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厚 五代十國後唐皇帝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劉錦棠
別 名:劉毅齋
國 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湘鄉
出生日期:1844年
逝世日期:1894年
職 業:清朝官員
主要成就:推動新疆建省建設新疆在收復新疆的戰役裡戰功卓著
外 號:飛將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劉錦棠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民傢庭。他的父親劉厚榮參加湘軍,在嶽州(今嶽陽)被太平軍擊斃。從“報其父仇”的目的出發他15歲時投入劉厚榮生前所部。此後隨其叔父劉松山轉戰於江西、安徽、陜西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積功至道員,成為老湘軍中後起的年青將領。
平定陜甘
承繼危局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下,陜西,甘肅等地回民相繼暴亂,屠殺老幼婦孺,屢敗清軍。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陜甘軍務,率兵鎮壓回民軍。
1869年6月,清軍兵鋒直指回民軍的重要基地金積堡。左宗棠以劉松山老湘軍為主力,對金積堡地區發起猛烈進攻。由於回民軍積極防禦作戰,清軍糧運不繼,進展緩慢。1870年2月14日,老湘軍統領劉松山陣亡,清軍士氣大挫。為瞭應付危局,左宗棠起用當時任老湘軍營務總理的劉錦棠代理統領。並提出瞭“堅守”與“退屯”兩種方案供其選擇。劉錦棠審時度勢,認為“堅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繼續進攻。他向左宗棠建議說:“吾軍深入乏食,不力戰,賊即乘我,靈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何維樸:《劉襄勤史傳稿》,第3頁),“必戳力致死,而後軍可全。”這一意見得到瞭左宗棠的贊同。為瞭激勵士氣,劉錦棠召集部將鼓動說:我軍功在垂成之際,不幸將亡師敗。各位都是跟隨我叔父多年的老將,難道忍心就此罷兵嗎!統一將領們的思想後,他又將劉松山的靈柩放在軍營之中,激發起大傢的復仇之心,繼續向金積堡地區進攻。
攻克金積堡
甘肅寧夏府吳忠縣的金積堡位於靈州西南50裡,東通花馬池南通固原,西枕黃河。堡外有兩個險要的地方,一是西面的峽口,它是黃河青銅峽的峽口,又是控制流經金積堡的秦渠和漢渠的進水口,二是東面的永寧洞,它是山水河通過秦渠涵洞的地方,也是控制秦、漢二渠的出水口。為瞭搶占有利地形,劉松山曾集中兵力攻下瞭這兩個軍事要點,但峽口不久又被亂匪奪回,清軍陷入瞭將被回軍水淹的不利境地。為瞭扭轉這一態勢,劉錦棠首先加強瞭糧道防護和對永寧洞的防守,接著率兵攻占瞭靈州至吳忠堡之間的各堡寨,為攻取金積堡打開瞭通路。對劉錦棠的這些部署與戰果,左宗棠很滿意,上奏清廷,“薦其才可大用”。清廷立即下旨,加封劉錦棠三品卿銜,令其正式統領老湘軍。,
為瞭抵禦劉錦棠的進攻,馬化龍依托秦、漢二渠挖壕築墻,修堡建壘,使金積堡內外墻壁縱橫,堡壘環列,渠水環復,易守難攻,還相繼掘開瞭秦渠、板橋堰和山水河,使清軍營地陷入一片水泊之中。面對這些困難,劉錦棠毫不畏懼。他身先士卒,往來於爛泥之中,率領老湘軍逐次進攻,步步為營,苦戰數月,終於攻占瞭金積堡外圍各堡寨,開始轉入對金積堡的進攻。金積堡修築得十分堅固,堡墻高4丈,厚3丈,周長9裡,堡中有堡,防守十分嚴密。劉錦棠則以深溝高壘圍困。他令清軍環堡挖瞭兩道深1丈寬3丈的長壕,壕邊築起高約丈餘的圍墻,切斷金積堡與外界的聯系。與此同時,還築成幾座炮臺,居高臨下,不斷向堡中轟擊。終於迫使馬化龍於1871年1月6日到清營投降,遂占金積堡。3月2日,按照左宗棠的指令,劉錦棠處死瞭馬化龍父子及1800多名回軍將士。劉錦棠也因戰功而得到瞭雲騎尉的世職。
