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何承天
出生地:東海郯(今山東郯城 )
所處時代:南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時間:370年
去世時間:447年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學傢、無神論思想傢,東海郯(今郯城 )人。五歲喪父,賴母徐氏撫孤成人。何承天自幼聰明好學,諸子百傢,莫不博覽,幼年從學於當時的學者徐廣。歷官街陽內史,禦史中丞等。世稱何衡陽。元嘉時為著作佐郎,撰修宋書未成而卒。承天通覽儒史百傢,經史子集,知識淵博。精天文律歷和計算,對天文律歷造詣頗深。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歷法疏漏不當。奏請改歷,稱《元嘉歷》,訂正舊歷所訂的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於宋、齊及梁天監中葉,在我國天文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論周天度數和兩極距離相當於給出圓周率的近似值約為3.1429,對後世歷法影響很大。兼通音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彈箏,復擅弈棋。他運用當時所能達到的自然科學水平,進行反佛的理論鬥爭,在形神問題上批判“神不滅”的唯心主義理論,反對因果報應說。 宣揚無神論。他還熟知歷代朝典,曾奉命撰修《宋書》,書未成而卒。
何承天的母親徐氏是東晉大學問傢徐廣的姐姐,因此,他雖然五歲喪父,但從小仍受到瞭良好教育。經史百傢、各種書籍,無所不讀。而立之年,何承天做瞭南蠻校尉桓偉的參軍。但不久桓偉的弟弟起兵反叛,何承天怕受牽連,辭職回到瞭他叔叔何肹做縣令的益陽。東晉末年他曾出任瀏陽縣令、太學博士。南朝宋時,他出任荊州刺史謝晦諮議參軍、領記室。後入朝任尚書左丞。元嘉十六年(439年),任著作佐郎,撰國史。隨後,轉任太子率更令。元嘉十九年(442年),立國子學,以本官領國子博士,後遷禦史中丞。元嘉二十四年(447年),何承天升任廷尉,還沒到職,宋文帝又讓他改任吏部尚書,但由於在尚未正式任命之前何承天將這一任職泄露瞭出去,觸犯瞭朝規,被罷官免職。同年病死傢中。
政治思想
何承天為人耿直,執法不阿,頗具“威戎禦遠之略。”他任參軍時,當時鎮守姑熟的撫軍將軍劉毅騎馬外出,正碰上鄢陵縣吏陳滿射鳥,不小心,箭正朝著軍中主將射去。雖然沒有傷人,但劉毅卻要判陳滿死罪。何承天瞭解事情真相後,據理力爭,說明劉毅從輕處理瞭無意傷人的陳滿。劉宋政權建立後,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勢力強大,不斷南侵。元嘉十九年,因北魏侵邊,宋文帝向群臣征集意見,時任禦史中丞的何承天上《安邊論》,條陳“安邊固守”的抵禦方略。他認為,鑒於歷史經驗和敵我力量對比狀況,對付北魏這樣的強敵,既不能用“飲馬瀚海”的征伐,又不適於用“盛師連屯”的固守,隻能采取並修農戰的方針,“堅壁清野,以俟其來,整甲繕兵,以乘其敝。”為此,他提出瞭四條具體措施:一是“移遠就近,以實內地”,二是“浚復城隍,以增阻防”;三是“篡偶車牛,以飾戎械“;四是“計丁課仗,鐵使有闕”(《宋書·何承天傳》)。何承天的“安邊論”博引史實,論證精辟,集中地反映瞭他的政治思想,沈約稱之為“ 博而篤矣。”學術思想
何承天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天文學傢。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生於東晉海西公太和五年。他博學多才,曾在南北朝的宋朝任著作佐郎和太子率更令等官職。他繼承瞭舅父徐廣40餘年對日月五星的觀測記錄和研究資料,又繼續研究瞭40餘年。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創《元嘉歷》。此歷於元嘉二十二年頒行,行用到梁亡(公元509年)。當時的歷法采用 平朔來排歷譜,因此,日食常發生在晦日或初二。何承天提出應該不用平朔而用定朔排歷譜 ,使日食必定發生在朔望。這種方法受到墨守成規者的反對。古代歷法所使用的“上元積年 ”計算繁瑣,何承天創近距取元,在推算五星時各設不同的歷元,簡化瞭計算。他發明調日法,依據下面的不等式: a/b>an+cmbn+dm>c/d 式中:a、b、c、d、m、n均為正整數。例如,何承天為求與觀測密近的朔望月數據,選取26 /49為其日,以下餘數部分的強近似值,取9/17為弱近似值。他認為取n=15,m=1,則 (26×15+9×1)/(49×15+17×1)=399/752 為最符合他的觀測結果,即《元嘉歷》的朔望月長度為29又399/752日。調日法為後世廣泛采用。佛教思想
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何承天對佛教的神不滅、因果報應和空無思想作瞭大膽的批判,在思想史上產生瞭積極影響。當時,秦郡人慧林著《黑白論》,公開反對佛教的神學思想,受到瞭僧徒們的攻擊。為此,何承天先後寫出瞭《性達論》、《答宗居士書》、《報應問》等論文,支持慧林的觀點。何承天認為,精神不能離開形體而單獨存在,形體不存在,精神也就消滅瞭。他用“有生必有死”的觀點駁斥佛教的“神不滅”,他說“生必有死,形斃神散,猶春榮秋落,四時代謝,奚有於更受形哉?”(《性達論》)。針對佛教宣揚的“因果報應”,何承天依據當時的科學和常識,從“報應”違反事實,“來世”沒有根據、“無欲”是虛偽的欺騙三個方面進行瞭批判。他指出,日月運行,風雲雷電,都是自然現象,不是什麼神的指使。鵝隻吃青草,不吃葷腥,可最終要為人所食,燕子捕食飛蟲為生,人們卻都愛護它。所有這些也都是自然現象,也不是什麼神的指使。概括起來,何承天對佛教的批判有四個特點,一是他能利用一些科學上的成就進行批判;二是他不僅批判瞭佛教的“神不滅”、“因果報應”、“三世輪回”的思想,而且涉及佛教把世界看成“空無”的唯心主義觀點;三是他對佛教和中國傳統思想進行瞭對比,使人們看到外來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之間的不同;四是何承天論戰的對手大多是名人貴族,表現瞭他不畏權勢的鬥爭精神。重要貢獻
南朝宋時期,傑出的科學傢、思想傢、無神論者,何承天(公元370——447年)。他是個天文學傢,曾修《元嘉歷》,由於計算比較精確,使日月食和朔望更加相符,從南齊至梁初都沿用他的歷法。他喜歡博覽群書,通曉經史,肯鉆研、善思考。他善彈古箏,宋文帝劉義隆曾把一個用白銀裝飾的箏賜給他。何承天最突出的貢獻還是在音律方面,音樂界先輩王光祈先生曾給於何承天極高評價,說他發明的樂律計算方法是中國樂制史上的一大革命。人物著作
著作有《達性論》、《與宗居士書》、《答顏光祿》、《報應問》等。據<宋書>等記載,何承天曾將《禮論》800卷刪減合並為300卷。又說他自元嘉十六年起受命撰寫“國史”,他死後大史學傢裴松之“受詔續修何承天之《宋史》”,可惜何承天的史學著作沒有留下來。據載,何承天的著作有《禮論》、《分明士禮》、《孝經註》、《纂文》、《姓苑》等16種。著述,《隋書•經籍志》著錄文集20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衡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