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龐炳勛 國民黨陸軍中將

龐炳勛 國民黨陸軍中將

中文名:龐炳勛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新河

出生日期:1879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63年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東北測繪學堂

主要成就:兩次取得臨沂戰役的勝利

龐炳勛(1879年—1963年),字更陳,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緒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河北省新河縣南陽莊村。

龐炳勛幼年讀書,後投筆從戎,參加瞭當時的清軍,畢業於東北測繪學堂,在清軍第三鎮充當測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會,辛亥爆發後因受當局懷疑,被迫棄軍還鄉。

參戰負傷

龐炳勛回到傢鄉後,由於傢中經濟拮據,兼做小本生意,以補貼傢用。由於從商多年,龐具有小商人的精明。

民國9年,新河遭受到嚴重災害,民不聊生,時已41歲的龐炳勛又第二次從軍,在孫嶽第十五混成旅任副官。

1920年7月,爆發瞭直皖戰爭,龐炳勛曾率義勇隊參戰,1922年4月又參加瞭第一

次直奉大戰。時任孫嶽第十五混成旅騎兵營長的龐炳勛,率部在北京以南長辛店附近的南崗窪與奉軍展開激戰,被奉軍的炮彈炸傷瞭一條腿,幾乎喪命,幸被勤務兵救出,送往保定思羅醫院治療。在旅長孫嶽的關照下,腿是保住瞭,但是從此落下瞭殘疾,成瞭瘸腿。雖然不良於行,但對行軍打仗也並無多大影響,奔跑起來不亞於常人。

戰爭結束後,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孫嶽兼任冀南鎮守使,龐炳勛亦跟隨孫嶽進駐冀南,不久升任第十五混成旅參謀長。

1923年,龐炳勛被孫嶽任命為威(縣)平(鄉)八縣(包括廣宗、肥鄉,曲周、清河、南宮、冀縣)聯防指揮官,率領守備隊的一個步兵營駐防威縣縣城,肅清匪患。

直奉大戰

1924年9月17日,爆發瞭第二次直奉大戰。龐炳勛隨第十五混成旅被調進北京,參加瞭“北京政變”。爾後,第十五混成旅改編為國民軍第三軍,孫嶽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龐炳勛改任補充團團長,並奉命南下,會同徐永昌部解決盤踞在保定的曹世傑,阻止其北上。曹世傑見直系軍閥大勢已去,遂繳械投降。龐炳勛率部進駐保定。

1925年2月,補充團擴編為第二混成旅,龐炳勛升任該旅旅長。以後他曾隨國民三軍赴豫參加胡、憨之戰,進而轉戰陜西,驅逐陜督吳新田。

同年秋季,孫嶽率國民三軍回師河北,龐炳勛所部第二混成旅又進駐保定,不久率部東進,支援國民一軍,與奉軍李景林部激戰於天津以南地區。李景林敗退德州,國民三軍占領天津,龐炳勛任天津鎮守使,同時晉升為陸軍少將,並獲三等文虎勛章。

1926年初,直魯奉軍閥集結數十萬兵力,向國民軍發起進攻,國民軍三面受敵。為保存國民軍實力,減少損失,3月下旬孫嶽發表撤軍通電,下令國民軍退守北京地區。3月23日龐炳勛撤出天津,退至武清一帶。這時北京外圍已被直、奉兩軍相繼占領,龐炳勛部與國民軍總部的聯系被切斷,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正當龐炳勛無所適從時,直系軍閥吳佩孚派人遊說,收編瞭龐炳勛的部隊,改稱第十二混成旅,龐炳勛任旅長,不久開赴石傢莊。

是年7月9日,廣州革命政府誓師北伐,向反動軍閥發起瞭強大的進攻,8月27日攻克瞭湖北的汀泗橋,繼而占領賀勝橋,直逼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武漢大本營。吳佩孚急忙調龐炳勛旅南下增援。

龐炳勛率部由石傢莊登車南行,到達河南信陽時,接到吳佩孚的命令,停止南下,就地佈防,與駐信陽的田維勤聯合防守信陽,企圖阻止北伐軍北上。田維勤任信陽城防司令,龐炳勛任城防副司令。

