戰,或勝或敗,但始終未能打開局面,黃巢"號令所行,不出同(今陜西大荔)、華(陜西華縣)",基本上仍局限於長安一隅地。一些地主武裝多入深山"築柵自保,農事俱廢,長安城中鬥米直三十緡"。兼之義軍又長期習慣於流動作戰,即使在其勢力十分強大時也往往是攻下一城,不久又丟棄,像東都洛陽這樣的經濟、軍事重地也不留一兵一卒駐守。由於長期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得不到充足的供給,長安糧食供給嚴重不足,將士或以樹皮充饑。因此,當唐諸路大軍雲集長安,向義軍發起總攻時,形勢便急轉直下,歷時三年的大齊政權也就很快崩潰瞭。

敗死狼虎谷

中和二年(882)九月,朱溫變節降唐。李詳也欲投降,被黃巢所殺。黃巢任命黃思鄴為華州刺史,但到瞭十一月,即被李詳舊卒逐出。中和三年(883)正月,沙陀李克用率兵五萬進至沙苑,擊敗瞭黃揆。二月,黃巢見義軍節節敗退,糧食也將吃光,便"陰為遁計,發兵三萬搤藍田道",為撤離長安做好準備。 同年四月,唐諸鎮兵從四面八方會集京師。李克用與河中、忠武鎮將率先出戰。黃巢率大軍於渭橋迎戰,一日三戰,連戰失利,其他諸道兵也乘機發起攻擊,義軍大敗。四月十四日,李克用軍攻入長安,黃巢力戰不勝,遂連夜撤離長安。這時義軍尚有十五萬。黃巢揚言奔徐州,實際上卻經藍田關進入瞭商山(今陜西商縣東)。在撤退中,義軍把輜重珍貨遺棄於道路,官軍在長安大肆搶掠之後,又在路上爭先拾取財物,不再追擊,故黃巢"得整軍而去"。五月,黃巢驍將孟楷率萬人奔襲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迎戰敗北,遂歸順瞭義軍。接著孟楷又進攻陳州(治今河南淮陽),陳州刺史趙犨早有防備,乘機襲殺瞭孟楷。六月,黃巢與秦宗權合兵圍攻陳州,"掘塹五重,百道攻之"。黃巢還在州城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在黃巢圍攻陳州時,唐廷不斷調動軍隊,以圍剿農民軍。七月,朱全忠(溫)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加東面招討使。九月,命感化軍節度使時溥為東面兵馬都統。十二月,陳州被圍困日久,即向鄰道求救。於是忠武鎮周岌與時溥、朱全忠等皆率兵前來救援。中和四年(884)正月,黃巢軍仍是勢力強大,周岌等諸路救兵被義軍打得落花流水,招架不住,不得不共同向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求救。二月,李克用率蕃、漢兵五萬前來增援。黃巢圍攻陳州數百天,卻始終未能攻克。這時李克用會同許、汴、徐、兗等州軍馬向陳州進發,先擊敗瞭駐守陳州北的太康尚讓軍,又擊敗瞭陳州西的西華黃思鄴軍,於是黃巢從陳州周圍撤軍,退至陳州北的故陽裡。五月,連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黃巢軍營為水所漂,又聽說李克用大軍將至,遂奔向汴州。當黃巢軍從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滿渡口渡河時,李克用乘勢襲擊,義軍大敗,死傷萬餘人,尚讓率其部下投降瞭時溥,別將李讜等人投降瞭朱全忠。義軍損失慘重,黃巢率殘兵敗將向東北逃去,李克用又追殺到封丘(今河南封丘)。這時又遇大雨,黃巢隻收集散兵近千人,冒雨東奔兗州。六月十五日,武寧將李師悅與尚讓追至瑕丘(今山東兗州),黃巢與唐軍"殊死戰,其眾殆盡",與其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今山東萊蕪西南)。這時,林言見大勢已去,"懼追至並命",於是便乘機殺瞭黃巢及其兄弟妻子。林言持黃巢等人首級欲向時溥獻功,在路上卻遇到沙陀博野軍,他們殺瞭林言,將林言及黃巢等人首級一並獻於時溥。黃巢殘暴毒虐,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攻克長安之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農民起義結束。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問"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兇逆,國傢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臨刑前,執法人員可憐這些婦女,讓她們喝醉後再執刑,女孩們邊哭邊喝,不久在醉臥中受死,獨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從容就死。黃巢亂後,唐朝又勉強維持瞭二十三年的國祚。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建國號為梁。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論及:"……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隻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黃巢從揭竿而起至失敗身亡,歷時十年之久。他的活動北 起山東,南至廣東,西至陜西,轉戰南北,縱橫全國十二省,推動瞭各地的農民鬥爭,沉重地打擊瞭唐朝的腐朽統治。黃巢打著"天補平均大將軍"的旗幟,表明瞭農民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這對後世的農民戰爭具有深遠的影響。

介紹

黃巢(820年~884年):唐朝曹州(山東省菏澤人)人,世為鹽商。巢少時積財聚眾,喜賭博,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乾符二年 (875年)初,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發動起義 ,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接著王﹑黃兩軍會合,協同作戰,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就西向進攻洛陽周圍地區。唐統治者急調大軍夾擊。王﹑黃乃於幹符三年十月間南趨唐州(今河南泌陽)﹑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以後又活動於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復沖擊敵人。同年底,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刺史對王仙芝進行誘降,仙芝動搖,欲受唐官職。黃巢指斥他說:起初我們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你獨自取官降敵,廣大群眾何所歸宿!因怒擊傷仙芝首。仙芝畏眾怒,不敢受唐命,遂與黃巢分兵作戰。黃巢率軍北上,攻克鄆州(今山東東平北)﹑沂州等地。以後王﹑黃雖曾一度合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不久又分兵。 幹符五年,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戰死,尚讓率餘部奔亳州(今安徽亳州)與黃巢所部會合,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署置官屬。

