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西村
来源:74U閱讀網
朱厚熜簡介: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非常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總評
嘉靖帝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在他執政的前二十年中頗有作為,以不因循守舊的革新精神開創瞭中興局面;但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後日益腐化,朝政日壞,局勢動蕩不堪。嘉靖帝是個極其聰明並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卻十分小氣,又喜歡亂花錢,也很要面子,能與之打交道的,也隻有徐階、嚴嵩這類的官場老手。
嘉靖帝治國與為政,誠如不少學者、研究者所指出的,有許多劣跡,如大禮議杖笞群臣、崇奉道教並禍及自身、尋興大獄、誤用佞臣、剛愎自用、荒淫殘暴等,但也不能不看到他順應歷史潮流、敢於打破傳統、體恤士農工商、有利社會發展的一面,還應當看到,他的時代的許多建築,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壇,鐘祥的明顯陵、元佑宮等,至今仍顯現著勞動人民藝術創造的風采,為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史書上都會說嘉靖帝幾十年不上朝,寵信"青詞宰相"嚴嵩,奸人當道,國事日非。二十幾年不上朝是真,但不上朝並不就是不管事。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時堅持親自批閱奏疏,始終牢牢掌控著一切大權。嘉靖朝的外患嚴重,北方蒙古侵擾連綿,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圍瞭北京,朝野震動。而東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南北夾擊之下,朝廷一片忙亂。嘉靖帝憂而不懼,分別揀選重臣應對南北的侵擾,對地方大員既付以大權又責以重任。官員把事情辦好瞭便升官加賞,毫不吝惜,若是稍有差池,更是毫不手軟,直接逮回北京下獄論死。從結果上來看,在嘉靖末期,南北方的紛擾基本停息。嚴嵩雖然當權二十幾年,但隻要嘉靖帝出手,一道飭令就讓嚴嵩丟官回傢,連親生兒子都保不住,其他的督撫尚書人等,嘉靖帝更是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嘉靖帝和他父親讀聖賢書卻是到瞭癡迷的程度,在歷史上還是不多見。這也可與他在禮儀之爭時的強硬態度聯系起來,除瞭與前朝老臣爭權的因素之外,嘉靖帝更在乎的是要為他敬愛的父母爭名分,因此他不顧自己勢單力薄,在群情洶湧之中,毅然要為自己父母爭得更為尊榮的地位。嘉靖帝是個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顧天下公義,終究太小氣太狹窄,有違寬闊浩蕩的為君之道,後人說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認作確論。
後世的史傢說嘉靖除瞭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沒有愛過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統治中,殺大臣殺言官,他毫不留情,連後宮中都到處彌漫著他的強橫。嘉靖帝與兒子們的關系也說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沒有立太子。可以說在他父母去世後,嘉靖帝已經沒有可以溫馨相處的人。每逢節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總要屏退眾人,向父母的靈位長跪,流淚默祝,神情慘楚,讓偷偷窺見的宮女也為之動容,也隻在這時,剛強的皇帝才顯出骨子裡的些許溫情與脆弱。
正面評價
嘉靖帝統治前期,出現"嘉靖中興"的局面。
政治上打擊權臣和封建地主貴族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積極改革,推行新政,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重視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
經濟上嚴革貪贓枉法,清理勛戚莊田,鼓勵生產,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體恤民情,資本主義萌芽興起。
文化上改革科舉之弊,改正孔子稱號和典祀,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
軍事上整頓軍隊團營,守兵東南,阻擋倭寇入侵。
負面評價
嘉靖帝統治後期,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
嘉靖二十一年後更是移居西苑修玄,日求長生。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
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
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王朝的莫大禍患。