龐炳勛與田有宿怨,一直想尋機報復,這次聯合佈防正是天賜良機。龐炳勛趁中秋之夜突然向田維勤師發起進攻,企圖以武力解決田維勤。但因事先聯絡好的樊鐘秀部沒有按計劃行動,致使龐炳勛孤軍作戰而遭失敗,官兵死傷慘重,餘部退往信陽以北的明港車站,收容改編為河南第一師,繼而又改編為靳雲鶚的河南保衛軍第十一師,龐炳勛任師長。

是年冬,龐部由明港開往信陽以東的洋河鎮。在這裡,龐炳勛結識瞭國民黨中央委員王法勤。在王法勤的勸導下,龐炳勛同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待機易幟,參加北伐。

參加北伐

1927年初,龐炳勛率部移駐信陽。不久,又奉靳雲鶚的命令由信陽北上,企圖阻止奉軍南下,進抵漯河時又編為河南保衛軍第三軍。

由於鄭州前線失利,龐炳勛率部折回南下,當進到駐馬店時,遇到國民革命軍唐生智的部隊。龐炳勛見時機已到,公開打出瞭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的旗幟,接受唐生智的指揮,加入瞭北伐革命的行列。

4月12日,蔣介石發動瞭反革命政變,武漢革命政府準備東征討伐蔣介石,命令龐炳勛部立即南下。龐炳勛表面上答應南下,暗地裡卻將部隊開到開封,投靠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並參加瞭有名的豫東大戰,頗受馮玉祥的右路軍總指揮鹿鐘麟的賞識。

豫東大戰以直魯聯軍的失敗而告終。是年冬,龐炳勛奉命在蘭考縣境渡黃河北上,在滑縣擊潰瞭當地的紅槍會,繼而進至湯陰縣,效法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的治軍方法對所屬部隊進行瞭整訓,使部隊的面貌為之一新,戰鬥力也有所提高。

1928年3月,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進至安陽一帶時,受到當地紅槍會的襲擾。龐炳勛奉命進攻紅槍會,由湯陰出發,經安陽向林縣進擊,將紅槍會武裝圍困在山上,屢攻不克。

這時,奉軍已渡過漳河南進,龐炳勛又接到馮玉祥的命令,支援安陽對奉軍作戰。龐炳勛留下瞭一個師繼續圍困紅槍會,軍部及另一個師馳往安陽作戰。在這次作戰中,龐炳勛親自督戰,頭部負輕傷。奉軍退回漳河以北,龐炳勛又奉命追擊,所部沿京漢路東側北進。

北伐結束後,龐炳勛又率部返回林縣,繼續圍剿紅槍會,在晉軍的支援下將紅槍會擊潰。從此名震一時的豫北紅槍會銷聲匿跡。

安陽駐防

1929年4月,龐炳勛率部返回安陽駐防,並縮編為陸軍暫編第十四師,下轄兩個旅,龐炳勛任師長。

5月,馮玉祥準備討蔣戰爭,下令他的西北軍(第二集團軍)由河南撤到陜西。龐炳勛率領他的第十四師撤至河南鄭州以西的鞏縣時,得悉韓復榘叛馮投蔣,帶部隊乘火車東行。龐炳勛即令部隊在黑石關佈防,截擊瞭韓復榘的軍車。經過激烈的戰鬥,韓復榘部傷亡慘重,韓復榘棄車步行,向南潰逃,經登豐到達開封。後來,韓復榘提起這件事時說:龐瘸子還真有點厲害,差一點叫我在陰溝裡翻瞭船。事後,馮玉祥獎其大洋5萬元。不久,龐炳勛由鞏縣開往陜西渭南駐防。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龐炳勛奉命參戰,雖多次與蔣軍作戰,但由於他避重就輕,善於保存實力,所以部隊不但沒有削弱,反而通過繳獲的武器彈藥得到瞭補充。

中原大戰後期,張學良出兵助蔣,馮玉祥的西北軍紛紛倒戈投向蔣介石。龐炳勛倒戈未成,率部北渡黃河,在新鄉稍事停留,即經獲嘉縣進入山西,又經奪火鎮、高平、長治,最後到達沁州。時已進入嚴冬季節,龐炳勛的部隊衣食無著,陷入困境,隻得靠晉軍將領徐永昌(原屬孫嶽的國民三軍)的一點接濟勉強維持。

