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薩都剌

薩都剌

薩都剌簡介: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傢、書法傢。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禦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禦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遊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生平

薩都剌,一說是阿拉伯語Sa"dal—Allāh 的音譯,意為"真主之福",與其字"天錫"意合。號直齋,回回人。祖父思蘭不花、父阿魯赤曾鎮守雲、代。薩都剌生於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西北),一說生於鎮江(今屬江蘇)。早年傢境清貧,但資質超拔穎敏。泰定四年(1327)登進士第。天歷元年(1328)七月以將仕郎資歷,任鎮江路錄事司達魯花赤,任間多以風教為先,他親書錄事司堂匾為"善教",用以自勤自勉。至順二年(1331)七月,調任江南行禦史臺掾史,前後三年。在職期間,他南至吳楚,西抵荊楚,北達幽燕、上都等地,並與張雨、倪瓚、馬九皋等人詩文唱和,寫出《滿江紅·金陵懷古》、《念奴嬌·登石頭城》、《登北固城樓》、《鬻女謠》等名作。

元統二年(1334)八月,調任燕南肅政廉訪司照磨(治所真定,今河北正定)。次年初又調職。他曾作為監禮官陪集賢學士隻兒合舟祭祀拖雷在真定的影堂,又先後赴河間、滄州審察刑獄。後至元二年(1336)春,他南行入閩,就任閩海福建道肅政廉訪司(治福州)知事,途經徐州、揚州、平江、杭州、桐廬、蘭溪、仙霞嶺、崇安、建溪等山水勝地,均留下詩篇。

後至元三年(1337)八月,他再遷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升入從七品,該年冬季到職。至此他一生創作瞭四百餘首詩詞。可能他因體弱多病而較早去世。關於薩都剌的晚年,尚有隱居武林(杭州)、寄情山水而莫知所終之說,還有充任方國珍幕僚以及終於太湖司空山、太白山下之說等。薩都剌自稱"名在儒籍",深受儒傢思想影響。為官清廉,宦績亦可稱道,他生性好遊,善寫楷書,主要成就在詩詞創作。由於官職低微,元人將他與貫雲石、馬祖常、餘闕等並列,但後人備極推崇,列為有元一代詞人之冠。因宦遊南北,故胸中包納萬裡名勝風情,又以北人氣質,涵融前代各傢之長而不蹈襲前人。詩作諸體皆備,文詞雄健,音律鏘然,具有一種清朗寥廓之氣。詩詞編有《雁門集》(有三卷、六卷、八卷、二十卷本)、《薩天錫詩集》十卷、《集外詩》一卷(毛晉刻)、《薩天錫逸詩》(日本刻本)及《西湖十景詞》。

