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藻 晚清重臣清流黨領袖
来源:74U閱讀網
趙桓簡介: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後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趙亶,封韓國公,次年六月晉爵京兆郡王,大觀二年(1108年)晉爵定王,大觀五年(1111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開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為人優柔寡斷、反復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和敏銳力。他是歷史上懦弱無能的昏君,聽信奸臣讒言,罷免瞭李綱。金兵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26年(1156年)駕崩於燕京,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
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瞭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李綱、種師道等人。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宋欽宗采納,而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被宋欽宗采納。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員《宋欽宗和他的四名宰執》一文節選,通過該文我們可以瞭解到一些關於宋欽宗在位期間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國一年的功過是非。
一、與耿南仲
宋欽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宮僚。宋徽宗寵愛三子鄆王趙楷,頗有廢立之意,據胡寅說:"淵聖皇帝在東宮,當宣和季年,王黼欲搖動者屢矣。(耿)南仲為東宮官,計無所出,則歸依右丞李邦彥。邦彥其時方被寵眷,又陰為他日之計,每因王黼讒譖,頗曾解紛。"由於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時的特殊關系,宋欽宗即位後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為簽書樞密院事,耿南仲害怕金軍,"奉椒房出奔",一度逃離開封,仍深得宋欽宗的信任。耿南仲任執政後最重要的政績,一是排除異己,二是"主和議",破壞抗金。此兩條劣跡不是在平時,而是在危難時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著惡劣的作用。怯於公戰,勇於私鬥,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說他們治國和救國全然無方,而彼此勾心鬥角,玩弄機謀權術,卻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個典型。
二、與李綱
當金軍南侵之際,宋方朝野亂成一團,簡直是束手無策。時為太常少卿的李綱卻脫穎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執政。宋欽宗隨即又授任他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正如《朱子語類》卷130所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顧死,且得倚仗之。"李綱作為一個本不知兵的文臣,在倉猝之際,居然相當有效地組織瞭開封的城防,屢次擊退瞭敵人。他既在士民中贏得瞭很高的威望,卻又招致瞭同列很深的忌妒。宋欽宗本人來回搖擺於卑怯的投降主義和輕率的冒險主義之間,他委任李綱負責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權,更不聽李綱的勸阻,而致力於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發生瞭宋欽宗批準姚平仲劫金營而失敗的事件。李燾編纂《續資治通鑒長編》,將此事歸結為"李綱主平仲之謀",但李綱在上皇帝奏中明確說,"平仲之出","在微臣實無所與"。故《朱子語類》卷130力辯其非,說:"劫寨一事,決於姚平仲僥幸之舉,綱實不知。"事實上,此次劫寨"殺傷相當","行營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陜)3西兵及勤王之師折傷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彥"方主和議,忌李綱主戰",他與眾執政乘機誇張事態,諉過於李綱。宋欽宗驚慌失措,下令罷免李綱和統率陜西援兵的老將、同知樞密院事種師道。於是開封城中爆發瞭陳東領導的伏闕上書愛國群眾運動。
陳東直到臨死,也並未與李綱有一面之交。幾萬無組織的群眾雲集宣德門下,正說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傢認定,救國已非李綱莫屬。當然,群眾運動到此也很難控制激烈的行為,如殺內侍,毆擊宰相李邦彥等。但宋欽宗無疑是將愛國群眾運動視為厲階,不能容忍對其君主權威的挑戰。他雖然被迫復用李綱,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綱在幕後操縱此次"伏闕"的證據,而"自後君臣遂生間隙,疑其以軍民脅己","頗忌之"。當時給李綱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綱"隻用三十一道",隻因補無品小武官進武副尉二人,而宋欽宗居然親下禦批說:"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專權,浸不可長。"正如朱熹感嘆說:"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欽宗曾被迫與金東路軍統帥完顏斡離不訂立城下之盟,事後他有翻悔,並聽從李綱建議,"解太原之圍",拒絕割讓自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以北的土地。