1871年夏,劉錦棠護送劉松山靈柩回湖南安葬,並在湖南招募士兵。
平定西寧
1872年,劉錦棠率領18營老湘軍進攻馬桂源和馬本源領導的西寧回民軍。由於回民軍從湟中大峽口到小峽口的八十餘裡間設置堡壘、綿延不絕,作戰難度極大。9至10月,劉錦棠率部斬關而進,前後兩個多月,血戰50餘次,才攻占峽口隘路,兵臨城下。11月19日,二馬從西寧逃走;次日,劉錦棠率軍進駐西寧。1873年3月,馬桂源等人在蘭州被處死。
肅州克復
1873年10月底,劉錦棠又奉命率5營人馬參加攻打肅州(今甘肅酒泉)。他利用義軍降將喊話誘降,守城義軍首領馬文祿於11月4日開城繳械。隨著肅州被攻克,陜甘回亂平定。左宗棠歷數部將鎮壓陜甘回民起義軍的戰功,將劉錦棠排居第一。清廷依此擢升他署甘肅西寧道。
1874年,河州又發生動亂,劉錦棠會同諸軍將之平定。
收復新疆
北疆作戰
從1875年(光緒元年)春開始,劉錦棠駐紮涼州(今武威),積極整軍備戰,將55營老湘軍精簡成25營,並結合新疆的敵情與地理特點,進行瞭一年多的作戰訓練,為收復新疆準備瞭一支勁旅。1875年5月3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於9月24日向清廷推薦他認為“英銳果敏、才氣無雙、志慮忠純”的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很快得到瞭清廷的批準。
1876年4月26日,劉錦棠在肅州統率25營老湘軍分批經過千裡戈壁,向北疆進軍。他依據左宗棠“緩進急戰”的戰略方針,決定在“新谷遍野、有糧可因”的新秋之際發起北疆作戰。7月下旬,會合先期進疆停駐於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的金順部39營人馬,首先進占阜康,準備攻打古牧地(今米泉),撤除烏魯木齊的屏障。
防守烏魯本齊地區的有投降阿古柏的馬人得、白彥虎等部2萬多人,其中6000多人駐守古牧地。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道路,一是途經戈壁、缺乏水源、無敵軍防守的大道,一是途經黃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敵軍意在迫使清軍走大道,過戈壁,陷入人馬渴乏的困境。劉錦棠將計就計,8月8日,派出部隊掘井挖渠,開溝引水,擺出要走大道的架勢。10日夜晚,突然率領精銳部隊,從小路進擊,當夜奪取黃田,第二天進圍古牧地。他令炮隊在城外修築炮臺,用開花大炮把城墻轟塌瞭幾個缺口,令突擊隊從缺口搶攻入城,於17日占領古牧地,全殲守敵。
攻取古牧地時,劉錦棠從繳獲的信中獲悉烏魯木齊防守乏人,南疆阿古柏韻援兵也難迅速到來。於是,立即決定乘虛蹈隙,除留兩營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隊人馬星夜向烏魯木齊疾進。次日黎明,部隊抵達烏魯木齊外圍,炮隊在六道灣的山梁上架炮向城裡射擊。馬人得、白彥虎沒有料到清軍如此神速,炮聲一響,便棄城南逃。
收復烏魯木齊之後,劉錦棠令金順率部西攻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自率老湘軍清剿殘敵,準備南進。不料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金順部清軍久攻不克。劉錦棠又派羅長祜率領11營老湘軍馳援。這時大雪開始封山,劉錦棠遵照左宗棠的意見,進行整軍備戰,準備來年春天舉兵南進。劉錦棠因戰功獲得騎都尉世職。
