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犢 振德中學校長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林散之
別名:三癡、左耳、江上老人
國籍:中國
出生地: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89年12月6日
職業:詩人、書法傢、畫傢
主要成就:“草聖”、“詩書畫三絕”
代表作品:草書《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
字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
早年經歷
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林散之的父親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誠厚、無意功名的讀書人,其個性與學養對林散之有直接的遺傳與影響。
林散之三歲即喜寫寫 畫畫,五歲能對物寫生,六歲入塾讀書。自此至十三歲,七年間讀完《百傢姓》《千字文》、有關孔孟言論的經典及《左傳》《古文觀止》《詩經》《毛詩》《唐詩》等,又習作文、屬對、作詩,習字則從描紅入手,繼臨顏、柳名碑,十二歲已能為鄰居寫春聯。課餘又寫生,或鉤摹《繡像三國演義》《繡像水滸傳》中人物,大膽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頑皮,童年時鬧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歲時其父病故,傢庭生活艱難。此後,他發奮求學,先從和縣陳姓廩生讀書,繼去南京從張青甫學畫人像。
十六歲時因瘡疾返鄉。詩文請教廩生范柳堂,書法從師范培開,並習武強身,十八歲應聘在和縣姐丈傢教書,並從張栗庵學詩及文辭,盡讀其藏書,書法亦獲其指授。
十九歲娶趙姓女,次年,趙氏病故。二十一歲時大病垂危,幸張師精醫道,獲救。二十二歲被全椒富戶盛傢選為婿,妻盛德粹賢淑達理,善治傢,使其專心文藝,相伴數十年,感情甚篤。
林散之二十三歲時分得祖產水田近四畝,宅後山地數畝和原住房十間。又購周圍荒崗,辟為果園,並植大量樹木,名其居日“
散木山房
”。是時,其詩書畫已頗有名聲。二十六歲時,他著手編著《山水類編》,至二十九歲時完稿。三十二歲時,經張栗庵介紹,辭去教書工作,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至三十四歲,因傢中經濟困難,還鄉,仍教書。當年秋,傢鄉水災,他挺身而出,義務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擁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歲。遵黃賓虹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作萬裡遊,得畫稿八百餘幅,詩近兩百首。次年撰成《漫遊小記》,連載於上海《旅行雜志》。
1936年遊虞山、揚州等地。
1937年遊黃山,得詩十六首,畫稿若幹幅。1938年,傢鄉為日寇侵占,林散之舉傢逃難,數年間,隨身攜詩稿、碑帖與筆墨紙硯,流浪中仍作詩書畫不輟。
1945年抗戰勝利,他不勝慨嘆,曾作詩十九首記之。
解放後,林散之於1951年被選為江浦縣(今浦口區)人代會常委,作為國傢幹部在江浦工作、生活瞭12年。其間於1956年出任江浦縣副縣長,1958年當選為南京市政協常委,1959年當選為江蘇省政協 委員
1963年,他正欲退休時,江蘇省國畫院聘其為專職畫師,遷居南京,與畫傢錢松喦同住一幢兩層樓房,林宅在樓下。從此,專心書畫創作,成果日豐。
1966年林散之69歲時,夫人病逝,林悲拗萬分,頓使雙耳失聰。是年,“文革”運動爆發,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來往於南京、揚州、烏江兒女間,如此經歷瞭7年的流浪生活。
1970年春節除夕,他在烏江鎮浴池洗澡,不慎跌入開水池中,全身嚴重燙傷,救治4個月始愈,右手五指粘並,幸被搶救瞭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執筆,因自號“
半殘老人
”。1972年,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國》日文版雜志擬編發“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特輯。評選中,他的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書名初震。是時他75歲。
次年元月,《人民中國》第一號出版,其作品單獨列於特輯首頁,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
此後,日本書道界的訪華團體來中國,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為榮,對其書推崇備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
1975年,他應榮寶齋之邀去北京,以其詩集《江上詩存》手稿奉請趙樸初、啟功教正。趙為作頌詩,啟功為撰序文,給予極高贊譽。4年後,南京教師進修學院為之刊印3000冊,從此流傳海內外!