在用人上 ,嘉靖帝"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態度變化很大,對於權力把握很強,對於文官集團控制也很強。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
晚年嘉靖帝疏遠嚴嵩,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傢才再次走上瞭正軌。
歷代評價
當年明月:他是明代有史以來最為聰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幾位皇帝中間,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聰明,絲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於控制大局;嘉靖白天是在潛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這是他能控制群臣的關鍵。晚上改奏章直到凌晨五點,他才躺下睡一會兒,他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控制群臣的機會。自古以來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沒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為瞭多活兩年,因為他掌握瞭做皇帝的規律,沒有人能動搖他,這是修道的根本。
早期經歷
朱厚熜,興獻王朱祐杬之次子。興獻王封地位於今湖北省鐘祥市,明朝時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於湖廣安陸(今湖北鐘祥市)的興王府。他的父親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子,於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廣安陸州。朱厚熜的母親蔣氏是北京中兵馬指揮使(追封玉田伯)蔣斅的女兒,她於1493年與朱祐杬成親,1494年隨朱祐杬就藩安陸。
朱厚熜幼時就聰敏過人,興王教他讀詩幾次後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以後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籍,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傢治國之道。不僅如此,興王還讓他參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禮,因此他很小的時候便熟悉瞭各種禮儀和規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興王朱祐杬病薨,年僅12歲的朱厚熜襲為興王,朱厚熜在長史袁宗皋的輔佐下接管王府。
承襲皇位
由於武宗沒有子嗣,早在武宗彌留之際,楊廷和替皇帝起草遺詔:"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後,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頒佈敕令,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並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後的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後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個由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前往安陸,朱厚熜以興王的身份接見瞭使團並接受瞭太後的詔書,在王府接受諸臣行禮,隨後同使團前往北京。
在朱厚熜及使團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時,雙方發生瞭第一輪沖突。根據楊廷和的安排,要禮部用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即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但朱厚熜並不接受這種方案,他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雙方互不妥協,最後由皇太後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不久後,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瞭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後,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勝利最終結束。
嘉靖中興
