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倪瓚

倪瓚

倪瓚簡介:倪瓚(1301~1374),元代畫傢、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傢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傢財,浪跡太湖一帶。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傢"。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軼事典故

元代山水畫傢倪雲林愛潔成癖。他的香廁是一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潔癖在性問題上都比較謹慎。潔癖和孤高,使這個男人不僅激怒瞭敵人,也喪失瞭朋友,作為報復,關於他的死因有多種版本,一說臨終前患痢疾,"穢不可近",又說是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的。

他的文房四寶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裡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凈。一日,他的一個好朋友來訪,夜宿傢中。因怕朋友不幹凈,一夜之間,竟親起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裡。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痰的痕跡,又怕挨罵,隻好找瞭一片樹葉,稍微有點臟的痕跡,送到他面前,說就在這裡。他斜睨瞭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裡外丟掉。

"吳王"張士誠之弟張士信,一次差人拿瞭畫絹請他作畫,並送瞭很多金錢。倪瓚大怒曰:"倪瓚不能為王門畫師!"並撕絹退錢。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張士信,被痛打瞭一頓,倪瓚當時卻噤口不出一聲。事後有人問他,他答道:"一出聲便俗"。倪瓚曾作一詩以述其懷"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因他太愛幹凈,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瞭一姓趙的歌姬,於是帶回別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潔,先叫她好好洗個澡,洗畢上床,用手從頭摸到腳,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裡不幹凈,要她再洗,洗瞭再摸再聞,還不放心,又洗。洗來洗去,天已亮瞭,隻好做罷。後來他因故入獄,到吃飯的時候,卻讓獄卒把碗舉到眉毛那樣高,獄卒問他為什麼,他說:"怕你的唾沫噴到飯裡。"獄卒大怒,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後經人求情方得釋放。

倪瓚有個清秘閣,旁人不讓進。還有一匹白馬,愛護備至。有一次他母親病瞭,他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求用白馬來接。那天正下著雨,倪瓚是孝子,隻好同意。雨中的白馬弄的一塌糊塗。到瞭倪傢,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閣看看。倪瓚隻好同意。葛仙翁在清秘閣亂翻一氣,到處吐痰。倪瓚終身不再進清秘閣。

倪本身也是古怪之人,當他寄住在鄒傢的時候,鄒先生有個女婿叫金宣伯,這天來拜訪他。倪瓚聞知金宣伯是個讀書人,連鞋子也沒穿好就出來迎接。可當見到他說話長相都很粗魯後,竟然很是憤怒,打瞭他一巴掌。金宣伯又是慚愧又是忿怒,也不見鄒先生就走瞭。鄒先生出來後,很是責怪他。倪瓚說:"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語無味,我把他罵走瞭!"

倪瓚好飲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趙行恕慕名而來,倪用此等好茶來招待他。趙行恕卻覺得此茶不怎樣。倪生氣道:"吾以子為王孫,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風味,真俗物也。"遂與之絕交。

評價

倪瓚的繪畫開創瞭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代四大傢"。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以淡泊取勝。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多取平遠之景,善畫枯木平遠、竹石茅舍,景物極簡。其畫多以幹筆皴擦,筆墨極簡,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在元四傢中,倪瓚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譽極高。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數百年畫壇有很大影響。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傢"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瓚性情清高孤傲,個性迂癖,不事俗務,一生沒做過官。明人搜輯的《雲林遺事》中說,一次他留客住宿,夜裡聽到咳嗽聲,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細尋覓,有無痰跡。仆人找不到,假說痰吐在窗外梧桐樹葉上,他就叫趕快把葉剪下,丟在離傢很遠的地方。倪瓚還有一傳說:"吳王"張士誠之弟張士信,一次差人拿瞭畫絹請他作畫,並送瞭很多金錢。倪瓚大怒,撕絹退錢。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張,被痛打瞭一頓,倪瓚當時卻噤口不出一聲。事後有人問他,他答道:"一出聲便俗"。倪瓚曾作一詩以述其懷:"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生平

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裡。父早喪,弟兄三人,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字文光,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

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傢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傢庭影響和教育,養成瞭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嬾)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傢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傢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

