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陶行知 開創中國近代教育典范

陶行知 開創中國近代教育典范

中文名:陶行知

別名:陶文濬

國籍:中國

出生地: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1946年7月25日

職業:教育傢 學者 思想傢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1952年並入南京大學)

主要成就:開創中國近代教育典范

代表作品:《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

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傢。籍貫安徽歙縣,祖籍浙江紹興。新安陶氏族譜現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族譜的封面上明確記載瞭新安陶氏祖先於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紹興府會稽縣來徽州,舉傢定居歙縣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譜》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陶傢堰分支遷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後移下黃潭源。故確定陶氏先祖為500多年前由浙江紹興遷居徽州。 

1897年,曾在鄰居傢廳堂玩耍,看見廳堂墻上掛著對聯,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方庶咸秀才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傢鄉蒙童館吳爾寬處就讀。

1905年,進入歙縣基督教內地會所辦的崇一學堂,他在宿舍墻上,揮筆寫下瞭“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壯語,抒發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並激勵自己為祖國早日走向現代化而發奮學習。”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瞭杭州廣濟醫學堂。想通過學醫來解除廣大勞動人民的病痛,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志向。但是,因這所教會學校歧視非入教的學生,他不願意自己思想受外國人的隨意擺佈,入學僅三天,他即憤而退學。

1909年,考入南京匯文書院,次年轉入金陵大學文科,讀大學期間,受辛亥革命影響,在校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主編《金陵光》學報中文版,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號召全校同學,努力學習和工作,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報效祖國,"使中華放大光明於世界"。辛亥革命爆發時,他曾回鄉投身革命運動。

1914年,他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赴美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市政,半年後便毅然轉學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孟祿、克伯屈等美國教育傢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開始他富於創意而又充滿艱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並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他特別重視農村的教育,認為在3億多農民中普及教育至關重要。

1917年年底,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教育權利,推動教育改進。

1923年與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後赴各地開辦平民識字讀書處和平民學校,推動平民教育運動。

1926年起發表瞭《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7年創辦曉莊學校。1932年創辦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設想以教育為主要手段來改善人民的生活。 

一二·九運動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影響下,積極宣傳抗日,參加民主運動,進一步認識到教育應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務。

陶行知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鄉村師范學校曉莊學校,創辦第一個鄉村幼稚園燕子磯幼稚園。 

1930年4月遭國民黨通緝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國的思想。

1931年回國開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創辦自然學園、兒童科學通訊學校。主編《兒童科學叢書》等。

1932年,他又創建瞭山海工學團,提出“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將工場、學校、社會打成一片,進行軍事訓練、生產訓練、民權訓練、生育訓練等,還開展小先生運動。

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本名為陶行知。雖然王陽明學說含有主觀唯心主義的成分,陶行知卻從中悟出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且終生以此自勉。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後,與宋慶齡、馬相伯、沈鈞儒、胡愈之、鄒韜奮、李公樸等發起組織“上海文化界救國會”。

1936年初,成立國難教育社,被推為社長,張勁夫任總幹事,擬訂《國難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鬥爭結合起來。

1936年5月,他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委和常委。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等聯名發表《團結禦侮》的宣 言,主張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毛澤東復信表示支持。

1936年7月,受救國會派遣,出訪歐、美、亞、非28個國傢,宣傳抗日救國,介紹中國大眾教育運動。在佈魯塞爾參加世界和平大會,並當選為中國執行委員。期間當得悉沈鈞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氣憤,立即聯絡杜威、愛因斯坦、羅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聯名通電蔣介石,營救七君子。 

1938年參加國民參政會,致力於抗戰期間的教育活動。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的號召,成立瞭中國戰時教育協會。

1938年8月,倡導舉辦瞭“中華業餘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們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古聖寺創辦瞭主要招收難童入學的育才學校。

1941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5年1月,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並任校長,李公樸任副校長兼教務長。社會大學的宗旨是“人民創造大社會,社會變成大學堂”、“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於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動瞭民主教育的進程。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培養出革命人才。並曾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其提出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著名口號,被毛澤東和宋慶齡等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傢”和“萬世師表”。

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鬥爭。在他生命的最後100天,他在工廠、學校、機關、廣場發表演講100餘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健康過損,受好友李、聞事件的刺激又過深,突發腦溢血,周恩來、鄧穎超、沈鈞儒等聞訊趕往探視。但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金生  查青  城市化  賴曉琴  這樣做  黑胡桃  官甸四隊  內側韌帶  漸教  民防  稱心  紅楊路  生活不容易  裝貨  浦邊  波特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