嘉靖朝前期,嘉靖帝力革前朝時弊,勵志效法太祖、像成祖推行"新政",在張璁的輔助下大刀闊斧推行瞭改革: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頓朝綱,誅殺瞭錢寧、江彬等佞臣,還土地於民,鼓勵農耕,治理水災,汰除軍校匠役十萬餘人,極大地緩解瞭當時激烈的社會經濟矛盾。他吸取瞭前朝宦官當權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中央集權得到復興和加強,使朝政為之一新。減輕租銀,整頓賦役,賑濟災荒;勘查皇莊和勛戚莊園,還地於民,鼓勵耕織;體恤民情,集異納諫,勤於政務;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頓邊防。內容廣泛,成效顯著。這期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文化科技空前繁榮,優秀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
崇奉道教
中年的嘉靖帝日漸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二十年不理朝政。方士、道士們利用世宗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萬般愚弄嘉靖,使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爆發"壬寅宮變",幾死於宮女之手。此後嘉靖帝移居西苑,此後首輔嚴嵩專國二十年,殘害忠良,楊繼盛、沈煉等朝臣慘遭殺害;吏治敗壞,爆發多起民變;邊事廢弛,1524年以後爆發多起大同兵變,1535年爆發遼東兵變,1560年爆發振武營兵變;長城北方蒙古韃靼俺答汗寇邊,倭寇侵略中國東南沿海,後賴朱紈、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率軍肅清。在此期間,葡萄牙人於1553年取得入居澳門的特權。
後期,嘉靖帝為瞭緩和社會矛盾,采取厘革縮弊、振興綱紀等改革措施,下令退還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軍校匠役10萬餘人,開創瞭嘉靖年間的"新政"時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
去世
隨著嘉靖帝年齡增大加之長期服用有砒霜,水銀,雄黃,處女紅的丹藥,朱厚熜的身體每況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二月,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嘉靖帝大怒,下獄論死,為徐階所救。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駕崩於乾清宮,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嘉靖帝駕崩後,裕王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奉先帝世宗皇帝遺詔,"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以海瑞為代表,赦免瞭所有諫言諸臣。從這一刻起,揭開瞭長達十八年隆萬大改革的序幕。
嘉靖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為。除采取瞭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瞭自正統以來形成的宦官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並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占者悉還之於民",廢除勛戚世襲等。所有這些舉措皆進一步鞏固瞭明朝的統治。
行政
嘉靖帝14歲即帝位,因想追封親生父母的尊號,但首輔楊廷和等舊臣要求他改換父母而引發瞭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世宗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後,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最終結束。
歷經三年半的大禮議,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之後嘉靖帝羽翼豐滿,並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瞭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後變得獨斷獨行。大禮議加強瞭皇權專制,促成瞭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
從此再也沒有官員敢非議皇帝的意見,皇帝依然年輕,但是他的無上權威已經沒人再敢質疑。從毫無根基的藩王到雷霆萬鈞的帝王,嘉靖帝轉變得非常出色。
大禮議使得楊廷和與嘉靖帝兩人徹底決裂,楊廷和後被削官為民,嘉靖帝在理論和禮儀上終於為自己樹立瞭正統地位;在權力上終於獨攬乾綱,威懾群臣。除強化瞭皇權外,還產生瞭許多其他嚴重後果。由於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於議禮,因此幹擾、沖擊、擾亂瞭政治、經濟的進步性改革;由於隻要順著嘉靖帝的意願議禮有功,便可飛黃騰達,甚至一躍而為巨卿宰輔,因此釀成諂媚之風;由於議禮兩派黨同伐異,勢不兩立,因此釀成黨爭之風。所有這一切都加重瞭朝政的腐敗,因此史傢說"吏治繁偽,兵政窳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