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傢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傢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閟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時間較遠的有三國鍾繇的《薦季直表》,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嶽庵圖》等。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對董源的《瀟湘圖》、李成的《茂林遠岫圖》、荊浩的《秋山圖》,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同時,他常外出遊覽,見到有價值的景和物隨手描繪,他精細地觀察自然界種種現象,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倪瓚一方面註意繼承傳統技法,博采各傢所長,勤奮的學習,為他後來在繪畫上的創新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元泰定五年(1328),長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繼之,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相繼去世,使倪瓚悲傷不己。他原來依靠其長兄享受的特權,隨之淪喪殆盡,倪瓚變成瞭一般的儒戶,傢庭經濟日漸窘困,他懷著憂傷的情緒, 自作述懷詩,詳述當時自己痛苦的環境。

元天歷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傢。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張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瓚曾為其精心繪制瞭《梧竹秀石圖》。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畫傢黃公望亦是當時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學深邃,比他年長32歲。黃公望曾花10年時間,替倪瓚畫《江山勝攬圖》卷,長二丈五尺餘,是黃氏淺絳山水中的傑作之一,畫卷題款為至正戊子(1348);那時倪瓚48歲。此時,他開始信仰道教(全真教),養成瞭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畫上,作品呈現出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意向。

從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裡,倪瓚漫遊太湖四周。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瞭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近景一脈土坡,傍植樹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兩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遠處淡淡的山脈,畫面靜謐恬淡,境界曠遠, 此種格調,前所未有。這一階段,倪瓚創作瞭《松林亭子圖》(1354)、《漁莊秋霽圖》(1355)、《怪石叢篁圖》(1360)、《汀樹遙岑圖》(1363)、《江上秋色圖》(1368)、《虞山林壑圖》(1371)等許多力作給後來的明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成為元四大畫傢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月25日),其妻蔣氏病死,倪瓚受到很大的打擊。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無所適從。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堅辭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作《題彥真屋》詩雲: "隻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他在畫上題詩書款隻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組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瓚在江陰長涇借寓姻戚鄒氏傢,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醫夏顴傢就醫,夏築停雲軒以居之。倪瓚一病不起,於陰歷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死於夏府,享年74歲。他的遺體埋葬在江陰習裡,後改葬在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周南老撰墓志銘。

成就

繪畫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采用瞭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傢,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傢。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簽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傢,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傢,他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有很大影響,至今仍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傢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畫作有:《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溪山圖》《六君子圖》《水竹居圖》《松林亭子圖》《獅子林圖》卷、《西林禪室圖》《幽澗 寒松圖》《秋林山色圖》《春雨新篁圖》《小山竹樹圖》《容膝齋圖》《修竹圖》《紫蘭山房圖》《梧竹秀石圖》《新雁題詩圖》等。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溪山仙館》《霜林湍石》等傳世。

書法

倪瓚工,擅楷書,他的作為在野的高人韻士,參禪學道,浪跡天涯 ,以一註冰雪之韻,寫出瞭他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徐渭雲:"瓚書從隸入,輒在鐘繇《薦季直表》中奪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瓚真正做到瞭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無怪乎後人多稱其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贊美過他的。文征明評曰:"倪先生人品高軼,其翰札奕奕有晉宋風氣 。"董其昌評曰: "古淡天真,米癡(即米芾)後一人而已。"倪瓚與格守帖學的比較,完全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不免遭人非議。如項穆指責倪瓚"下筆之際,苦澀寒酸。縱加以老彭之年,終無佳境也"。而近代書傢李瑞清認為:"倪迂書冷逸荒率,不失晉人矩 ,有林下風, 如詩中之有淵明(陶淵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倪瓚傳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發舟帖》、《客居詩帖》、《寄陳惟寅詩卷》、《與率度札》、《與良常詩翰》、《與慎獨二簡》、《雜詩帖》等多種。

詩詞

倪瓚生活於戰亂的環境中,想逃避現實,放棄田園產業,過著漫遊生活。"照夜風燈人獨宿,打窗江雨鶴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寫照。不過他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他在《寄顧仲瑛》詩中說:"民生惴惴瘡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長。"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關進牢獄,他在《素衣詩》中說:"彼苛者虎,胡恤爾氓。"表明瞭他的批判態度。不過倪瓚對現實常常采取消極姿態。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別人都不瞭解他,他也不想被人瞭解。倪瓚的詩造語自然秀拔,清雋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樣。 著有《清閟閣集》15卷。

棋局  原材料  錢塘江  曲池穴  啦啦隊長  藝術節  泉傢  金融服務  臺上臺下  東宮  裝瘋  和我在一起  發展畜牧業  京口路  北滍  新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