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峒曾 明朝官吏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王僧辯
別 名:君才
國 籍:南朝梁
民 族:漢族
逝世日期:555年10月26日
職 業:將領、軍閥
主要成就:大敗侯景
官 職: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大司馬
封 爵:永寧郡公
號:雄信將軍
王僧辯(?—555年10月26日),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右衛將軍王神念次子,南朝梁名將。王僧辯初為湘東王蕭繹中兵參軍,後任平南將軍、左衛將軍、驃騎大將軍、尚書令等職。他智勇兼備,所經戰陣,多獲勝利。梁大寶二年 (551),蕭繹以他為大都督,領軍討伐興兵作亂的原東魏大將侯景,獲勝。王僧辯因功任征東將軍、江州刺史。承聖元年 (552),他與東揚州刺史陳霸先會師,水陸並進,攻破石頭城(今南京城西),大敗侯景。四年,在北齊的威逼利誘下,迎立北齊扶植的梁貞陽侯蕭淵明為帝,造陳霸先反對,陳霸先起兵10萬,攻入建康,將王僧辯擒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僧辯最初在北魏政權任職、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年)隨父王神念從北朝投奔南朝,出任梁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以後,隨著湘東王職位的調動,先後任過湘東王府行參軍、中兵參軍、府司馬等職,又代替柳仲禮為竟陵太守,號雄信將軍。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東魏降梁大將侯景與梁宗室蕭正德勾持。舉兵反叛,進攻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湘東王派王憎辯為大都督統領一萬軍隊赴救建康之危。救援軍到建康時,京城巳陷落,粱武帝亦蒙難而死。援軍軍資盡為侯景所有,王僧辮與少數幾個將領回到湘東王駐地江陵(今江陵縣),於是倍道兼行,向西投靠世祖。世祖以王僧辯為領軍將軍。
推舉蕭繹
梁武帝死後,其尚存的子弟,一個是侯景控制的皇帝蕭綱,還有是在侯景起兵時,被任命為北討大都督的蕭綸,此外即占據上流重鎮的湘東王蕭繹。蕭繹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欲爭皇位,但必須除去已逃至郢州(治武昌)被推為中流盟主的六兄蕭綸,因此他派王僧辯帶軍即日進逼郢州。當時,王僧辯因部下未全部集中,想等軍隊齊集後再發兵,引起湘東王的忌恨。王僧辯提出推遲發兵時,湘東王用刀砍傷王僧辯,並交付廷尉準備判刑。後來,當進攻蕭綸的軍隊不能攻克長沙時,湘東王才將王僧辯從獄中放出,派去指揮大軍。在王僧辯指揮下,湘東王的軍隊很快擊潰瞭蕭綸軍隊,王僧辯也恢復瞭領軍將軍。
蕭綸軍被擊潰不久,侯景帶軍沿江西進,攻取瞭江州、郢州,準備西上進攻蕭繹。當時,侯景的水軍“號二十萬,聯旗千裡,江左以來,水軍之盛未有也。”在與侯景交戰中,王僧辯充分發揮瞭其指揮才能。他首先帶軍屯居巴陵城與侯景軍對峙,以靜對動。侯景不斷派軍輪番攻城,都被王僧辯指揮大軍采用火陣、圍長柵列舸艦等辦法擊退,大將任約也被擒。侯景見巴陵城久攻不下,大將又被擒,隻得燒營夜遁。王僧辯在取得巴陵城守衛戰勝利後,帶軍乘勝沿江東下進攻侯景,很快收復江州和郢州,並直指建康,在建康城外,王僧辯與陳霸先軍隊匯合聯營進逼侯景。侯景帶軍出戰,與王陳聯軍大戰於建康城北。聯軍又兵分兩路,派強弩2000張進攻石頭城西,很快攻陷石頭城,並入居臺城。侯景戰敗東奔,與心腹數十人乘船逃往海上,其黨徒有的投降, 有的北奔,建康復歸梁軍。逃往海上的侯景被其部下殺死,給江南人民帶來災難的侯景之亂最終被平息。戰後,蕭繹即帝位,是為梁元帝。王僧辯因功被封為司徒、侍中、尚書令,永寧郡公,食邑5000戶。