完善內閣
明太祖把宰相廢除瞭之後,一天不吃不睡要處理的國傢大事有400件,每天需要閱讀的文字可能是20萬左右。明太祖不得不使用一些學士來幫助他處理行政工作。一代一代演變到瞭嘉靖皇帝時,內閣制度才正式有模有樣:有名稱、辦公地點、下屬人員,內閣的所有大學士級別就從原來的五品或六品提升到瞭二品,甚至一品,比所有的五府六部官員們級別都高,所以到瞭嘉靖時期才最後形成瞭內閣制度。
推行改革
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瞭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理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內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贊美之聲。河南道禦史劉安說:"今明天子綜核於上,百執事振於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
明代名臣張居正在萬歷三年(1575年)以自己少年時的親身體驗,對嘉靖前期整頓學政的成就予以極高的評價。他說:"臣等幼時,猶及見提學官多海內名流,類能以道自重,不茍徇人,人亦無敢幹以私者。士習儒風,猶為近古。"
明人黃光升《昭代典則》載:"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
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李樂對嘉靖前期革除鎮守中官的積極作用給予的較為全面的評價,言道:"世宗皇帝繼統,年齡雖小,英斷夙成,待此輩不少假借。又得張公孚敬以正佐之,盡革各省鎮守內臣,司禮監不得幹預章奏。往瑾時,公卿大臣相見,無敢抗禮,甚有拜伏者。自張公當國,司禮以下各監局巨璫,見公竦息敬畏,不敢並行並坐,至以"張爺"呼之,不動聲色,而潛消其驕悍之心。蓋自漢唐宋元以來,宦官斂戢,士氣得伸,國體尊嚴,未有如今日者,誠千載一時哉!"
嘉靖帝和張璁、方獻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問題上也達到瞭共識,下令永遠廢除此制,《明通鑒》編纂者說:"安昌伯錢維圻卒,其庶兄維垣請嗣爵,下吏部議。尚書方獻夫等言:"外戚之封,不當世及。"歷引漢、唐、宋事以證。璁以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詔:"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終其身,毋得請襲。"自是,外戚遂永絕世封。"
明代史學傢何喬遠《名山藏》總結嘉靖前期"勵精化理,湔濯海內觀聽,挈清政本,杜塞旁落,奮武揆文,網羅才實。至於稽古禮典,取次厘毖一切,創必表章,軼往憲來,赫然中興,多孚敬(張璁)所翼贊。" 何喬遠認為嘉靖前期出現的國傢中興是得益於首輔張璁推行的改革。
由於在張璁之後的閣臣中無人能夠擔當繼續推行改革的重任。於是,明朝又進入瞭新一輪的因循敗政之中。嘉靖十八年後,嘉靖帝從銳意進取轉向消極荒殆,在嘉靖後期,海瑞於嘉靖四十五年亦言:世宗"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
宰輔 楊廷和、蔣冕、毛紀、費宏、張璁、賈詠、楊一清、謝遷、翟鑾、方獻夫、夏言、顧鼎臣、嚴嵩、許贊、張治、李本、徐階、袁煒
名將 俞大猷、胡宗憲、戚繼光、譚綸、湯克寬、周尚文
太監 黃錦:初任朱厚熜伴讀。世宗期間掌司禮監、東廠。稱其為"黃伴",頗受信任。權勢強大,但能自我約束的一個太監。
孫洪:禦馬監太監。成化十三年入宮。此人清廉奉公。
畢雲:提督東廠。辦事清廉、勤勞謹慎。
孫彬:內官監太監。此人好學,善於楷書。
在位年號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的年號,明朝使用嘉靖這個年號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最長的是明神宗萬歷帝一共48年)。
軍事
"禦外侵,修邊墻;抗倭寇,安海疆",是嘉靖帝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修邊墻是補修長城和防禦工事,主要對付北方的俺答、把都兒等;抗倭寇、安海疆,則是清剿倭人海盜、安定東南沿海地區,民族英雄戚繼光由此聲震海外。
蒙古
明中葉,蒙古韃靼部興起,統一瞭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時勢力強盛,屢次率軍騷擾內地,當時明朝邊將為保官升職,將諸邊軍糧大半賄賂瞭當朝內閣首輔嚴嵩。以致軍士饑疲,無力抵抗蒙古韃靼部的騷擾。同時駐在邊關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瞭將領們克扣軍糧,另一方面厭惡瞭頻繁的戰鬥,因此經常爆發邊卒嘩變。攪的明朝的北邊幾乎沒有安寧過。特別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燒殺搶掠數日,滿意而去,史稱"庚戌之變"。
抗倭