打開南疆
阿古柏得知烏魯木齊失守的消息後,從喀什噶爾(今喀什)趕到托克遜部署防禦。他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騎8500人和馬人得、白彥虎殘部,以及1萬民團守吐魯番,令其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裡率步騎4400人守達坂城,並在東西天山隘口之間築起瞭一座新城;令其次子海古拉率步騎6000人守托克遜。三城互為犄角,妄圖阻止清軍南下。
1877年4月上旬,劉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並進的部署,與張曜,徐占彪約期進發。14日,劉錦棠率領31營人馬(新補充瞭炮騎各3營),從烏魯木齊南下,於16日夜晚包圍達坂城,直至次日凌晨城中守敵才發現。天亮後,劉錦棠環城偵察敵情,坐騎中彈倒地,他易馬而前。摸清城防概況後,命令各營環城挖壕築壘,嚴密鎖圍。同時構築炮臺,準備強攻。當清軍兩次擊退海古拉派來的援兵之後,愛伊德爾呼裡盼援無望,便準備突圍南逃。劉錦棠命令夜間遍燃火把,密切監視。 19日晚,城東炮臺築成,他當即下令以開花大炮向城內轟擊。由於彈藥庫中炮爆炸,加之大風驟起,烈火燃遍全城。守敵驚潰,四散奔逃。劉錦棠一面指揮各營截擊,一面發動喊話勸降。在軍政攻勢下,守敵頭目紛紛投降,愛伊德爾呼裡也被活捉,打瞭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對於大批俘虜,劉錦棠遵左宗棠之囑,實行寬待政策,凡是新疆平民,不論哪個民族,全部釋放回傢,並發給衣糧。其他俘虜,願留者留,願走者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愛伊德爾呼裡主動給阿古柏寫瞭勸降信。在整個進軍南疆的過程中,劉錦棠始終實行瞭寬待俘虜的政策,對分化瓦解敵人起瞭重要作用。
攻占達坂城後,劉錦棠分派羅長祜率步騎6營與張曜、徐占彪兩路人馬於26日攻取瞭吐魯番。自率騎兵於同日趕到托克遜,截住準備南逃的敵軍。經過激戰,除海古拉率2000多人逃脫之外,殲敵4000餘人。至此,歷時不到半月,勝利地結束瞭攻占三城的戰役.
進軍南疆
占領托克遜後,劉錦棠決定待秋糧采運充足之後再行南進。在此期間,敵情發生瞭重大變化。5月29日,阿古柏患中風而死(又有被部下打死、毒殺或服毒自盡等說)。海古拉攜其屍南返時,被其長兄伯克胡裡所殺。艾克木汗在庫爾勒自稱為“汗”,又被伯克胡裡敗於阿克蘇,遂率殘部逃入俄境。伯克胡裡繼承瞭阿古柏的汗位後,除留部分人馬防守東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西四城。
依據南疆八城的地理和敵軍分佈情況,劉錦棠把進軍南疆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老湘軍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且防”。9月 27日,劉錦棠率領第一梯隊32營先期出發,10月2日進抵曲惠。為瞭消滅逃至庫爾勒觀望動靜的白彥虎,他兵分兩路,令餘虎恩,黃萬鵬率馬步14營,取道烏什塔拉,沿博斯騰湖南岸進攻庫爾勒側背;自率主力沿大路過開都河,從正面進搗庫爾勒。9日,兩路人馬會師庫爾勒時,白彥虎已西逃庫車。針對白彥虎長於流竄的特點,劉錦棠斷然決定親率精騎1000、健卒1500先行追擊,令羅長祜領大隊人馬隨後跟進。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先行部隊從庫爾勒啟程後,三晝夜疾馳400多裡,15日追到佈古爾(今輪臺)時,擊潰敵騎千餘。18日追到庫車城外時,又斃敵千餘。22日終於在銅廠和木雜喇特河(今木紮提河)追上逃敵,經過激戰,消滅一部,餘敵繼續西逃。24日追到阿克蘇城外時,當地維吾爾族人民已自動占領該城“以待官軍”。這時,白彥虎部經烏什逃向喀什噶爾,伯克胡裡留守東四城的殘部則逃向葉爾羌。
