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武
来源:74U閱讀網
褚亮簡介: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學士之一。曾祖湮,梁禦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陳秘書監,並著名前史。業中,授太常博士。大業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舉稱王,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大業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滅薛舉之子薛仁杲,以褚亮為鎧曹參軍。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被封為封陽翟縣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從軍,出兵突厥。累遷至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進爵為陽翟縣侯。後致仕歸傢。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謚號曰康,贈太常卿,陪葬昭陵。
褚亮是唐代著名大臣,文學傢,少年時機警敏捷,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善文工詩,喜交遊名士。在陳隋時已有顯名,十八歲仕後陳,陳至德元年(583),訪尚書左仆射徐陵,受到賞識。陳後主聞而召見,命即席賦詩,在座諸人皆頻首稱許,任為尚書殿中侍郎。陳亡後入隋,為東宮學士、太常博士。大業中,煬帝嫉才,誣與楊玄感有牽連,貶為西海郡司戶。大業十三年(617年),金人校尉薛舉割據稱王,任亮為黃門侍郎,參與機密。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消滅薛舉,入唐後為秦王府文學(如同教官),後唐太宗每次征伐,亮常隨軍參預密謀,侍從征戰。唐立國之初,褚亮常對內外大政提出建議,曾勸止唐高祖冬獵,以免擾民。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館內輪流值宿,以備咨詢軍國大事。貞觀九年,任員外散騎常侍。後迭有升遷,又改任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進爵為陽翟縣侯。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擴大疆土政策,命子褚遂良從征,出兵突厥。唐統一全國後,他為文學館招聘賢才,與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學士,共十八人。唐太宗曾命畫傢閻立本為他們繪像,並讓亮為這些像作贊,號稱《十八學士寫真圖》,題上名字爵位,收藏為朝廷檔案,是當時極高榮譽。後辭官歸裡,晚年病休在傢,李世民還不斷派人慰問。年九十三卒,著有文集二十卷。
褚亮,字希明,西晉以來陽翟(今禹州市)大姓,居住在城東十八裡褚河一帶。 亮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無所不讀,經目必記,又好作文,尤善談論。18歲那年,便冒昧地去造訪當時的政壇兼文壇名流陳仆射徐陵。徐陵也真有點博雅之風,竟然接待瞭他且與他商榷文章,並對褚亮的文章見識深表驚異。世人有傳為美談,有不可思議,有戲謔褚亮愛與名賢結交者。?
此事被陳後主聽說瞭,就召見他,給他出題目,讓他即席賦詩。當時大詩人尚書令江總及詞壇許多名傢都在座。褚亮毫無拘謹怯場之意,旁若無人,高聲吟詠,興致勃發,似難節制,使得在座的人包括陳後主在內,莫不稱善。禎明初(586),任命亮為尚書殿中侍郎。禎明三年(589)一月陳亡,亮遂被隋朝收容為東宮學士。大業中(605—617)隋煬帝授亮為太常博士。當時,隋煬帝為改制宗廟,亮引經據典,極力反對,使煬帝久議而不得決。隋煬帝心中不悅,將亮放任為西海郡司戶。此時,京兆郡博士潘徽也被降為威定縣主薄,亮與徽同行。行至隴山(今河南信陽縣東北),潘徽突然病死。因為戰亂加貶謫,褚亮隻好買瞭棺木將其瘞在路邊,頓覺慨然傷懷,遂題詩一首寫在墳旁的樹上。有好事者,互相傳抄諷誦,弄得滿京城的士庶百姓許多人都知道瞭。地方割據勢力薛舉起事稱秦帝後,慕名收攏褚亮,拜黃門侍郎,參與重要機密事務。舉死之後,其子繼位,無力控制局勢,被唐太宗李世民打敗。褚亮遂歸太宗。太宗亦久聞亮名,不僅不加害於他,反而深加禮遇,賜織物二百段,馬四匹,隨太宗還京師。也是戰亂時期重視攏絡人才,也是褚亮運氣特好,或因褚亮的確才智過人,所以,雖然經陳、隋、秦、唐,四易其主,終不為害,反而愈受寵榮。太宗李世民每有征伐,亮常隨侍左右。軍中設宴,必定請亮。天下平定之後,太宗對褚亮節節提拔。貞觀元年(627)封亮為弘文館學士,九年(635)晉升員外散騎常侍,封"陽翟縣男",拜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642)進爵為侯,食七百戶。又與杜如晦、房玄齡、孔穎達,虞世南、許敬宗等十八人為文學館大學士,圖其像貌,題其名字,記其官爵,並命褚亮寫瞭一篇像贊,曰《十八學士寫真圖》,藏之書府。當時文人傾慕已極,稱之為"登瀛洲"。
後褚亮告老還鄉,唐太宗李世民還向褚亮"借子"說:"你我相處,倏忽間已三十年。今你將歸裡,朕幸遼東,欲使你的次子遂良隨朕東行,想你不會舍不得一子於膝下吧!"及至褚亮歸鄉養病,太宗親自下詔遣醫藥救療,派中使每日問候不絕。亮卒年88歲。太宗非常悲痛,停止登朝一天,以示哀悼,並贈其為太常卿,陪葬於昭陵,謚號康。亮之一生,實遇明主矣!??