在東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虛,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僅有原額的三分之一,戰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盜大舉進犯。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所以,嘉靖帝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東南沿海倭患最為嚴重的時期。雖然最後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並湧現瞭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成功捍衛瞭帝國海疆安定,有力打擊和撲滅瞭倭寇侵擾和海盜瘋狂掠奪行為。
經濟
嘉靖帝執政的近46年,是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的時期,"一般認為是一個經濟非常活躍的、農業技術和生產發展的、紡織品和手工業生產大規模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文化繁榮和思想活躍的時期,"開瞭晚明和清代嚴密的、批判的學問的先河。"。
"恤士民、賑災荒",即體恤民情,減輕人民負擔,減免賦稅,賑濟災荒。嘉靖在位46年中,減免賦稅、賑濟災荒45年、100餘次。在依律量刑上,嘉靖嘗諭輔臣:"近連歲因災異免刑,今夏當刑科三覆請旨。朕思死刑重事,欲將盜陵殿等物及毆罵父母大傷倫理者取決,餘令法司再理,與卿共論,慎之慎之。
"振災耕,勵蠶桑",嘉靖帝曾親自到南郊耕田勵農,皇後親自到北郊養蠶,並舉行瞭盛大的儀式,嬪妃、宮女們都參加瞭。
"振經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在嘉靖年間,貿易市場發展瞭,就連醫生與藥店也分營瞭,稅務在國計民生中有瞭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匠役的勞動力可以用銀兩抵換,這是低級形態的勞動市場。嘉靖還親令朱裳總理河道,采納瞭曾省吾《修堤防疏》和《天下郡國利病疏》。
文化
文化繁榮
"興土木,修殿堂;興文化,建學堂",既修瞭勞民傷財的宮殿、陵墓,又修瞭維護朝廷秩序的內閣閣房,同時近30次撥款修建書院。嘉靖重視發展教育,尊重孔子及孔子門生,在全國各地興建書院。嘉靖重視文學藝術,諭示勘刻《三國志通俗演義》和《忠義水滸傳》,使當時的白話小說和戲劇傳奇創作得到瞭繁榮。此外,嘉靖皇帝的文學素養較高,他的詩詞寫得較好,是歷代帝王少見的。重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人們習慣於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副本。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明實錄》等大量文獻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典,並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嘉靖帝巡訪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火災之後,嘉靖皇帝萌生瞭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後下落不明。
社會
更定祀典
嘉靖皇帝好標新立異,較少保守思想,強化君權、樹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開始進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正祀典活動。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號,恢復"至聖先師"稱號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舉措陸續實施。雖然這些與政治、經濟改革關系極小,但卻是嘉靖皇帝敢於變更祖制的結果。
嘉靖帝在改正祀典中,將朱元璋制定的關於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項規定改動瞭。這無疑動搖瞭祖制不得變動的陳腐觀念,一定程度上為改革活動的開始清除瞭思想障礙。
改造北京城
嘉靖帝在對北京城的改造中,很多地方都體現出這位年輕皇帝對禮儀的顛覆與再造。嘉靖初年還在四郊新建瞭地壇、日壇、月壇。他將敬萬神的天壇改為隻敬天神,並興建地壇、日壇、月壇,整個北京城被放置於一幅八卦圖之中:南側為天屬乾卦,北側為地屬坤卦,東側為日屬離卦,西側為月屬坎卦。癡迷於道教的嘉靖還在皇城內大規模營造道教宮觀,遺憾的是絕大多數宮觀沒有保存到今天,如位於今天中海以西的國務院機關辦公地,就曾經是嘉靖皇帝興建的一組稱為"大光明殿"的道教建築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決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遺址,四面環繞修築京城外郭城。最初規劃的外城長七十裡,東西十七裡,南北十八裡,設城門十一座、敵臺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門外和通惠河設置水閘兩處,其他低窪地帶設置水關八處。由於工期浩大,在嚴嵩的建議下改為先修築南面,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許可。後因用兵頻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災後將財力物力集中於宮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沒有再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築外城各城門的甕城。