從此,黃巢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導人。兩支義軍會合後,勢力又見壯大。黃巢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後沿黃河南岸西進,"欲窺東都(洛陽)",唐朝急調軍隊增援東都。黃巢知攻東都無望,於是引兵南下,渡過長江,東趨下遊。在越州(今浙江紹興),遭到鎮海(今江蘇鎮江)節度使高駢部將張璘﹑梁纘的阻擊,義軍乃轉由浙江南進,開山路七百裡,進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屬福建)。黃巢在福州大力打擊官僚﹑地主,殺瞭頑固不化的"處士"周樸。

後率大軍沿海岸南進,於六年九月攻占嶺南重鎮廣州。經過大約兩個月的休整,黃巢在這年冬又率領大軍北伐,自號"義軍都統",並發表文告,宣佈即將打入關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綱紀紊亂,朝臣與宦官勾結,賄賂公行;還宣佈義軍禁令,禁止刺史廣殖財產,縣令犯贓者全族處斬。他所指責的都是當時極弊,深得群眾擁護。義軍擁眾數十萬,從桂州(今廣西桂林)出發,乘大筏沿湘江順流北上,攻克潭州(今湖南長沙),又下江陵(今屬湖北)。本欲乘勝進兵中原,直趨關中,但至荊門(今屬湖北)為唐將領劉巨容所敗,乃轉而東進。於廣明元年 (880年)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斃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使高駢的驍將張璘。七月,自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東岸)飛渡長江。高駢與唐廷有矛盾,又懾於義軍聲威,雖擁兵十餘萬,但保境而已,不敢出戰。黃巢渡江後以破竹之勢跨越淮河,於十一月占領東都洛陽進軍途中,義軍"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沿途群眾紛紛參加義軍,眾達百萬。入洛陽城後,義軍勞問居民,閭裡晏然。黃巢北攻時,還特意轉牒唐朝各鎮兵將;你們各宜守壘,勿犯我兵鋒。我將入東都,到京師向皇帝問罪,與你們無涉。這些話分化瞭敵人營壘,所以兵行無阻。黃巢在東都並未久留,隨即轉旗西指,於年底突破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天險,最後攻下瞭京師長安。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義軍入城之日,向貧民散發財物,並由大將軍尚讓向群眾宣佈:"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黃巢即位於含元殿,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原唐朝官員,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罷官。其中樞主要官員有: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原唐官崔和,楊希古並同平章事(即宰相);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仆射,兼軍容使(掌管近衛軍隊);翰林學士中還有著名詩人皮日休。黃巢在長安執行嚴懲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義軍查獲降官張直方夾壁中隱藏的高官顯貴百餘人後,全部處死。大齊政權還沒收富豪的財產,號稱"淘物"。富室皆赤腳而行。次年,唐軍曾一度攻入長安,義軍暫時撤出,當夜反攻,將唐軍驅逐出城。

但黃巢既未派大軍追擊唐僖宗,也沒有首先全力殲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大齊政權也缺乏必要的經濟政策,生產﹑財政均無著落。這樣,敵我力量對比就逐漸發生瞭不利於義軍的變化。關中地主堅壁清野,使大齊政權陷入嚴重的缺糧困境;中和二年 (882年)大齊的同州(今陜西大荔)防禦使朱溫叛變降敵;沙陀族李克用應唐朝的乞援,率勁旅一萬七千人南下;敵方軍力大大增強。這時,黃巢發現困守關中已很不利,乃於三年四月東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投降黃巢。

六月間,義軍開始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守將頑抗,義軍久攻不克,朱溫和李克用又先後前來增援,黃巢遂於四年四月解圍,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節度使時溥的阻擊,作戰不利,最後退至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於六月十七日兵敗自殺(一作為甥林言所殺)。歷時九年餘的農民戰爭至此結束。

不久後,唐王朝即告滅亡,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主要成就

政治

黃巢領導的農民運動打擊瞭盛極一時的唐朝,同時建立大齊政權,還首創高層換屆制度和四相制,但是最終導致藩鎮割據,戰火紛飛數十年。

可以通過大量史實看出黃巢一生的思想、政治抱負和實踐。黃巢政治思想主要是封建專制主義,其政治抱負始終是想做說瞭算的首腦,力圖以己力量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但具體奮鬥目標因形勢變化而有改變。黃巢就是遵循瞭這樣的思想、方略及不同的奮鬥目標參加起義、領導起義,同唐對抗。

軍事

為瞭打擊唐王朝的實力,黃巢領導的起義最顯著的特點是:采用流動作戰的戰術。前後轉戰十二省,往返15000餘裡,沉重打擊瞭封建地方階級,瓦解瞭唐朝反動統治,使唐王朝名存實亡。

經濟

唐末義軍掛帥人物王仙芝、黃巢,先後分別以"天補平均大將軍"、"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作為稱號的關系,"平均"或"均平"自然地便成瞭這場大起義的特殊標識。關於這兩個稱號是"反映瞭農民痛恨貧富不均現象而產生的一種樸素的平均主義思。而黃巢在起義確實提出並實踐瞭"均平"的口號。分析唐末社會政治、狀況,黃巢起義提出"均平"口號有其歷史必然性。黃巢起義在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史上占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白榆  冰壺秋月  白費口舌  綿竹  眼瞼充血  禦史大夫  技術偏差  白水關  根紮  在拱  雙井鎮  一個人的生  警鐘  孵化場  王拱辰  皮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