宋欽宗毀約之後,首要的問題是救援被圍的河東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戰時統兵體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襲傳統,往往還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貫、譚稹、梁方平等主持軍事。如前所述,李綱公開斥責耿南仲離間皇帝父子,雙方更多瞭一重嫌隙。當宋軍初次救援太原失敗後,耿南仲乘機進言:"欲援太原,非綱不可。"宋欽宗立即任命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當時臺諫官陳過庭、陳公輔、餘應求等都看穿瞭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說李綱"不知軍旅,將兵必敗","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綱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辭",說自己"且誤國事,死不足以塞責"。宋欽宗卻聽信讒言,為之震怒。宰執中唯一志同道合的同知樞密院事許翰,為李綱寫瞭"杜郵"兩字,引用秦將白起被賜死的典故。李綱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戰是決定北宋皇朝命運的關鍵性一戰。太原失守,使金西路軍得以南下,與東路軍會師,而宋軍主力則在兩次救援戰中耗折殆盡,開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綱並非在救援戰中不盡己力,卻在本來已是十分艱難的形勢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終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臺,貶黜出京。
正如後來胡寅評論說,耿南仲"中制河東之師,必使陷沒,以伸和議之必信。"李綱的下臺,固然是快瞭耿南仲之流的私憤,但受害最深的,卻是宋欽宗本人。待開封再次被圍,宋欽宗於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驛召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卻為時已晚。李綱接到此項詔命,大約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當時金人正驅虜徽、欽二帝等北上。盡管有救援太原的失敗,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識之士還是認為,唯有李綱方能擔當救國的重任。
父母
父親:宋徽宗趙佶
母親:顯恭皇後王氏
妻子
宋欽宗的皇後
宋欽宗的皇後
仁懷皇後朱璉(?---1127年),宋欽宗趙桓的皇後,汴京祥符人。宣和七年,欽宗即位,冊封朱氏為皇後。後來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虜徽、欽二帝,鄭氏、朱氏二後,後宮宗室、大臣三千餘人北歸,當時正值農歷四月,北方天氣仍很寒冷,徽欽二帝和鄭朱二後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朱後當時二十六歲,艷麗多姿,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據說他們到達會寧府時,金人舉行瞭獻俘儀式,命令二帝及其後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廟去行"牽羊禮",又下令皇太後、皇後入金宮"賜浴"。朱皇後不堪污辱,當天投水自殺身亡。
子女
兒子
太子趙諶(1117年-?),宋欽宗趙桓長子,朱皇後所出。政和七年(1117年)出生,為宋徽宗嫡皇孫,宋朝開國以來尚沒有當朝皇帝得嫡孫的,宋徽宗大喜。蔡京奏請任命皇孫為檢校少保、常德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徽宗同意。王黼輔政,謀奪蔡京之權,說蔡京把東宮太子看做皇帝,遂降趙諶為高州防禦使。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繼位,遷趙諶檢校少保、昭慶軍節度使、大寧郡王。進封檢校少傅、寧國軍節度使。四月,詔立為皇太子。
趙謹,建炎元年九月初六日生,母慎德妃(《靖康稗史箋證·呻吟語》)
趙訓,建炎三年七月初六日生,母鄭夫人(《靖康稗史箋證·呻吟語》)。訓乃北地所生。有碭山人留遇僧者,金人見之曰:"全似趙傢少帝。"遇僧竊喜。紹興十年,三京路通,詔求宗室。遇僧自言少帝第二子,乃守臣遣赴行在,過泗州,州官孫守信疑之,白其守,請於朝。閣門言淵聖無第二子,詔寧信劾治。遇僧伏罪,黥隸瓊州。後有自北至者,曰:"淵聖小大王訓,見居五國城。"(《宋史·宗室》)
女兒
柔嘉公主,為皇後朱璉所生,生於1121年,卒年不詳。後隨宋欽宗至五國城。
趙桓,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欽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為乾龍節,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恭顯皇後王氏。納武康軍節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璉為太子妃。在金兵大舉入侵汴京(今河南開封)之際,宋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被迫即位,是為宋欽宗。他是歷史上懦弱無能的昏君,聽信奸臣讒言,罷免瞭李綱。金兵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最終被金人俘虜去貶為庶人。
宣和七年(1125年),趙桓受父宋徽宗趙佶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瞭李綱,向金求和。金國趁此機會於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今開封),史稱靖康之變。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會五年)(1127年),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隨行的李若水抱著宋欽宗身體,斥責金人為狗輩,金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金人冊封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史稱張楚或偽楚),北宋滅亡。
七月,二帝被俘北上,遷到燕京,天會六年(1128年)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帝著素服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宋欽宗為重昏侯,二帝遷往韓州(吉林省梨樹縣北偏臉城)。天會八年(1130年)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