宗室管理
嘉靖皇帝為解決長期困擾明王朝的宗藩問題而頒佈實施的《宗藩條例》更是嘉靖朝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朝的宗藩制度始於建國初期,在這個制度下,宗室傢族世代承襲,隻享受優厚的待遇,但卻無所事事,成為由朝廷供養的一群寄生階層。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生齒日繁,人數不斷擴大,朝廷的負擔也就日益加重。洪武時,山西惟封晉王一人,到世宗時劇增為兩萬餘人;朝廷所支付的祿米也由每年1萬石,增至87.2萬餘石。明王朝背上瞭沉重的負擔,越來越無法忍受。面對嚴重的"宗藩"問題,嘉靖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企圖予以解決。其中收效較為顯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頒佈實行的《宗藩條例》。它一方面限制諸王宗藩的請封活動,另一方面減少親王的祿米,規定瞭數十條具體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瞭宗室貴族勢力的膨脹,略為減輕瞭朝廷的財政負擔。嘉靖皇帝實施的改革措施,為萬歷初期張居正全面推行改革進行瞭準備。
信奉道教
嘉靖帝信奉道教、敬鬼神,這與他從小生長的環境關系密切。荊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頭,嘉靖帝的父母也尊信道教,耳濡目染對嘉靖帝的影響不言而喻。嘉靖帝個性很強,認定的事大多難以改易,他不僅本人信道,當上皇帝以後,還要全體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發財,敢於進言勸諫者輕則削職為民,枷禁獄中,重則當場杖死。嘉靖帝時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官至禮部尚書,陶仲文還一身兼少師、少傅、少保數職,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嘉靖帝迷信丹藥方術,他派人到處采集靈芝,並經常吞服道士們煉制的丹藥。為滿足自己修道,嘉靖帝數次遴選民女入宮,每次數百名。嘉靖帝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帝命宮女們清晨采集甘露兌服參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宮女病倒。宮女們忍無可忍,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差點將嘉靖帝勒死,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宮女弒君的"壬寅宮變"。特別是經"壬寅宮變"幸得未死,從此移居西苑,設醺煉丹,迷信道士邪說,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回大內,法紀逐漸松弛。另在宮內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使得國傢財政危機愈益深重。
嘉靖帝任用道士,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然後讓道士燒掉, 企圖讓神仙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一個叫藍道行的道士,平生最恨奸臣嚴嵩,借助這個機會向嘉靖帝傳達瞭"奸臣如嚴嵩,忠臣如徐階"的字樣,最終使權臣嚴嵩落馬,而嚴嵩之前是嘉靖帝最喜歡的臣子,藍道行也借助這一事件得以登上《明史》。
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十幾個宮女以楊金英為首,決心要害死嘉靖帝。一天夜裡,她們找到嘉靖帝的宿處,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按住他,用繩索勒住他的脖子,不料慌亂之中,把繩索打成瞭死結,費瞭九牛二虎之力,也勒不死嘉靖帝,其中兩個妃子一看事態不妙,就扔下瞭其他宮女,向皇後報告,想以此得以寬侑。皇後立即帶人救下瞭氣息奄奄的嘉靖帝。可憐以楊金英為首的這些宮女,包括那兩個向皇後打報告的妃子都被處以極刑。
事後,嘉靖皇帝便搬到西苑的萬壽宮,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寢宮裡。
海瑞罵嘉靖
嘉靖四十五(1566)年,時任戶部主事(正六品)海瑞上《治安疏》,嚴厲批評嘉靖帝妄想長生,無父子、君臣、夫婦之情,稱"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稱如皇帝"一旦翻然悔悟,日禦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嘉靖帝大怒,命左右"趣執之,無使得遁",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在旁說:"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嘉靖帝默然,留中不發數月。