對於劉錦棠指揮的這一階段作戰,左宗棠十分滿意地贊揚說:“三旬之間,迅掃賊氛,窮追三千裡,收復東四城,殲敵數千,追回難民數十萬,決機神速,古近以來,實罕其比。”(《左文襄公全集·札件》,嶽麓書社1986年版,413頁)
東四城克復之際,原來投降阿古柏的和闐頭目尼牙斯反正,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以策應清軍。叛國降敵的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也反正,率領原部占據瞭喀什噶爾漢城,因力單難支,派人到阿克蘇向劉錦棠乞援。在這種情況下,劉錦棠毅然決定改變原定首先攻占葉爾羌的計劃,不待第二梯隊抵達阿克蘇,不顧長途追擊作戰的疲憊,馬上進軍喀什噶爾。他令餘虎恩率5營人馬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瑪納爾巴什,進攻喀什噶爾;令黃萬鵬率步騎9營取道佈魯特遊牧地,疾指喀什噶爾,自率主力進駐巴爾楚克,居中策應。12月17日晚,餘、黃兩部兵臨喀什噶爾城下,當晚將回城克復,伯克胡裡和白彥虎分率殘部逃入俄境。21日,劉錦棠進取葉爾羌,24日占領英吉沙爾,董福祥於次年1月2日進占和闐。一月之內,清軍馳驅2000多裡,奪取西四城,勝利收復瞭南疆。
捷報傳到肅州大營,左宗棠稱贊劉錦棠的指揮道:“籌策之周,赴機之速,古今未嘗有也”,“大軍西征,如飛如翰,自秋徂冬,挈回疆全境還隸職方,即勞烈而論,已足光垂史牒。若夫功成迅速,則實古今罕見之事。”(《左宗棠全集·札件》,嶽麓書社1986年版,420頁)清廷也高度評價劉錦棠“智勇深沉,出奇制勝,用能功宣絕域,(《左文襄公全集·奏稿》五十二卷,第49頁),將其晉為二等男爵,5月晉太常寺卿,8月授通政使司通政使。
善後工作
新疆初復,城池殘破,官無衙署,民無居室,渠道淹廢,田園荒蕪。劉錦棠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目睹瞭這—慘景。他在新疆所做的 第—件事,就是設立善後局,處理善後事宜。
南疆的善後工作,都由劉錦棠一路收復,—路設局經理。當時軍隊裡幕僚人員很多,善後局主要由這些人來經辦。善後局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招集流寓失所的農民,將被阿古柏匪徒脅行的人民遣返原籍,貸給籽種,使能夠迅速恢復生產。新疆幹旱少雨,農業生產全賴引水灌溉。為此,又仿行以工代賑的方法,每日發給口糧,組織剛剛返回原籍的農民修復渠道、坎兒井。清軍官兵也被派去參加興修農田設施的勞動。這些措施,保證瞭南疆各地農業生產的恢復。人們衣食有瞭著落,社會也就日趨安定瞭。
漏網之魚
伯克胡裡和白彥虎漏網逃入俄境,劉錦棠“常引為大恨”。為此,他註重邊防卡倫建設,加強瞭對殘敵竄犯的戒備。
1878年9月,白彥虎派其心腹金山率幾百人馬,侵入阿克蘇以西邊境。27日,劉錦棠率騎兵900,步兵300,從喀什噶爾出發,沿邊境急馳,截住該敵,活捉金山,全殲所部。
12月上旬,伯克胡裡派其親信頭目阿裡達什率480餘人侵入喀什噶爾西部邊境。劉錦棠認為,阿古柏殘部屢次回竄,“名為該部尋仇,實由俄回嗾使”,“必大加懲創,方免頻來擾邊。”(《劉襄勤公奏稿》卷七)9日夜,劉錦棠親率騎兵900,步兵1100人,兵分三路,在當地佈魯特人的協助下,全殲瞭這股敵軍,擊斃瞭阿裡達什。
1879年初,原阿古柏部將艾克木汗勾結佈魯特頭目阿佈都勒哈瑪,聚集瞭2300多人來犯,侵擾到離喀什噶爾隻有200多裡的博斯塘特勒克一帶。劉錦棠出動4000多人馬,兵分三路,乘艾克木汗襲擊清軍營寨之機,設伏於博斯塘特勒克山谷內外,誘其入伏,四面包圍,除艾克木汗與阿佈都勒哈瑪領100餘騎逃脫以外,其餘全部被殲。