由於林散之在藝術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重大的社會影響, 1978年,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書名大震後,他創作更勤,應人索請或參加展覽,大量作品流傳四方。全國第一、二、三、四屆書法展,他均出以精品。此外,1980年,先後在南京、合肥舉辦個人書畫展,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件。
1982年,又在南京舉辦其祖孫三代書畫展。
數年間,林散之又創作瞭多幅巨制。如1980年他83歲時以丈二宣整幅作草書橫披《自作詩·論書》,雄肆蒼渾。
1987年他90歲時又以丈二宣整張作行草書條幅《自作詩·看長江大橋工程》,端秀蒼勁。同年又為峨嵋山重修金頂書“
金頂
”二字,字徑約二尺。又為福建媽祖廟以隸書寫“和平女神 海峽之島
”8個大字,每字均用整張四尺宣寫成。其巨作之雄風雅韻,感人至深,嘆為觀止。當代草聖
1984年5月15日,日本書道訪華團拜訪林散之,團長、日本書壇巨孹青山杉雨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為贈。同年,北京《瞭望》 周刊四十七期發表《草聖遺風在此翁》評介文章。林散之“
當代
草聖”之稱從此傳頌四方。林散之暮年患腦動脈及全身主動脈硬化,多次住院療養,每當稍有好轉,他便吟詩或作書、作畫。
1988年91歲時,他向故鄉江浦縣(浦口區)捐獻歷年書法精品170件、畫四十幅及所藏古硯兩方,江浦縣為建書畫陳列館於求雨山。
第一草書
“第一草書”指的是“林散之第一草書”。全稱是《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簡稱為《中日友誼詩》。
“林散之第一草書”是“草聖”林散之1975年3月為日本書法代表團訪華專門創作的草書手卷,由於特殊原因沒有送出,成瞭林散之的自存之稿。國內僅存3幅,此作最好。專傢鑒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王”,堪稱國寶。林散之第一草書,反映瞭中國近 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見證瞭中日兩國書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衛瞭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中國著名鑒定傢蕭平、中國書畫收藏傢協會會長蘇士澍、中國國傢文物局局長孫軼青、上海市收藏傢協會會長吳少華等等 60多位專傢名傢評價解析。中央電視臺、《中國收藏》、雅昌網等 80多傢媒體報道,《江蘇藝術網》開辟專題《國寶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會、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後人聯合將這幅作品出版成書《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在全國發行,以此紀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
極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決定瞭林散之第一草書的市場價格,不是看尺寸談價格,而是按質按件來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來計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書價格的幾十倍,還可能更高。估價林散之第一草書這類頂級藝術品,應該站在人類藝術的頂峰,超越民族,超越膚色,超越語言,超越國界。林散之第一草書是華夏中國的,也是世界人類的。
大器晚成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
林散之紀念館鎮館之寶《自作詩 論書一首》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專心致志,積學厚,涵養富,不僅其書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誠和在詩主義辭及繪畫等多方面的成就,滋養瞭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也正因為其書具有超凡脫俗的境界、深邃雋永的意韻,才能使書界中人對之品賞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認識愈深。而認識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嘆服之情,可以說,他的書法藝術中蘊涵著其人之真、詩之韻、畫之意。這是我們在解讀林散之書法時不可不知的。
生天成佛
合並圖冊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進一步惡化。他自知命數將盡,一天上午起床後突要紙筆,寫下“
生天成佛
”四字。至12月6日,與世長辭,終年92歲。林散之先生為何會葬在采石磯呢?一是林散之先生終身欽慕李白的人品和才藝。1982年清明節,林先生曾為遲逝的盛夫人題寫過一篇墓記:“翠螺山色陽晴變,揚女潮聲近近連;身後一杯平靜土,共君永此傍青蓮。”(翠螺山即采石磯,李白為青蓮居士)。把墓地選正在太白樓之側,取詩仙為鄰,詩書兩絕,成萬世嘉話;二是林散之本籍為安徽和縣烏江,出生於南京江浦烏江(此烏江即項羽自刎處,兩個烏江雖分隔兩省,其實隻相距13公裡),取采石磯隔長江工具相望。林散之生前曾十數次登臨采石磯,尋訪前人遺址,面臨滾滾長江,遙望傢鄉,寫生做畫,抒情賦詩,情無所系。采石磯正在林先生心外屬其傢鄉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