海瑞罵皇帝那一年是嘉靖四十五年的春天,嘉靖帝是這一年冬天死掉的。嘉靖帝老瞭,當時徐階也起瞭重要作用。嘉靖本來要殺海瑞的,徐階說:海瑞是想當比幹,皇帝想成全他一個忠臣的名聲嗎?嘉靖皇帝說:"此人可方比幹,第朕非紂耳"。就把海瑞關在監獄裡10個月沒理他。
傢世
祖父: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祖母:孝惠皇後邵氏(追尊)
父:(追尊)睿宗獻皇帝朱祐杬
母:(追尊)慈孝獻皇後蔣氏
後妃
皇後(4位)
孝潔肅皇後,陳氏,原配妻,流產血崩而死。初謚悼靈,後改謚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後",合葬永陵,祔廟;
廢後張氏,初為順妃,陳皇後死,繼立為皇後。後來廢死冷宮。無謚;
孝烈皇後,方氏。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德嬪,晉德妃。嘉靖二十七年在坤寧宮大火中遇難。謚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世宗遺命祔廟,但穆宗以孝潔元配故,未祔太廟,移主弘孝殿,葬永陵;
孝恪皇後,杜氏,明穆宗生母,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康嬪。晉康妃。崩,謚榮淑康妃。穆宗即位,尊謚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後",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
皇貴妃(3位)
閻貴妃(?--1541),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麗嬪。嘉靖十二年八月生皇長,十三年晉麗妃,十五年晉貴妃,十九年病死。
贈皇貴妃,謚曰榮安惠順端僖。世宗對她母子二人的去世頗為傷感,在當年晉封瞭所有為他生育子女的後宮妃嬪。與王貴妃、鄭賢妃等六位妃子、二位太子合葬於明十三陵的"世宗賢妃墓"。
王貴妃(?--1553),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莊嬪,十五年生皇次子,晉昭妃。十八年因兒子立為皇太子,次年正月晉為皇貴妃。三十一年太子病故,次年她亦死,推測年40歲上下。謚曰端和恭榮順溫僖;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即"世宗賢妃墓"。
沈貴妃(?--1581),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僖嬪。晉宸妃、晉貴妃,十九年正月封皇貴妃。撫養曹端妃的第二個女兒寧安公主。萬歷九年病死,年60多歲,謚曰莊順安榮貞靜皇貴妃。葬於悼陵。
貴妃(3位)
馬貴妃,謚曰榮安貴妃。生平不詳,封號見於《明書》;
文貴妃,入宮時間不詳,初封敬妃,後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六十大壽前二日(一說前三日)晉封貴妃,與尚壽妃同時冊封。其父加封指揮同知。於萬歷年間去世,謚曰恭僖貞靖貴妃,葬悼陵。資料見《萬歷野獲編》卷29、卷30 。
周貴妃,生平不詳。《世宗嘉靖實錄》卷241載:嘉靖十九年九月甲寅"葬貴妃周氏於孝潔皇後陵次",推測她最遲在嘉靖十九年就已經去世。葬於明十三陵"世宗賢妃墓"。
妃(41位)
(一)以下17位妃,見《明史》、《明書》、《國榷》、《世宗實錄》、《昌平山水記》、《宛署雜記》等史料:
文恭妃(?--1532),她是嘉靖元年朝廷為世宗皇帝大婚、在民間大規模選美時的前三名,封恭妃。後因罪被軟禁。十一年憂傷而死,世宗下令葬禮一切從簡。謚曰悼隱恭妃。
鄭賢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首,封賢嬪。十五年死,約20歲出頭。謚曰懷榮賢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即"世宗賢妃墓"。
沈安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為安嬪。十五年進封為安妃,無出,卒年不詳。(參見《明書》、《宛署雜記》)
盧靖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為和嬪。十六年生景恭王朱載圳,晉靖妃。她在萬歷年間以高齡去世,葬於悼陵
曹端妃(?-1542),生常安公主、寧安公主。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發生"壬寅宮變",她受誣陷,被方皇後借機以凌遲酷刑處死。
尚壽妃(1549-1610),原為宮女。嘉靖四十年13歲時被皇帝臨幸,是世宗晚年很得寵的妃子之一。嘉靖四十五年,世宗和她玩過傢傢,在帳子裡放焰火,結果引起火災,把毓德宮給燒瞭,但皇帝沒有怪罪她,還於當年八月冊封她為壽妃。幾月後世宗亦病死,輿論因此把皇帝的死歸罪於她。她死於萬歷三十八年,年62歲。
楊榮妃(?-1566),原為宮女,得世宗臨幸,還未及冊封,她就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大火中為保護皇帝和尚壽妃遇難。追贈為榮妃,謚曰恭淑安僖榮妃,葬禮按皇貴妃規格的四分之一辦理,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的"世宗賢妃墓"。其父兄皆得恩賞;
江肅妃,嘉靖十五年封恭嬪,次年生潁殤王朱載(土啇),十九年晉肅妃。
包宜妃,生平不詳。《明穆宗實錄》隆慶三年九月記載"己卯,世廟懿妃趙氏薨,命治喪禮儀殺宜妃包氏三之二。"據此推測她最遲在隆慶三年(1569年)已經去世。