文學創作

薩都剌一生給我們留下瞭將近八百首詩詞,有描寫景物的山水詩,有抒寫宮廷生活的詩,有懷古也有傷今,訴述個人和社會的不平。他在元代以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中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詩人。因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稱雁門,他的詩集也就名為《雁門集》,他本人被稱做"雁門才子"。《雁門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間的八卷本,今已失傳,現存版本以清嘉慶十二年薩龍光刻十四卷本,收輯較為完備,上海古籍出版社八二年出版瞭殷孟倫、朱廣祁校點的《雁門集》。薩都剌另有《武夷詩集序》文1篇,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薩都剌博學能文,兼善楷書。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遊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在《送管元帥南征》、《送劉照磨之桂林》等詩中,他甚至擁護統治者對起義人民進行鎮壓。但有些詩涉及元代社會的黑暗現實,反映瞭當時的階級壓迫。如《大同驛》、《黃河月夜》、《鬻女謠》、《織女圖》等等,反映瞭勞動人民的生活慘狀。五古《早發黃河即事》,一方面描寫農夫"炊煙動茅屋,秋稻上壟丘。嘗新未及試,官租急征求。兩河水平堤,夜有盜賊憂",另一方面描寫貴族公子"鬥雞五坊市,酣歌最高樓",以強烈的對比手法,揭示瞭元代社會的階級矛盾。有些詩大膽諷刺瞭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筆鋒不僅指向瞭郡守縣官、王孫貴 戚,且指向瞭最高統治者。《記事》一詩,用"隻知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的詩句,揭露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的篡兄位之事,此事為正史不載,被稱為"詩史"。有些詩歌表達瞭為民請命、勵精圖治的政治思想,如《寄朱縣尹》、《送廣信司獄》詩等。《湖南張子善,欽點第一人,彈劾權貴,左遷西臺禦史,旋拜前職,素有退志,故舉兼善勸之》、《舊劍》、《塵鏡》等詩,希望官吏愛護人民,抒發瞭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報國志願。而《過居庸關》、《題畫馬圖》等詩,針對元朝統治者窮兵黷武,表達瞭"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的反戰思想。這些作品是薩都剌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薩都剌考中進士以前的詩所存甚少,有一首《述懷》詩說:"青春背我堂堂去,黃葉無情片片飛。"大抵表露瞭他這段時期的心情。他到過鎮江,溯長江而上至漢陽,《客中九日》詩說:"佳節相逢作遠商",看來他背井離鄉是為瞭經商,不過他對於經商並不熱衷,他分外留心的是山川名勝,他寫下瞭《清明日偕曹克明登北固樓》、《清明日遊鶴林寺》等繪景抒情之詩。水光山色比起貨物金錢來於他更有吸引力。他並不想在追財逐利中混過一生。他在《安分》詩中說:"心求安樂少思錢,無辱無榮本自然。春日賞花惟貰酒,冬天踏雪旋添綿。頻將棋局消長日,時燕香熏篆細煙。萬事皆由天理順,何愁衣祿不周全。"詩人薩都剌是一個樂天派。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寧靜而處之泰然。他的這種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影響到他的詩詞創作。他的絕大部分詩篇都流露出熱愛生活的樂觀情思。他第一次走進官場正是他曾因經商而 到過的鎮江,他和往日一樣流連山水勝景,登北固樓,遊鶴林寺,尋僧訪道,飲酒賦詩,他厭惡俗吏生活,而要做一個詩人。在他一生中留下瞭大量的山水詩。他有一首《同楊廉訪遊山寺》詩說:"扶病強同步,尋幽趣不群。逢僧穿竹去,吹笛隔林聞。山勢浮雲合,溪流野水分。徘徊歸徑晚,樹影月紛紛。""尋幽趣不群"正說明他以飽覽山水為樂事。據徐象梅《兩浙名賢錄》說他晚年寓居杭州時,"每風日晴美,輒肩一杖掛瓢笠,腳踏雙不藉,走兩山間。凡深巖邃壑人跡所不到者,無不窮其幽勝。至得意處,輒席草坐,徘徊終日不能去,興至則發為詩歌。"和山水詩的奠基人謝靈運比起來,他酷愛山水是有過之無不及。無怪乎他刻畫山川景物那樣逼真。

薩都剌的一生大部分在江南度過,在風光秀麗的環境中,模山范水,寫出瞭許多賞心悅目的詩篇。不過他曾兩度官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稍得宮中見聞。在當時他還以擅長寫作宮詞和麗情樂府著稱。他的朋友楊維楨《竹枝詞序》說:"天錫詩風流俊爽,修本朝傢范,宮詞及《芙蓉曲》,雖王建、張籍無以過矣。"另一位朋友虞集也說:"進士薩天錫者最長於情,流麗清婉,作者皆愛之。"可見他還是一位抒情詩人。如他的《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顏色。

情致雅淡,意象凝聚。似無情而有情,有所思而不怨,蘊藏著作者懷才不遇,飄泊江湖的心情,深得唐李賀、李義山的筆法,辭婉意清。"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含而不露,有一種身世飄零、孤芳自賞的抒情味道。其他如《過嘉興》、《梳頭曲》、《新夏曲》、《洞房曲》等都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情調。同樣,他的宮詞,風格亦復如此。《醉起》說: 楊柳樓心月滿床,錦屏繡褥夜生香。不知門外春多少,自起移燈照海棠。這裡所描寫的隻是宮中女性生活空虛,寓長恨於景物形象之中。一般說來,宮中對於帝王是天堂,而對於宮女卻是地獄。宮中生活題材是十分狹窄的,如果不能識別天堂地獄,描寫就不會深刻。