八年後,即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宋徽宗駕崩於五國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戰派完顏宗弼率領金國軍隊南侵,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潁昌,在金國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嶽飛的嶽傢軍,隻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瞭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敕召回嶽傢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完顏宗弼開始轉向接受議和。
皇統元年(1141年) 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系,將駕崩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瞭級別,原來封宋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宋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瞭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郡望作為封號,以示尊重。同時南宋朝廷解除瞭嶽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瞭準備。十一月間,宋、金為《紹興和議》達成書面協議。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南宋朝廷殺嶽飛,據《宋史》載是為瞭滿足完顏宗弼議和所設前提。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宋徽宗棺槨歸宋。離行時,宋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隻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瞭。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願眼睛瞎掉算瞭。但是宋高宗因為自己已經絕後(宋高宗之子宋孝宗是養子),不想讓宋欽宗或其子孫即承帝位,所以宋欽宗到死也沒能回到宋。而韋賢妃晚年果真有眼疾,瞎瞭一隻眼睛。
《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紹興26年(1156年),宋欽宗駕崩。關於死因,眾說紛紜,傳說為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叫56歲的宋欽宗和54歲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宋欽宗從馬上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五年後,即紹興三十一年(正隆六年,1161年)宋欽宗死訊傳到南宋,這使得對宋欽宗駕崩於1156年還是1161年也產生爭議。廟號宋欽宗,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於永獻陵。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瞭蔡京一黨,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 (1126年)金人復來,十一月金兵圍困汴京開封,親自前往金營議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滅亡,與徽宗被金廢為庶人,四月與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擄北去,先置於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遙遠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
次年金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又將徽、欽二帝發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北,一說吉林梨樹)。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往北國邊陲小鎮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在此"坐井觀天"。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病死。
皇統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為天水郡王,海濱王耶律延禧(遼末代皇帝)為豫王。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韋氏與徽宗"梓宮"被放還南歸,臨行前在五國城趙桓跪求韋氏帶信給高宗趙構,求他這位同父異母弟將其贖回,"隻為太乙觀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說隻求讓他回宋出傢去道觀做一個道士就行瞭,不再有做皇帝的念頭。韋氏歸後,渺無音信。然高宗議和,殺嶽飛等名將,所慮著惟欽宗爾。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後,一度曾把趙桓遷到上京會寧府居住。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自上京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將趙桓帶去。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趙桓在燕京病死,終年57歲,金朝將其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死在燕京是史書有記載的,有定論的。《辭海》、《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等說他死在五國城是不對的。
趙桓死因另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紹興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56歲的宋欽宗趙桓和 54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耶律延禧善騎術,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馬亂踐而死。