1.唐太宗開文學館,命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薛收(收卒,劉孝孫補入)﹑褚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並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令閻立本繪象褚亮題贊。號《十八學士寫真圖》。
2.唐玄宗開元年間,以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餘欽﹑孫季良十八人為學士,命董萼繪象。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為慶祝自己的全面勝利,借春節之時宴請文武百官。在君臣歡宴的時刻,李世民命樂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據多年戎馬生涯的經驗,為這一樂舞繪制瞭《破陣樂舞圖》(與現 在舞蹈場記相似)。這個樂舞的隊形,左邊圓,右邊方,前有戰陣,後有隊伍。此舞用圖繪制出後,李世民又感到《秦王破陣樂》是流行在民間的一軍歌,如在宮中演出不太典雅,所以責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一些文官修改歌詞",並把此樂舞改名為《七德舞》,命當時精通音樂的大臣起居郎呂才排練新編的《秦王破陣樂》。
約高宗在位時立。碑身首高298厘米,下寬110厘米,厚39厘米。碑額篆體兼隸陰刻"大唐禇卿之碑",傳為唐太宗書,碑文撰者不詳,傳為殷仲容書,分隸36行,滿行65字。碑上截部分字跡尚存,餘均磨滅無文。 禇亮,字希明,禇遂良之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時為散騎常侍(從三品),貞觀二十一年病亡,贈太常卿,謚曰康。兩《唐書》有傳。
碑中稱李世民為"太宗",可知碑立於高宗即位之後,又因碑中僅書禇遂賢,而不及次子禇遂良,可知該碑立於遂良得罪貶死之後。宋趙明誠《金石錄》將其列於高宗末年,不無道理。
碑額書法以篆為主,篆中有隸,然與《秦詔版》中的篆書兼隸書卻不相同,書法勁峭妍美,方圓並用,結體為篆,運筆又多為隸,相得益彰,妙不可言。昭陵碑林諸多碑石,碑額凡乎同類,或官、爵、勛、謚並稱,或以身份官位尊稱,惟該碑額愛利潤留成"褚卿"。清初林侗《唐昭陵石跡考略》雲:"按唐制,三品以上得立碑,而元老大臣,得請天子題額,其重若此。昭陵諸碑額為體不一,多從篆,獨褚亮碑額書"大唐褚卿之碑",篆筆兼隸,殊峭勁,為太宗禦題無疑。"今人多從此說。褚亮亡時,次子遂良為相,為太宗所重,又與太宗為書友,求太宗禦書亡父碑額,不為難事。太宗酷愛書法,工真、行草、飛白,其傳世書跡有《溫泉銘》、《屏風帖》《晉祠銘》等。
褚亮碑為八分隸書,清孫承澤《庚子消夏錄》稱其為"唐石之最佳者"。陪葬昭陵的馬周碑為殷仲容書己成定論。明《石墨鐫華》雲褚帝碑:"分隸與馬周碑如出一手,疑亦殷仲容書。遂良能書,非仲容輩恐不得?其父碑也。"今人多從此說。該碑書法結體方古,端妍細勁,既蘊藏漢魏的凝重與質樸,又體現瞭隋唐以來的妍麗與規整。
褚氏居褚河,自西漢褚少孫始,至唐朝褚遂良的五世孫褚虔,歷6個朝代800餘年均為陽翟(今禹州市)名門望族。褚氏在禹繁衍25代,輩輩出人才,並有所建樹。褚少孫、褚澄和褚遂良等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禹州自明嘉靖《鈞州志》始,歷代志書對褚氏傢族均有記載,且專述於"列傳故傢"。禹州諸志書,列入"故傢"的有褚、馬、董、餘、劉、趙6氏,"褚氏"列諸氏之首。
褚氏傢族20餘代,世代為官,有皇親國戚、朝廷重臣,也有地方官吏。西漢褚少孫,成帝年間經皇帝殿試升為博士,西晉褚(lüè掠)官至安東將軍,其後十餘代,多有授將軍、衛將軍、大將軍和大都督等軍事要職者,並分別出任或兼任諸如武昌、豫州、江州、義興、會稽、雍州、吳郡等地太守之職;文官多出任尚書、尚書令、侍中、中書令、中書郎、長史、常侍、秘書監、左右司馬、左右仆射等;地方官吏有擔任縣令、府尹、郡守、郡侯的。褚爽之子褚秀之任西晉恭帝禮部尚書;秀之孫褚淵、淵從弟褚炫、淵曾孫褚翔等都擔任過吏部尚書;唐褚亮曾擔任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學老師,號稱"十八學士",任散騎常侍,封陽翟侯;其子褚遂良,官至諫議大夫,封河南郡公;遂良曾孫褚(qiù求)中進士後,授監察禦史。其中聲名煊赫的當數皇室姻親,東晉褚裒(póu剖)初任參軍,其女褚蒜子被瑯王司馬嶽選為妃子後,裒出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司馬嶽即康帝位,蒜子立為皇後,裒升任侍中、遷尚書、拜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後又升衛將軍、領中書令、拜征討大都督、太傅;裒孫褚爽之女褚靈媛為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皇後,爽遷中書郎、義興(今江蘇宜興)太守;爽孫褚湛之,攀親於南朝宋武帝劉裕的第七女安哀公主,任命為駙馬都尉、著作郎,安哀公主死後,又娶武帝第五女吳郡宣公主,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丹陽尹;湛之兩子褚淵、褚澄以及淵和澄的堂兄弟褚暖,均攀親於宋文帝劉義隆的三個公主,淵娶南郡獻公主,澄娶廬江公主,暖娶瑯真長公主;淵由著作郎,秘書丞,尚書吏部郎擢升為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後又被南齊封為南康郡公,加尚書令;褚澄與其父湛之一樣,也被拜為駙馬都尉,後又任南齊吳郡(江蘇蘇州)太守,遷左戶部尚書,任侍中,領右軍;褚暖之子繢(同繪)亦娶宋公主為妻;褚澄之女令璩(qú渠)被南齊東昏侯封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