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黃郛 民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

黃郛 民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

中文名:黃郛

別 名:黃膺白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紹興上虞

出生日期:1880年

逝世日期:1936年

職 業:代理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國府委員

畢業院校:東京振武學校

主要成就:入同盟會參與上海光復、“二次革命”和護國之役、北伐戰爭

黃郛(1880-1936),字膺白,號昭甫,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百官鎮(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人。民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會會員,蔣介石盟兄弟,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畢業。曾任北伐軍兵站總監、上海特別市首任市長、外交總長、教育總長、新中國建設學會理事長、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參與過上海光復、“二次革命”和護國之役、北伐戰爭等事件。

早年在日本留學從而結識蔣介石、張群等人,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外交部長、教育部長、上海市市長等要職。1928年5月,日軍炮轟濟南,制造五三慘案,時任外長的黃郛事後被蔣介石免職頂罪。1933年秉承汪精衛授意,在華北推行對日本帝國主義屈辱妥協的外交方針,後遭到全國民意所指而被迫辭職。1935年托病避入莫幹山所謂“讀書學佛”的“隱居”生活。1936年9月,復任國民政府委員,同年12月6日病逝上海。

人物簡介

黃郛(1880~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紹麟,字膺白。早年留學日本,先後入東京振武學校和日本陸軍測量局地形科,加入同盟會。在日期間結識蔣介石、張群。

1910年畢業回國,在清廷軍諮府二廳、軍事官報局任職。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陳其美招往上海,參與上海光復,任滬軍都督府參謀長兼滬軍第2師師長、南京臨時政府兵部總監,委蔣介石為第5團團長,並與陳其美、蔣介石訂為“盟兄弟”。次年改任江蘇都督府參謀長,迎合蔣介石意,主動解散所部軍隊。“二次革命”失敗遭袁世凱政府通緝,後逃亡日本,經南洋後赴美國。1915年底,護國戰爭起,由美返國,在上海參與謀劃浙江反袁軍事。後定居天津,與北洋政客過往從密。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總統,受徐委托代編《歐戰後之中國》一書。

1921年出任北洋政府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代表團顧問。1923年2月入張紹曾內閣,署理外交總長,隨後又歷任高凌尉、顏惠慶內閣教育總長。1924年參加馮玉祥領導的北京政變,代理內閣總理,並攝行總統職權。至段祺瑞復出,被迫辭職。

1926年被蔣介石邀請南下。

北伐戰爭開始後,南下滬杭,為蔣介石反共“清黨”,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出謀劃策。爾後成為新政學系首領之一。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被任命為上海特別市市長。後北上說服馮玉祥、閻錫山附蔣。1927年武漢“七·一五事變” 後,蔣介石下野,隨同辭職。1928年1月蔣重新上臺,被任命為外交部部長。同年3月,黃郛負責處理第1次南京事件的善後事宜,同美國締結雙邊協定(其他諸國由其後任王正廷締結協定)。同年5月,濟南事件發生,黃郛在事件發生時正在濟南,但和蔣介石一起從當地離開,受到中國國內輿論指責。黃郛遂辭任外交部長。

其後,在野的黃郛支持張群的新政學系,並繼續著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退居上海和浙江莫幹山,在幕後為蔣介石獻計獻策 。1932年6月,在上海發起成立新中國建設學會,被推為理事長,提出以設計“廣義的國防中心之建設計劃”為學會職志。

1933年5月,受蔣之邀,任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於萬難時局下,對日簽訂《塘沽協定》。民憤大起,1935年(民國24年)春,遂辭任委員長並引退。

1936年9月,任國民政府委員。12月6日病逝上海。著有《歐戰之教訓與中國之將來》,《戰後之世界》等。

蔣介石為《黃膺白先生傢傳》所作的序言,當為黃氏之評:其“志足以懾強寇之氣,而勢不能弭鑠金之口,其忍辱負重,誠有非常人所能堪者。自來志士仁人,臨湯火而不避者易,受疑謗而不辭者難,當其困心衡慮,不計毀譽...樽俎折沖,功同疆場。”

必須購買  數據幀  離蓋  林東  還京樂  普福  機械師  缺氮  野心  大化甸  擁抱朝陽  依水  短臂  黑葉  凌廷堪  幹性肌膚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