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趙桓的死訊才傳到南宋,其弟宋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竊喜,終於可以心安瞭,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宋欽宗。
靖康之恥
金軍雖然退出瞭京師,但並未停止攻宋戰爭。靖康元年九月,太原失守,使宗翰率領的西路金兵得以順利南下,與東路軍合圍汴京,並於十一月攻占開封外城。
在攻下開封外城後,精明的金軍將帥並未立即攻城,隻是占領外城四壁,並假惺惺地宣佈議和退兵。欽宗居然信以為真,命何栗和齊王趙栩到金營求和。宗翰說:"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今之所議,在割地而已。"又"請求"太上皇到金營談判。與其說是請求,倒不如說是命令。徽宗哪有這份膽量?欽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欽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營,這恰恰中瞭金人的圈套。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隻是派人索要降表。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瞭。大臣孫覿反復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婢膝之態。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接著,金人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當時風雪交加,欽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淚。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欽宗返回。欽宗自入金營,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瞭金人臣子,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濕巾,至南熏門,欽宗見到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便嚎啕大哭。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行至宮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欽宗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歸來,恍如隔世。
欽宗剛回朝廷,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簡直是漫天要價。當時開封孤城之中,搜刮已盡,根本無法湊齊。然而,欽宗已被金人嚇破瞭膽,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7000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關於金銀佈帛,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後娘傢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盡管以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喪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沒有得到滿足,金人揚言要縱兵入城搶劫,並要求欽宗再次到金營商談。欽宗嚇得出瞭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營的陰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懼又襲上心頭,這次恐怕是兇多吉少。此時,李若水等人也慫恿欽宗前往,欽宗終究不敢違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營。
欽宗到達金營後,受到無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與他見面,還把他安置到軍營齋宮西廂房的三間小屋內。屋內陳設極其簡陋,除桌椅外,隻有可供睡覺的一個土炕,毛氈兩席。屋外有金兵嚴密把守,黃昏時屋門也被金兵用鐵鏈鎖住,欽宗君臣完全失去瞭活動自由。此時正值寒冬臘月,開封一帶雨雪連綿,天氣冷得出奇。欽宗除瞭白天要忍受饑餓的折磨外,晚上還得忍受刺骨的寒風,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想著眼前這一切,心如刀割,淚如泉湧。轉瞬之間,欽宗從貴不可及的皇帝淪落為金人的階下囚,的確令人同情。然而,這一切都是他與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囚禁中的欽宗度日如年,思歸之情溢於言表。宋朝官員多次請求金人放回欽宗,金人卻不予理睬。靖康二年二月五日,欽宗不得不強顏歡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請去看球賽。球賽結束後,欽宗哀求金帥放自己回去,結果遭到宗翰厲聲斥責,欽宗嚇得毛骨悚然,遂不敢再提此事。
金人扣留欽宗後,聲言金銀佈帛數一日不齊,便一日不放還欽宗。宋廷聞訊,加緊搜刮。開封府派官吏直接闖入居民傢中搜括,橫行無忌,如捕叛逆。百姓5傢為保,互相監督,如有隱匿,即可告發。就連福田院的貧民、僧道、工伎、倡優等各種人,也在搜刮之列。到正月下旬,開封府才搜集到金16萬兩、銀200萬兩、衣緞100萬匹,但距離金人索要的數目還相差甚遠。宋朝官吏到金營交割金銀時,金人傲慢無禮,百般羞辱。自欽宗赴金營後,風雪不止,汴京百姓無以為食,將城中樹葉、貓犬吃盡後,就割餓殍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境況之慘,非筆墨所能形容。
然而,金人仍不罷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銀。凡祭天禮器、天子法駕、各種圖書典籍、大成樂器以至百戲所用服裝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諸科醫生、教坊樂工、各種工匠也被劫掠。又瘋狂掠奪婦女,隻要稍有姿色,即被開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樂。當時吏部尚書王時雍掠奪婦女最賣力,號稱"金人外公"。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後,為討好金人,他將本已蓬頭垢面、已顯羸病之狀的女子塗脂抹粉,喬裝打扮,整車整車地送入金營,弄得開封城內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滅宋是金人的既定方針,所以盡管宋朝君臣對金人如此俯首帖耳,但金人還是決意廢黜欽宗。靖康二年二月六日,欽宗被廢為庶人。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營。當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時,隨行的李若水抱著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還罵不絕口地斥責金人為狗輩。金人惱羞成怒,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斷他的舌頭,至死方才絕聲,可歌可泣!北宋滅亡後,金人冊封一向主和的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建立瞭傀儡政權。但這個傀儡政權不得人心。