侯景之亂被平定不久,湘州境內又發生叛亂。陸納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貴,盡收其軍資,李洪雅等也率眾響應陸納,梁內亂又起。蕭繹急派王僧辯、陳霸先分任東西都督,帶軍平叛。最初,王僧辯畏於叛軍士卒驍猛,不敢輕進,隻是聯城進逼,後乘叛軍無防備之機,指揮水陸兩路軍進攻,將叛軍逼到長沙城內,湘州叛亂很快被平息。王僧辯帶軍回鎮建康。
擁立蕭淵明
在平定侯景之亂前,梁元帝蕭繹曾向西魏稱臣,既稱帝便不再稱臣,並要求西魏歸還所侵占去的梁、益等州和襄陽等地。當時,西魏的實權掌握在大臣宇文泰手中,他在據襄陽的蕭詧的請求下,派軍進襲江陵。城破後,梁元帝被執處死。江陵城破後,王僧辯、陳霸先在建康擁立梁元帝子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王僧辯以擁立之功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江陵陷落後,郢州刺史陸法和以郢州(治武昌)投降瞭北齊,北齊又捎信給王僧辯,認為蕭方智年幼,梁朝處在多事之秋,應該推立長君,寒山被俘的蕭淵明年齡較大,又是梁武帝的親侄子,推他做皇帝較為適宜。實質上是謀求通過扶植傀儡皇帝,使梁國成為附屬國。這種要求遭到王僧辯等人的拒絕。北齊於是派高歡第七子高渙領兵護送蕭淵明過江。由於王僧辯無力抵擋高渙的大軍,隻得要求立蕭方智為太子,得到蕭淵明同意後,迎立其即位為帝,王僧辯被封為大司馬,領太子太傅、揚州牧。
王僧辯面對強敵時的意志不堅定和軟弱,導致瞭他被一直以來的親密戰友陳霸先拋棄。畢竟陳霸先在面對強敵時,更敢於放手一搏。
兵敗被殺
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為帝的行為,引起瞭陳霸先的反感。承聖四年(555年)冬天,陳霸先偷襲並俘獲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改立蕭方智為帝,並以蕭淵明為太傅、建安王。陳霸先派人通報北齊仍然請求向北齊稱臣,永遠當北齊的附屬國,北齊派遣行臺司馬恭和南朝梁人在歷陽訂立盟約。同時,上表朝廷,說王僧辯陰謀篡逆。最終,王僧辯被殺於紹泰元年九月甲辰(二十七)日(555年10月26日)。
王僧辯死後,王僧辯舊部起兵報仇,但遭到鎮壓而失敗。
直到三十多年後,王僧辯的次子王頒為報父仇而參加瞭隋滅陳之戰。此時,尚在人世的王僧辯舊部,僅剩下千餘人。
歷史評價
《梁書》:“自侯景寇逆,世祖據有上遊,以全楚之兵委僧辯將率之任。及克平禍亂,功亦著焉,在乎策勛,當上臺之賞。敬帝以高祖貽厥之重,世祖繼體之尊,洎渚宮淪覆,理膺寶祚。僧辯位當將相,義存伊、霍,乃受脅齊師,傍立支庶。茍欲行夫忠義,何忠義之遠矣?樹國之道既虧,謀身之計不足,自致殲滅,悲矣!”
張預:“孫子曰:‘天地孰得?’僧辯因賊有星墜龍去之異而成功。又曰:‘法令孰行?’僧辯雖能滅賊而禦下無法。又曰:‘’軍擾者,將不重也。’僧辯能據胡床而不動是也。”
孫元宴:“彼此英雄各有名,石頭高臥擬爭衡。當時堪笑王僧辯,待欲將心托聖明。”
陳元靚:“侯景之亂,梁室幾傾。爰復建業,時惟永寧。樹威湘王,策定巴陵。乘風破浪,斬彼長鯨。”
黃道周:“僧辯為將,射不穿甲。意氣凌人,擒劉自拔。侯景反時,奉命討伐。子仙偽降,命軍掩殺。郅州既定,建鄴進發。風浪驚人,拜平一雲。景敗石頭,功已昭察。火燒兵掠,馭下無法。所以其終,不能善達。”
蔡東藩:“王僧辯之從容拒景,智勇不在霸先下,瑜、亮並生,同輔一主,設非後日之互啟猜嫌,各思攘柄,寧非亦蕭氏之周召耶!” “王僧辯以齊師之逼,迎立為主,宜為陳霸先所譏。但霸先之襲殺僧辯,亦非真心為梁。利害切身,親友可以不顧,朝婚媾而暮寇仇,軍閥固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