1931年春,蔣軍副總司令張學良派富占魁到山西沁州點編,龐炳勛改編為步兵第一師,轄兩個旅,龐任師長。

是年夏,步兵第一師改為三十九師,奉命開往河北河間縣駐防,同年秋又擴編為陸軍第四十軍,龐炳勛任軍長兼三十九師師長。這個軍隻是一個虛名,實際兵力仍隻有一個三十九師,名義上還有一個一○六師,但不歸龐炳勛指揮,而是單獨行動,由北平軍分會直接指揮。

1932年夏,第四十軍官兵強烈要求抗日,龐炳勛也和宋哲元、張自忠等愛國將領發表瞭請纓通電,但是接到的命令卻是開往冀南的永年駐防。

參加抗日

1933年1月,長城抗戰爆發,龐炳勛奉命增援長城抗戰,先在塘沽至樂亭一線佈防,繼而又沿灤河一線佈防。不日,又奉命接替馬蹄峪至馬蘭峪之間長城各口的防守任務。這一線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所以雖與日軍有一些小的接觸,但沒有發生過大的戰鬥行動。

是年5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到張傢口組織抗日同盟軍,宣佈抗日救國,得到瞭全國人民的擁護。但是蔣介石、何應欽卻氣急敗壞地要以武力取消抗日同盟軍。這時龐炳勛被他們軟硬兼施並許以察省主席引誘收買,公然出任察省“剿匪”總司令一職,並率領四十軍和馮欽哉、關麟征兩師開赴平綏線,進抵宣化附近,準備進攻抗日同盟軍。由於馮玉祥不欲內戰通電下野,才沒有發生戰爭。

是年冬,龐炳勛奉命開往河南駐馬店,1934年5月,移駐南陽。是年,龐炳勛請求參加瞭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反共訓練。

是年冬,紅軍徐海東部由大別山區向陜南轉移,途經河南方城縣時,龐炳勛派出瞭一個營的兵力前往堵截,戰鬥持續數小時,雙方均有傷亡。不久,徐海東部進入陜南地區,龐炳勛又奉命開往陜南的旬陽、紫陽、安康一帶,與紅軍對峙。

1935年春,紅軍李先念部也向陜西轉移,途經山陽縣時,龐炳勛又派出一個團進行堵截,在山陽以南的漫川附近與紅軍李先念部遭遇,遂發生戰鬥,並一直追擊至佛坪附近才返回。

1935年4月,國民黨政府授予龐炳勛陸軍中將軍銜。11月,國民黨中央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龐炳勛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1936年12月12日,發生瞭西安事變,龐炳勛曾發表通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被釋放回南京,途經洛陽時,龐炳勛率部開往山西運城駐防,監視張學良、楊虎城部隊的行動,防止其東渡黃河。

在運城駐防的半年時間,沒有發生過戰事,生活比較平靜。經過多年征戰的龐炳勛對這種安靜的生活非常留戀,一心想長期留駐山西,因此派他的秘書找到晉軍將領徐永昌,由他向閻錫山提出,讓龐炳勛兼任一地方性職務,這樣可以留駐山西。但是,盧溝橋的炮聲打破瞭龐炳勛過安靜生活的夢想。

1937年7月7日,發生瞭盧溝橋事變,從而爆發瞭全面的抗日戰爭。

8月,龐炳勛奉命開赴抗日前線。當時正值酷暑季節,驕陽似火,龐炳勛率領他的部隊從石傢莊下車後,沿滄石公路徒步向滄縣開進,沿途受到人民群眾的慰問和歡迎,使廣大愛國官兵受到極大的鼓舞。

9月18日,國民黨第二十九軍的防線被突破,日軍繼續南進,龐炳勛率部在滄縣以北的姚官屯一線對日軍磯谷第十師團進行阻擊。戰況空前慘烈,堅守7天7夜,殺傷大量日軍,遲滯瞭日軍的進攻。龐炳勛部也死傷慘重,有一個團隻剩下300多名士兵,營以下軍官也傷亡很大。因此,不得不撤出戰鬥,轉進至江蘇的碭山(1949年後隸屬安徽)。