金人在扶植張邦昌的同時,再次搜刮金銀,即使婦女的釵釧之物也在掠取之列。開封府擔心金銀不夠,金人無端挑釁,便在開封城四周設立市場,用糧食兌換金銀。由於京城久被圍困,糧食匱乏,百姓手中的金銀也無所用,便紛紛拿出來換米。這樣,開封府又得金銀幾萬兩。然而,開封城已被搜刮數次,金銀已盡,根本無法湊齊金人索要的數目。金人隻好作罷。
金兵掠取的大晟編鐘此時,金軍統帥得知康王趙構在河北積極部署軍隊,欲斷金人退路,又擔心兵力不足,不能對中原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因而,在立瞭傀儡政權之後,準備撤軍。在撤退時,金人還燒毀開封城郊的房屋無數。"東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裡"。這給廣大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罪行滔天,令人發指。
四月一日,金軍在擄掠瞭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後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後、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瞭難以治愈的傷痛,也成為此後歷朝志士仁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
父子囚
徽宗一行分乘860餘輛牛車,由彼此語言不通的胡人駕車,一路淒淒惶惶,受盡屈辱折磨。靖康二年四月五日,徽宗見到韋賢妃(趙構母)等人乘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聲,不覺五臟俱裂,潸然淚下。四月七日,徽宗妃嬪曹才人如廁時,被金兵乘機奸污。八日,抵達相州時,適逢大雨不斷,車皆滲漏,宮女到金兵帳中避雨時又被金兵奸淫,死者甚多,徽宗長籲短嘆,卻無可奈何。北上途中食物匱乏,又連日風雨大作,宋俘餓殍滿地,慘不忍睹。
欽宗出發時,被迫頭戴氈笠,身穿青佈衣,騎著黑馬,由金人隨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不但受盡旅途風霜之苦,還備受金軍的侮辱。欽宗時時仰天號泣,輒被呵止。日暮宿營時,金兵"縶帝及祁王、太子、內人手足並臥",以防逃跑。四月十日,自鞏縣渡黃河,駕車的人對隨行的同知樞密院事張叔夜說,將過界河,張叔夜悲憤難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五月下旬,過太和嶺時,欽宗等人都被縛在馬背上。七月二十日,徽宗、欽宗在燕京相見,父子抱頭痛哭,悲憤不已。徽宗原以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將徽宗父子遷往更遠的上京,因為南宋勢力漸強,金人怕他們奪回徽宗父子,而在同南宋的交涉中失去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樣,徽宗父子不得不再次承受顛沛流離之苦。
建炎二年(1128)八月,徽、欽二帝抵達上京,金人命他們身穿孝服拜祭阿骨打廟,這被稱為獻俘儀,實際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然後,又逼著他們父子到乾元殿拜見金太宗。接著,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這也是中原皇帝玩過的把戲,隋文帝滅陳,封陳叔寶為長城公;宋太祖滅南唐,封李煜為違命侯。此外,韋賢妃以下300餘人入洗衣院,朱皇後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則被編入兵籍。不久,金人又將徽、欽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他們從此就居住於此,直至去世。生活稍稍安定後,徽宗又有瞭讀書寫詩的雅興。徽宗喜好讀書,有時竟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讀瞭唐代李泌的傳記後,知道李泌為國盡忠,復興社稷,後被奸佞嫉恨。徽宗讀後感觸頗深,並令大臣抄寫一份,賜給韋賢妃。然而,徽宗對這一切醒悟得太遲瞭。
在五國城期間,徽宗還與欽宗在宴會上飲酒賦詩,自然是寄厚望於欽宗。徽宗平生愛好寫詩,再加上做囚徒的傷感,也流溢於詩詞之中。被流放期間,徽宗寫詩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其中,《在北題壁》流傳最廣: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傢山回首三千裡,目斷天南無雁飛。
孤獨、淒涼之感躍然紙上。
徽宗在五國城生活瞭三年,紹興五年(1135)病死。欽宗異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擊。紹興十二年(1142)三月,宋金關系有所緩和,韋賢妃由五國城歸宋。她離開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歸宋,自己當一太乙宮主足矣。高宗擔心其兄回來後威脅自己的帝位,表面上高喊迎回徽、欽二帝,內心卻巴不得他們客死異地,因而他終生都在與金人議和,根本無心恢復中原。
紹興二十六年(1156)六月,宋欽宗病死。然而,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高宗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高興。七月,上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宋欽宗死因另據《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時光撥回100多年前,宋欽宗的先輩趙光義在逼死南唐後主李煜時,可曾想到自己的後裔中也出現瞭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傢皇帝,又可曾想到自己的子孫又有這樣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