趙懿妃(?--1569),嘉靖十六年生皇六子戚懷王朱載沴,十九年晉懿妃。隆慶三年九月病死,不知何故,明穆宗嚴令她的葬禮從簡,其規模隻有包宜妃的三分之一;
陳雍妃(?--1586),嘉靖十六年封雍嬪,八個月後生薊哀王朱載?。十九年晉雍妃,次年生歸善公主。萬歷十四年去世。
馬貞妃,嘉靖四十五年六月薨,賜謚曰榮安。葬天壽山之陵次,喪葬禮儀同閻貴妃。史料見《昌平山水記》。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的"世宗賢妃墓"。
趙榮妃,生皇八子均思王朱載(土夙),其他事跡不詳;
張德妃,生嘉善公主,謚曰榮昭德妃;
楊淑妃,謚曰端靜恭惠淑妃。
王麗妃,謚曰恭僖麗妃。
徐永妃,謚曰端惠永妃。
(二)以下24位妃子的名號見《宛署雜記》或《明書》,葬於北京西郊的金山妃子墓,生平謚號不詳:王靖妃、於宜妃、宋宜妃、王宸妃、褚晏妃、褚靜妃、張常妃、王莊妃、彭安妃、杜莊妃、王康妃、張和妃、高和妃、高安妃、張安妃、王徽妃、張淑妃、王貞妃、陳靜妃、王懷妃、何睦妃、耿平妃、吳定妃、李順妃。
嬪(31位)
(一)嘉靖十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欲仿古禮為九嬪之選,在民間選美,冊選如下九嬪:鄭氏為賢嬪、方氏為德嬪、王氏為莊嬪、閻氏為麗嬪、韋氏為惠嬪、沈氏為安嬪、盧氏為和嬪、沈氏為僖嬪、杜氏為康嬪,時年在14-18歲之間。其中的8人後來分別晉為皇後、皇貴妃、妃,隻有1人未得晉封。
韋惠嬪,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事跡不詳。
(二)如下6嬪,名號見《國榷》:
王寧嬪(?--1542),入宮途徑、封嬪時間不詳。據說她是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的主謀之人(待考證),被方皇後下令凌遲處死。
李敬嬪,由其父自薦、未經挑選而直接入宮,嘉靖十四年二月冊為敬嬪,無出;嘉靖二十四年九月,其妹又被哥哥獻入宮,位份不詳。
趙榮嬪;盧靖嬪;江恭嬪;任順嬪。
(三)如下25嬪,俱葬金山。名號見《宛署雜記》 縣始墳墓:莊嬪王氏、惠嬪韋氏、常嬪陳氏、常嬪李氏、裕嬪王氏、懷嬪王氏、禦嬪黃氏、宛嬪趙氏、常嬪馬氏、常嬪劉氏、常嬪楊氏、常嬪張氏、康嬪劉氏、常嬪傅氏、常嬪張氏、常嬪劉氏、昭嬪張氏、常嬪武氏、寧嬪郭氏、靜嬪田氏、安嬪孟氏、麗嬪宋氏、和嬪任氏、常嬪高氏、常嬪王氏。
子女
皇子
長子朱載基(1533-1533)(《弇山堂別集》作朱載填),是明世宗朱厚熜庶長子,母閻貴妃。朱載基在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出生,兩個月後十月十日去世,追封謚號哀沖太子,葬西山。
二子朱載壡(1536-1552),是朱厚熜庶次子,母王貴妃。朱載壡在嘉靖十五年出生,嘉靖十八年立為太子,嘉靖三十一年去世,年十七歲,追封謚號莊敬太子,葬西山。
三子朱載垕(1537-1572),母杜皇後,封裕王,後繼位為皇帝,即明穆宗;明穆宗朱載垕為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其母親杜康妃失寵於世宗,且其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不理朝政。朱載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於十三陵昭陵,後傳於位朱翊鈞。
四子朱載圳(1537—1565),與明穆宗朱載垕同歲,僅小一月,母靖妃盧氏。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封景王,嘉靖四十四年正月死於德安(湖北安陸)王府,無子撤藩,謚恭。
五子朱載??(1537-1538),母江肅妃,出生一天就夭折,死後追封為潁王,謚曰殤。
六子朱載<戞鬥土>,母趙懿妃,封戚王,謚戚懷王。
七子朱載?,母陳雍妃,封薊王,謚薊哀王。
八子朱載<土夙>,母趙榮妃,封均王,謚均思王。
公主
常安公主(1536-1549)朱壽媖,曹端妃所生。嘉靖十五年八月戊戌日生,九月十五日嘉靖帝賜名壽媖。嘉靖二十八年七月去世,終年十四歲,未下嫁,嘉靖帝為此輟朝一日,詔治喪如歸善公主例。
思柔公主(1538—1550)朱福媛,母王徽妃,逝於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年僅十二歲,逝世後追封為思柔公主。
寧安公主(1539-1607)(《國榷》作成平公主)名朱祿媜,明朝公主,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女,曹端妃所生,後母沈貴妃。在母親曹端妃死後,朱祿媜由庶母沈貴妃撫養成人。嘉靖三十四年,公主下嫁李和,生子李承恩。後累進大長公主。有同母姐妹常安公主朱壽媖。
歸善公主(1541-1544)朱瑞嬫,母陳雍妃。嘉靖二十年正月六日生,二十三年薨,年四歲。追冊,葬祭視太康公主(朱秀榮)。
嘉善公主(1541—1564年)朱素嫃,明世宗女,母德妃張氏。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主下嫁許從誠。公主逝世於嘉靖四十三年。
世宗死後葬於永陵。永陵的營建在世宗皇帝登上皇位後的第十五個年頭,系其在位時營建的"壽宮"。但其卜選陵址卻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後陳氏去世之時。當時,世宗命輔臣張璁及兵部員外郎駱用卿等人為陳皇後選擇陵地。同時,他也在秘密地為自己的陵地做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