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道華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施劍翹
別 名:施谷蘭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桐城(今安徽樅陽)
畢業院校:天津師范學校(今天津師范大學)
信 仰:佛教
施劍翹(當時名為施谷蘭)從小受父親寵愛,深居閨閣,還纏過足。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但在傢中有私塾老師教授學問,對古文詩詞頗感興趣。13歲時當傢管事,18歲時畢業於天津師范學校。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系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戰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施從濱率軍南下時,孫傳芳曾連發三封電報要施同他合作,但施不予理睬,反而孤軍深入。在皖北固鎮的交鋒中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後來施劍翹的三叔以同鄉名義將施從濱屍首運回安徽桐城埋葬,並趕到天津給嫂子和侄女報信。死訊傳來,年僅20歲的施劍翹就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這是1925年得悉父親慘死的確切消息後,施劍翹所作明志詩的後四句。當時國內女權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張,但作為一個裹足女子,弟妹又都年幼,施劍翹先是將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誠身上。依靠張宗昌的關系,施中誠得以擔任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但此後施中誠卻反勸其打消復仇念頭。施劍翹因此與施中誠斷絕瞭兄妹關系。1928年,在施從濱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痛苦施劍翹母女驚動瞭前來借宿的同鄉人施靖公。此人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是施中誠的軍校同學。施靖公表示願意承擔報仇雪恨的大事,施劍翹遂下嫁於他,遷居太原。到瞭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施劍翹在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拒後,與其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返回娘傢。同年,施劍翹有感於10年中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並把兩個兒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組合起來便是“劍翹”。1935年,施劍翹的弟弟施則凡已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他帶回一把日本軍刀,發誓要手刃孫傳芳,被擔心反將功虧一簣的施劍翹制止。1935年,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瞭裹著的雙足,並練習槍法。之後,施劍翹打聽到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於是前往天津。同年農歷九月十七日——施劍翹的父親遇難十周年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觀音寺為父親舉行紀念法會。從受邀前來的富明法師(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孫傳芳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施劍翹隨後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瞭居士林。施劍翹通過各種途徑去瞭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知道他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隨即做瞭刺殺的具體安排:將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遺囑印制出來,打算在行刺後散發;並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1935年11月13日,正是講經日,前來聽經的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劍翹本在靠近火爐的後排座位,離孫傳芳較遠,她以背後的爐火太熱為由要移到前排去。看堂人允諾後,施劍翹站起身來,伸手握住衣襟下的手槍,快步來到孫傳芳身後。待眾居士閉目隨富明法師誦經,施劍翹悄悄拔出勃朗寧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射出瞭第一發子彈,緊接著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槍聲響後,佛堂大亂,施劍翹將提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身穿將校服的施從濱照片拋向人群,大聲宣佈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並撥通瞭警察局的電話,決意自首。不久,施劍翹被前來的警察帶走。施劍翹的長孫女施朝說:“奶奶的刺殺計劃當時隻跟她的大弟弟施則凡商量,本來施則凡也是要參與刺殺的,但奶奶覺得弟弟是傢裡的頂梁柱,不能再出什麼意外。決定行刺前幾天,她誰也沒告訴,先是叫傢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將自己的兩個孩子托給妹妹施韌蘭照顧,她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當天下午6時,《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報道瞭“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的特大新聞。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報都以頭號標題刊載瞭這一消息,全國轟動。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在偵訊中,施劍翹不諱事實,直陳瞭殺人經過和原因。按照當時的法律,施劍翹的行為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死刑。在法庭上,施劍翹詳細陳述瞭自己艱難的復仇歷程,最後說道:“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這一案件,天津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為有期徒刑10年。1936年4月13日,《新天津報》刊登瞭她在獄中寫的文章《親愛的同胞,趕快奮力興起吧》。此謀殺案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報章、雜志爭相報導,稱贊她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要求政府特赦。1936年8月13日,經辯護律師代為申訴,施劍翹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處7年監禁。全國婦女會,江寧、揚州、江都婦女會,旅京安徽學會,安徽省立徽州師范等團體紛紛通電呼籲,希望最高法院能對施劍翹援例特赦。電文中有“況孫傳芳曾南拒革命之師,又北窺齊魯之境,今施劍翹之事,直接以復父仇,間接即除國憝”的語句。後馮玉祥同李烈鈞、於右任、張繼、宋哲元等人出面救援,呈請國民政府予以特赦。1936年10月14日,在施劍翹入獄11個月的時候,時任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決定赦免施劍翹。此後,由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下達特赦令,將施劍翹特赦釋放。
特赦不久,施劍翹與母親董氏、弟弟施則凡先在南京生活,後來又隨施則凡前去湖南長沙。1937年,擔任湖南抗敵後援總會慰勞組主任。1941年7月,施劍翹與母親隨弟弟施則凡到瞭四川合川縣。目睹日本飛機肆意轟炸、百姓蒙受災難的悲慘情景,她主動面見縣長,請纓開展救災工作。1942年,施劍翹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得到各界的響應,被選為獻機委員會指導長,最終募得3架飛機的資金。為此宋美齡特地通過馮玉祥在重慶約見施劍翹,並邀她到全國婦女慰勞總會工作,被施劍翹婉言謝絕。1946年初,施劍翹在蘇州的安徽同鄉會館創辦私立從雲小學,自任校長。從雲小學招收的絕大多數是工人城市貧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兒和流浪小孩。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間,周恩來、鄧穎超撤離南京到達上海。施劍翹為解決辦學經費到滬上募捐,曾造訪周恩來、鄧穎超的居住地。在此期間,她和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有過多次接觸並逐漸與中國共產黨建立瞭深厚感情。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施劍翹率領學校師生走上街頭扭起秧歌、敲起鑼鼓,歡迎入城的解放軍。當時解放戰爭仍在進行,施劍翹於是送兩個兒子參加解放軍,分別進入第二野戰軍及第三野戰軍的軍政大學。1949年9月27日至10月8日,蘇州市在樂群社召開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施劍翹當選瞭這次會議的代表。這一年,她當選為蘇州市婦女聯合會的副主席。1952年,施劍翹將傾其心力創辦的從雲小學移交給蘇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此時疾病發作,她赴北京到協和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子宮癌,手術後前往五臺山療養。同年移居北京,後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1957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79年被確診為晚期直腸癌,於當年的8月27日猝然去世,終年74歲。骨灰葬於蘇州城西天靈公墓。臨終時,施劍翹對小兒子施羽堯說:“娘老瞭,但還有一個心願,如果健康許可,願為祖國統一盡一份力量,宋美齡我見過,蔣經國我也見過,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