好在薩都剌的筆鋒著力處,不曾局限於宮廷。當他的眼光移向廣闊的祖國大地時,他發現當時的社會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如他的《京城春暮》,詩說: 三月京城飛柳花,燕姬白馬小紅車。旌旗日暖將軍府,弦管春深宰相傢。小海銀魚吹白浪,層樓珠酒出紅霞。蹇驢破帽杜陵客,獻賦歸來日未斜。 將"弦管""層樓"和"蹇驢破帽"相照映,社會不公,個人不平,不需明說,而用意十分清楚。至於他的《鬻女謠》、《過居庸關》、《征婦怨》、《高郵阻風》、《織女圖》、《百禽歌》、《早發黃河即事》、《過淮陰》等,描述社會人生,題材廣泛,更值得重視。《鬻女謠》寫道: 道逢鬻女棄如土,慘淡悲風起天宇…… 人誇顏色重金璧,今日饑餓啼長途。悲啼淚盡黃河幹,縣官縣官爾何顏!金帶紫衣郡太守,醉飽不問民食艱。傳聞關陜尤可憂,旱荒不獨東南州。枯魚吐沫澤雁叫,嗷嗷待食何時休! 作者面對這種現象,指摘"金帶紫衣郡太守,醉飽不問民食艱",斥罵"縣官縣官爾何顏"。這是正義的呼聲。薩都剌看不慣這種不平事,因而他希望"但操大柄常在手,覆盡東西南北行"(《雨傘》)。希望得到一種權力去拯救天下所有在困苦中掙紮的人。但在當時,他的願望是無 法實現的。薩都剌的懷古之作也頗具特色。如他的《滿江紅(舊誤作念奴嬌)。金陵懷古》尤為膾炙人口:

六代繁華,春色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新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空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紅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螿泣。到如今,惟有蔣山青,秦淮碧。

這首詞作於至順三年或四年他任江南諸道行臺侍禦史時期。 人事代謝,古往今來,蒼涼豪邁,感慨萬端。但青山永在,綠水長存,一代新人將把金陵重作英才聚合的場所。懷古正所以思今。薩都剌的作品往往表達著磊落曠達的胸懷。他一生中往來南北,對於民情習俗,見聞較多,使他有些詩詞生活氣息甚濃,感染力很強。如《初夏淮安道中》說: 魚蝦潑潑初出網,梅杏青青已著枝。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淮時。 "魚蝦潑潑","梅杏青青",夏日初晴,著一嫩字,生意全出。給人以曠達、樂觀、清新、舒暢的感受。生動的形象帶著鄉土氣息把讀者引進一個新的境界。

在詩歌技巧上,薩都剌繼承瞭唐、宋詩歌的某些手法,並具有自己的特點:

①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斷,鑄成韻味悠遠的意境。如為人艷稱的《秋詞》、《京城立春》等,能托出特定的情境,構成饒有意趣的"詩畫"。

②層層深入,凝煉簡潔。如"百年詩句裡,三國酒杯間","千古風光鬢邊白,六朝山色馬頭青"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餘地。

③善於創造,形象生動。如"雲孫捧出南箕簸,月姊舂來北鬥量","一山如龍入雲起,一山化作長江流"等句,化靜為動,化無生命為有生命,使形象新穎流動。

④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嗅覺形象等聯通使用,互相比譬。如"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烏鵲橫橋秋有影,銀河垂地夜無波"等。

在你身邊  陽塔  石棚山  南莊坪  小裂片  敗事有餘  天寒  老崴子  圓顱方趾  別離開  俄軍  孤者  興建  高安縣  小漁  六龍城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