9月上旬,艾克木汗和阿佈都勒哈瑪又糾集2000多人馬,“聲言奉俄國號令,攻取喀,英各城”(《新疆圖志》卷九十七,《奏議》七),經喀什噶爾以西 700餘裡的烏什恰提卡倫,兵臨色勒庫爾(今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城下,企圖先占該城作為立足之地,劉錦棠聞訊,親率馬步2000,攜帶幹糧,經英吉沙爾,取道荒無人跡的巖壑山路,晝夜兼程向色勒庫爾疾進。艾克木汗得知清軍大隊來援,便撤離色勒庫爾向北逃竄。劉錦棠立即改道向北,鑿冰為道,冒險翻越終年積冰的卡拉塔什達坂,以4晝夜馳800裡的速度,終於追上逃敵,將其全部殲滅。
左宗棠評價劉錦棠殲滅竄犯殘敵的作戰指揮道:“用兵不越旬時,渠目幾無漏網,而內地各城,安堵如故,雞犬無驚者,則審機之明,赴機之速,有以致之。” (《新疆圖志》卷九十七,《奏議》七)
1880年3月,清廷任命劉錦棠幫辦新疆軍務。他為配合左宗棠準備武力收復伊犁而積極備戰。8月,左宗棠奉召回京,劉錦棠接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新疆巡撫
1882年,清朝正式收回伊犁,劉錦棠請求將新疆設為省,設巡撫、佈政使,道、府、州、縣都比照內地予以設置。同時,他在新疆整修道路、城鎮,設置學校、驛傳,興修水利,廣興屯田
1883年,劉錦棠被擢升為兵部右侍郎,加尚書銜。
這時的劉錦棠已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對升官晉爵不感興趣,伊犁收復以後,多次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腳疾為由,申請開缺回鄉,但是,當一聽說法國侵略軍占領越南襲擊諒山,威脅廣西、雲南的消息後,“不禁積憤填胸”,乃於1884年8月21日上瞭一道《請率師與法夷決戰折》,“請旨率師東下,與之決戰,以紆積憤”,並且表示,“臣之腳疾雖迄未痊,而當國傢有急,當奮不顧身。”(《劉襄勤公奏稿》,卷七)他在奏折中分析瞭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認為隻要堅決抵抗,無論陸戰、海戰,都有取勝把握,要求準其自募6000人東下赴越,抗擊法寇。可惜清廷妥協方針已定,拒絕瞭劉錦棠的請求。9月13日,劉錦棠又上奏請戰,再次要求奔赴抗法前線,並且說明並非邀功請賞,隻是為瞭報效國傢。清廷又未準允。
1884年11月,新疆設省,劉錦棠任新疆巡撫,又授兵部尚書銜,仍擔任欽差之職。在此期間,他改革新疆原軍府制,在建省過程中,將征兵逐步改為防軍,規劃,建設瞭全疆的邊防,為鞏固西北邊疆做瞭大量有益的工作。
1887年,劉錦棠獲準回鄉省親,沿途百姓熱情迎送,常常數日不能前進。
1889年,劉錦棠加太子少保銜。
抱病而亡
1890年2月6日,清廷晉劉錦棠為太子太保。5月,他再次回湘省親。9月2日,劉錦棠從湖南上奏申請開缺養病。此後他一直在籍休養。
1894年,劉錦棠晉封一等男爵。這時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清廷想起這位智勇雙全的戰將,7月令湖廣總督張之洞前往湘鄉傳旨,令其召集舊部速赴遼東。為瞭抗擊日寇,劉錦棠抱病啟程,剛到湘鄉縣城,忽患中風,左體偏癱,8月去世。清廷賜謚襄勤,並予建祠。 [20]
新疆各族人民對劉錦棠堅決保衛新疆的歷史銘刻在心,當1898年俄國武裝侵占新疆的帕米爾地區時,廣大軍民懷念說: “若前撫臣劉錦棠在任,斷不至此。”(《陶勤肅公奏議遺稿》,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