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林大欽 潮汕本土培養的唯一一位科舉文狀元

林大欽 潮汕本土培養的唯一一位科舉文狀元

中文名:林大欽

別 名:字敬夫號東莆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

主要成就:潮汕本土培養的唯一一位科舉文狀元

代表作品:《東莆先生文集》(《林大欽集》)

林大欽,字敬夫,號東莆,1511年12月25日(明正德六年十二月初六日。折算據《辭海》附錄.中國歷史紀年表)生,1545年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逝。享年34歲。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欽高中嘉靖壬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林大欽以不足21周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是封建時代潮汕本土培養出來的在唯一一位文狀元。 林大欽與翁萬達、陳北科並稱潮汕三傑。

林大欽為明代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現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三村)人。據其同代人薛侃《林大欽傳》的記載:他生於書香之傢,自小嗜書,尤喜愛蘇洵的《嘉祐集》,又得族伯萬卷藏書“資以自廣,尋浸博通子史百傢言”。後遍讀蘇軾、蘇轍文辭,由是操筆為文,其後人對其文章評價“奔騰磅礴,酷肖三蘇風格”,應自少時習起。在參加鄉試前,林大欽曾為謀生計,在塾館任過教職。明代林熙春更說“甫十八而喪父,多方為附身之需”,當含抄書、教書等項。林大欽登第前即已娶瞭孫氏。仙都《林氏傢譜》上就明載著林大欽妻妾三人,正為“敕封安人和婉孫氏”。林熙春則明確地說他在父死之後,“偕伉儷以事母,竭力備養志之奉,若忘其傢之最貧”。

1531年(明嘉靖十年),林大欽參加潮州府鄉試,一出手便嶄露頭角,他“就試有司,督學王公(按:廣東提學副使王世芳)得其文,奇之,以薦於巡按禦史(按:即吳麟),相與嘆曰:是必大魁天下者。”同年,1531年(明嘉靖十年)秋,林大欽參加府試,提學使王世芳奇其文,推薦於巡按吳麟,乃更試以“李綱十事”,見其文“考據詳核,詞旨凜烈。”大為稱贊,謂“是必大魁天下”。同年秋,林大欽抵省城參加鄉試,獲舉人第六名。應試期間,林大欽大量的應試文章中,已顯示出一定的憂國憂民政治情懷和不俗的水準。如《李綱十事》就很有“醫國”的獨到見解。他認為李綱“忠義勇略,允孚時望”,其“規劃措置,真足以收拾夷虞”,其“十事之議,皆當時國事所特急”。李綱是兩宋之交主戰派名臣。高宗即位,李綱拜相,力圖恢復,聯合河東、河西各路義軍抗金,並上疏議十事:國是、巡幸、赦令、僭逆、偽命、戰、守、本政、責成、修德。林大欽認為,這十議都是救國抗金良策,直截瞭當地指出:“使此策能行於建炎之前,則固不至建炎之禍;使此策能行於建炎之後,則亦不至有南渡之恥。”為此,他確切地斷定:“宋未嘗無可為之勢,亦未嘗無可為之臣,第無能為之君!”這就是說醫國需要有“豪傑”,更要有“明君”。其文一針見血,確如薛侃所說:“考據詳核,詞旨凜烈,讀之覺奕奕有生氣。”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欽赴京會試,在禮部會試上獲第12名貢士,取得殿試資格。再參加由明世宗親自主持的殿試,1532年4月24日(明嘉靖十一年三月戊辰。折算據《辭海》附錄.中國歷史紀年表),被明世宗欽點“禦擢第一”,即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參與編修《武案實錄》。林大欽中舉後赴京,順利通過禮部會試取得廷試資格,殿試那天,“天子臨軒賜對。一時待問之士,集於大廷者凡三百餘人”。“先生年二十二對大廷,咄嗟數千言,風飆電爍,盡治安之猷,極文章之態”。終為嘉靖帝所器重,禦擢第一。這裡所說22,當為虛齡。以《林氏傢譜》所載出生年月推算,實際上隻有20周歲又3個月。以如此年輕的歲數奪取瞭三年一科的舉世矚目的狀元桂冠,在中國科舉歷史上實屬罕見。林大欽的人生亮點在壬辰科廷試中體現,當時所作的約5000言《廷試策》,是他最為著名的作品。該文持論剴切,論述明快而透辟;切中時弊,措施得力而實用;流暢奔放,文筆犀利而平實。歷代論者均不約而同地以其比之賈誼、蘇軾的策論,丁自申謂其“以合於蘇長公制科之策,不辨其孰為長公者”。郭子直謂其“氣鬯詞雄,翩翩乎蘇長公風骨”。曾邁稱其“出入兩漢,馳驟長蘇”。洪夢棟則謂“排蕩屈註,直與子瞻《萬言書》爭千秋之價”。陳衍虞說得更透,稱贊林大欽“諸策已高距千仞峰頭,令人攀躋俱絕,所謂屈註天潢,倒連滄海者,於寸璣尺幅見之。雜置蘇集,誰判澠淄。”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林大欽因母親不適應京城氣候,又深感宦海叵測,且為內閣副輔嚴嵩等嫉忌排擠,遂告假奉母回鄉侍養。回傢鄉潮州府後,朝廷雖然多次召喚,但林大欽皆“屢趣不起”,“屢促不就”。從史料看,林大欽事親至孝,中狀元前是如此,中狀元後也復如此。他任職於翰林院,“不數月而潘輿迎養。”但林母抵京後,一病不起。第二年,翁萬達出京任廣西梧州知府,常與林大欽書札往還。林大欽曾在信中對翁萬達的離京深表思念,說是“京居灑脫,更無煩慮,惟吾子去,時系人思”。同時,更對其母臥病表示憂慮:“老母臥病,侵尋已七八月,此情如何能言。今隻待秋乞歸山中,侍奉慈顏,以畢吾志爾。”在《與盧文溪編修》的信中也說:“老母病較弱,終歲藥石,北地風高,不可復出矣,隻得乞恩侍養。”林大欽“乞歸”的直接原因就在於老母京居生病,他又孝心殊篤。此外,促使林大欽辭官歸裡的,還有其更為根本的原因。科舉時代,考官就是得中舉子的老師,稱有司,也稱座主。考生則是門生,入仕之後,一般都必唯座主之言是聽。都禦史汪鉉閱處林大欽考卷,並同張孚敬薦之於嘉靖,理所當然地就成為林大欽的座主,對林大欽的仕途必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歷史現象竟是那麼錯綜復雜。偏偏發現千裡馬的伯樂,張、汪兩人卻都是群僚側目的權奸。這對剛剛涉足宦海的林大欽,不能不說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林大欽自己在詩文中時有“朱門矜是非”,“世事亂如麻”,林大欽自己在詩文中時有“朱門矜是非”,“世事亂如麻”,“山高不可登,河深豈可厲”,“帝鄉不可願”,“榮名安所須”,“勛名何足營”?“遊子頗念吾鄉,不為一官羈縛”,“人生不須做官,隻能孝親、弟長、親賢、愛人”。而—朝獲準回潮,就認為是“從茲脫樊籠,卒吾所好”。

卅四而逝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林大欽母親亡。林萬念俱灰,在辦理喪事過程中數度咯血。此後更無心世事,徹底歸隱山林。1545年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折算據《辭海》附錄.中國歷史紀年表),林大欽逝。

引以為戒  紮起  英雄兒女  尋常狼瘡  廟村窯頭溝  花被  西隴鄉  賴星  清洗劑  星願  楚狂接輿  中央宣傳部  大村南  展神經  發送消息  下泥灣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