12月,龐炳勛部調歸徐州第五戰區,由李宗仁指揮,補充瞭一些武器彈藥後,調往海州,擔負海防任務,龐升任軍團長。

1938年2月中旬,龐炳勛部奉調臨沂,參加臺兒莊會戰,阻止坂垣師團南下。3月10日,坂垣師團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向臨沂猛烈撲來,龐炳勛部的陣地一片火海。廣大愛國官兵不怕流血犧牲,打退瞭日軍的多次沖鋒,頑強地堅守陣地,頂住瞭坂垣師團的進攻。對於這次阻敵,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敵軍窮數日的反復沖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大傢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於一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3月14日凌晨,龐炳勛部與援軍張自忠部聯合發起反擊,激戰五天五夜,至3月18日將坂垣師團趕至莒縣,沿途日軍屍橫遍野。反擊作戰結束後,張自忠軍他調,龐炳勛繼續固守臨沂。

3月25日,坂垣師團經過休整卷土重來,猛攻臨沂。龐炳勛為瞭縮短戰線,將部隊撤至臨沂近郊,與日軍再次浴血奮戰。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回師增援,另有五十七軍的一個旅和湯恩伯的一個騎兵團亦增援臨沂。3月30日拂曉,龐、張兩軍在增援部隊的配合下,全線發起反擊,又將坂垣師團趕出30餘裡,解瞭臨沂之圍。這是臨沂之戰的第二次勝利。

這次作戰結束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和增援部隊全部調走,臨沂仍由龐炳勛孤軍堅守。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龐炳勛部損失慘重,全部兵力還不足一個旅。

4月19日,坂垣師團又撲向臨沂城,有一處城墻被日軍的飛機炸毀,日軍突進城內,龐軍守城部隊在居民的幫助下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這時臺兒莊會戰已經勝利結束,因此,龐炳勛奉命撤出臨沂,開往隴海路附近的郯城以南佈防,並與占領臨沂後繼續南下的坂垣師團再次發生激戰。

4月26日,龐軍陣地由四十六軍接防,龐炳勛部西調沛縣休整。5月,徐州失守,龐部陷入日軍重圍之中,經全力突圍,所部損失慘重,開到平漢線以西舞陽進行整編。

1939年初,龐炳勛派馬法五帶李振清旅越過黃泛區,向豫東的睢陽、太康一帶出擊,並先後在大於集和常營與日軍作戰,阻止日軍南下中原。經過數次作戰,殺傷瞭部分日軍,並繳獲大批戰利品,受到國民黨政府通令嘉獎。

3月,龐炳勛部奉調華北敵後戰場,名為抗日,實為與八路軍爭奪地盤。蔣介石為瞭加強龐炳勛的實力,將一○六師歸屬四十軍。這樣龐炳勛的四十軍結束瞭長期以來隻轄一個師的歷史。

龐炳勛率領四十軍軍部及兩個師從漯河出發,經洛陽以西的澠池縣境北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經過垣曲、陽城到達晉城一帶。

5月,日軍從太原分路南下,其中一路攻陷長治逼近晉城,龐炳勛部進行瞭抵抗,但沒能阻止日軍的進攻,晉城失守。隨後,龐炳勛率部在晉城以南,晉(城)博(愛)公路線上的常平附近,與沿晉博公路北上的日軍發生戰鬥。當時龐炳勛的部隊還沒有換裝,仍然穿著棉衣,又適逢下雨,棉衣被雨水打濕,且又系山地作戰,部隊行動不便,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戰鬥,轉移到陵川一帶。日軍撤退以後又回到晉城駐防。

9月,龐炳勛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是年冬,國民黨掀起瞭第一次反共高潮,龐炳勛部也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瞭進攻,與八路軍三四四旅和山西決死三縱隊發生過一些戰鬥。

1940年初,國民黨河北省主席鹿鐘麟因為制造反共摩擦遭到失敗,被迫辭職。蔣介石又選中瞭龐炳勛,將其召到重慶,面授(反共)機宜,並由他接替鹿鐘麟,出任河北省主席。龐炳勛明知這是蔣介石驅使雜牌軍打頭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圈套,還是接受瞭這項任命。

