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蘭 中國礦床學重要奠基人之一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汪曾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高郵市
出生日期:1920年(庚申年)3月5日
逝世日期:1997年5月16日
職業:散文傢、戲劇傢、小說傢
畢業院校:西南聯合大學
主要成就: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沙傢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代表作品:《受戒》《沙傢浜》《大淖記事》 《黃油烙餅》《葡萄月令》
求學經歷
1925年,汪曾祺入高郵縣立第五小學幼稚園學習。1926年秋,汪曾祺入縣立第五小學讀書。
汪曾祺
1932年秋、汪曾祺小學畢業考入高郵縣初級中學讀書。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南菁中學讀高中。
1937年,日本人占領瞭江南,江北告急。正讀高中二年級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別南菁中學,並輾轉借讀於淮安中學、私立揚州中學以及鹽城臨時中學,這些學校的教學秩序都因戰爭而打亂。汪曾祺就這樣勉強讀完中學。後戰事日緊,汪曾祺隨祖父、父親到離高郵城稍遠的一個村莊的小庵裡避難半年,他在小說《受戒》裡描寫過這個小庵。
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大學期間,汪曾祺與同學創辦校內的《文聚》雜志,並不斷在雜志上發表詩歌、小說。
解放前夕
1944年,為生活計,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觀音寺的一個由聯大同學辦的“中國建設中學”當教師,在兩年的教學期間,汪曾祺寫瞭小說《小學校的鐘聲》,重寫小說《復仇》。後由沈從文推薦給鄭振鐸在上海主辦的《文藝復興》雜志發表。此外,還寫瞭小說《職業》、《落魄》、《老魯》等。這期間汪曾祺與同在中國建設中學任教的施松卿相識,並建立瞭戀愛關系。
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上海,經李健吾先生介紹,到民辦致遠中學任教師兩年,直到1948年初春離開。這期間,寫瞭《雞鴨名傢》、《戴車匠》等小說。
1948年初春,汪曾祺離開上海到北京,與在北京大學外語系任助教的施松卿會合,臨時借住在北京大學。失業半年後,才在北京歷史博物館找到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報名參加“四野”南下工作團,在武漢被留下來參與接管文教單位,後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學當副教導主任,幹瞭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說集《邂逅集》,作為巴金主編的文學叢刊中的一種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復仇》、《老魯》、《藝術傢》、《戴車匠》、《落魄》、《囚犯》、《雞鴨名傢》和《邂逅》。5月,與施松卿結婚。
解放時期
1950年,北京市文聯成立。汪曾祺從武漢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
1954年,汪曾祺創作出京劇劇本《范進中舉》,後獲北京市戲劇調演一等獎。秋,調離北京市文聯,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任《民間文學》編輯。
汪曾祺
1957年,“反右鬥爭”開始後,他因這篇短文受到批評,但並未劃定為右派。
1958年夏,被補劃為右派,下放張傢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結束勞動,暫留農科所協助工作。
1961年春,農科所讓汪曾祺到設在沽源的馬鈴薯研究站畫一套馬鈴薯圖譜,可惜畫稿毀於“文革”中。
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瞭《羊舍一夕》。年底,汪曾祺調北京京劇團任編劇。
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這是汪曾祺的第二個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據滬劇《蘆蕩火種》執筆改編同名京劇,由北京京劇團演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觀看並接見瞭全體演職人員,祝賀演出成功。
1966年“文革”開始後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問題被關進“牛棚”,但1968年迅速獲得“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參與京劇《沙傢浜》的修改加工有貢獻,而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
晚年歲月
1977年,民間文學論文《花兒的格律》發表,這是汪曾祺“文革”後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汪曾祺深受鼓舞,創作熱情逐漸高漲。
1979年,小說《騎兵列傳》在《人民文學》第11期發表,這是汪曾祺在“文革”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合並圖冊
1980年,小說《受戒》在《北京文學》10月號發表。
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4月,《大淖記事》在《北京文學》發表。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連續發表,小說創作日趨活躍。10月,應高郵縣人民政府邀請,汪曾祺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訪問。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斷。1983年,汪曾祺的創作更趨活躍,在全國各地發表小說、散文、評論等近20篇。
1985年,在年初結束的中國作傢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黨。4月16日,汪曾祺隨中國作傢代表團赴雲南訪問。10月,應安格爾和聶華苓夫婦之邀,汪曾祺赴美國參加國際寫作活動,歷時三個多月。
1988年,小說無新作,間或發表些散文、隨筆。
1989年1月,《北京文學》與臺北《聯合文學》采取同步行動,同時出汪曾祺作品專輯。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寫散文《七十抒懷》。
汪曾祺
1991年5月,《蒲橋集》由作傢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故鄉高郵為背景的小說集《菰蒲深處》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應臺灣《聯合時報》邀請,汪曾祺赴臺參加“兩岸三邊文學問題座談會”。
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傢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終因搶救無效而不幸去世,終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