龐炳勛由重慶返回晉城防地後,3月與河北的朱懷冰、張蔭梧兩部相呼應,夾擊太行抗日根據地。朱懷冰的九十七軍大部和張蔭梧的三個師在豫北林縣一帶被殲滅。龐炳勛老謀深算,行動緩慢,才沒有被殲。

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以後,龐炳勛小心翼翼地進入林縣以南地區。當時,八路軍一二九師為瞭避免摩擦,團結抗日,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協商以臨屯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線為界,以北為八路軍一二九師防區,以南為龐炳勛第二十四集團軍防區。從此雙方時有往來,相安無事。

1941年5月,日軍發動瞭中條山戰役,國民黨軍隊遭到嚴重打擊,退出中條山區,第二十四集團軍所轄第二十七軍的一個師投降當瞭偽軍。當時龐炳勛已年過花甲,身體不佳,曾三次提出辭職,未獲批準。

10月,為配合中原作戰,阻止黃河以北的日軍南下增援,龐炳勛指揮第四十軍對湯陰至安陽間的平漢路進行瞭一次破襲戰,使日軍的鐵路運輸中斷半月之久。

1942年6月,日軍對太行山地區進行“掃蕩”,龐炳勛退往深山區消極避戰,隻有一零六師廣大愛國官兵進行瞭小莊山戰鬥,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掃蕩結束後,龐炳勛才返回林縣防地。

1943年4月,日軍抽調5萬餘人,“掃蕩”太行山區。中旬,日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分成十幾路,向龐炳勛防地撲來。各軍防地先後被突破,龐炳勛沒有組織迎擊,而是帶領集團軍總部和四十軍軍部向深山區轉移避戰。

4月29日晚,龐部在距陵川24公裡的九連窯附近與日軍發生遭遇戰,總部人員大亂。轉移中龐炳勛本來是坐在抬椅上的,戰鬥打響後,抬他的人不知去向,隻有他和他的兒子龐慶振(時任總部參謀)以及兩個衛士躲在瞭一個山溝裡,與軍部失去聯系。當夜,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集合被打散的總部和軍部人員突圍南下。第二天天亮後,龐炳勛發現敵人已經退去,部隊也已經轉移,自己成瞭光桿司令,便向東走,企圖返回林縣尋找部隊,行至輝縣三郊口附近時,又遇日軍,在群眾的引導下藏在鳳凰山半山腰上的一個山洞裡(黑風洞)。在山洞藏身期間一位姓楊的農夫每日借放羊為借口偷偷給龐炳勛送水送飯。

數日後,已投降日軍的新五軍軍長孫殿英得知龐炳勛隱藏的山洞以後,立即報告瞭日本人。日軍派瞭一個叫田中徹雄的少尉帶領十餘人,由孫殿英的秘書李國安帶路,找到瞭龐炳勛。經過瞭一番討價還價的談判,龐炳勛於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隨日本少尉到瞭日軍所在地新鄉,正式投降瞭日軍。5月23日,汪精衛偽政府任命龐炳勛為偽暫編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在投降日軍後把曾經給他送水送飯的姓楊農夫任命為旗下副官)。

龐炳勛投降日偽後,國民黨進行瞭策反,曾密令龐炳勛以軍事演習為名,南渡黃河脫離日軍,並由洛陽戰區派原四十軍參謀長王瘦吾在滎陽縣境汜水附近、黃河南岸的棗樹溝設立聯絡處,負責接應龐炳勛渡河。但由於龐炳勛拖延瞭時間,被日軍發覺,取消瞭演習,並對龐炳勛嚴加防范,將其唯一的三十九師由新鄉附近的汲縣調往遠離新鄉的長垣縣,致使南返計劃落空。

1944年初,龐炳勛調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並帶去一個獨立團。在此期間,龐炳勛既接待南京汪精衛偽政府的官員,也接待重慶國民政府的官員,他的公署成瞭蔣汪合流的一個場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偽政府隨之垮臺。龐炳勛急忙致電蔣介石,表示戴罪立功,聽候發落。蔣介石復電慰勉並委以先遣軍司令,龐炳勛轉而又為蔣介石賣力,阻止八路軍進城對日軍受降。

之冠  動物學傢  天雲山傳奇  綠豆  很差  西賀村  發際  號線兆豐路  多層住宅  福久  田子林  張老五村  優勝者  用七星漂  民間傳說  西礦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