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楊昌濬 晚清重臣

楊昌濬 晚清重臣

本 名:楊昌濬

別 稱:楊昌浚

字 號:字石泉

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

所處時代:中國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湖南湘鄉

出生時間:1825年

去世時間:1897年

主要作品:《平浙經略》、《平定關隴紀略》

軍事

鎮壓太平軍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起義軍由廣西入湖南,楊隨羅澤南率團練抗拒。咸豐四年(1654年)七月,受曾國藩派遣,去湖北羅澤南軍營幫辦軍務。參與破田傢鎮,合圍九江等戰事中有功,授訓導。咸豐六年(1856年)六月,因父病重請歸,後在楊傢灘李續賓傢塾教書。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部由永州攻寶慶,楊與劉蓉在婁底辦團練,拒太平軍於界江坳(今新邵縣境),升教授。咸豐十年(1660年),左宗棠幫辦兩江軍務,招楊復出,再次參與圍剿江西義軍,先後攻陷德興、婺源,升知縣加同知。 [12]

抗法保臺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七月三日,法國海軍突襲我閩江船艦,炮轟馬尾造船廠。七月六日,清廷對法宣戰。九日,急派漕運總督楊昌濬赴閩。十八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命楊昌濬幫辦軍務;二十七日清廷又任命楊昌濬兼任閩浙總督並兼福建巡撫,領兵督防臺灣。當日,楊即調兵遣將,率駐防在江南的湘軍4個營、浙江1個營,由駐地江蘇淮安起程赴閩,並派員赴湘招募兵勇10個營。

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下旬,楊昌濬到達福州。時基隆失守,法軍重點進攻臺北。臺北守將劉銘傳,飛書告急,楊昌濬聞訊心急如焚,立即調撥兵勇,渡海增援,並派員由澎湖淺水小口運送餉械赴臺,接濟劉銘傳。九月五日,臺灣全部海口皆為法軍所封鎖,閩臺交通完全中斷。楊昌濬以非凡的指揮能力,周密部署潛渡鹿港、新竹,保證糧械餉銀的供應。他在福州、泉州、廈門,分別設立專門傳遞閩臺信息的機構。十一月初,楊派遣熟悉臺事的廈門富紳葉文瀾,將閩餉12萬兩匯給臺灣商人,轉交臺北劉銘傳,十二月又向臺灣匯送十餘萬銀兩,並增派湘軍17營,補充器械。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清軍全部順利渡臺,終於挫敗法軍,確保臺灣平安。作為閩臺戰區抗法副統帥,楊昌濬雖沒有親赴臺灣抗法,但他在福州調兵遣將,督辦後勤,做瞭大量工作,為抗法保臺作出瞭重大的貢獻。 [13]

政治

中法戰爭結束後,全國朝野有識之士,無不認識到臺灣戰略地位之重要:它是東南七省屏障,南洋之樞紐;建設臺灣、鞏固海防已是刻不容緩。但是,此事在朝廷卻引發瞭一場爭議。欽差大臣左宗棠奏請“臺灣設省”。左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七月奏折中稱臺灣建省的理由有三:

(一)今日之事勢,以海防為要圖;

(二)臺灣每年出產及關稅,較之廣西、貴州等地為多;

(三)臺灣孤峙大洋,為7省門戶,關系全局非淺。清廷令軍機大臣、六部、九卿進行討論,他們都一致主張臺灣設省。九月五日,清廷下令臺灣建省,任命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而劉銘傳卻主張“暫緩建省”。

光緒十二年(1886年)二月,楊昌濬對建省所需的浩繁經費提出瞭解決方案,建議由閩海關、福建各庫局負責每年協銀44萬兩,請其他各省哳銀36萬兩,共湊80萬銀兩支援臺灣,以5年為期

 簡介

楊昌濬(1825年—1897年),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晚清軍事將領,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他自幼聰慧,身材魁梧,臂力過人,二十歲跟隨道員羅澤南讀書,二十五歲補縣附學生員。

太平軍興起之後,他追隨左宗棠、曾國藩等創辦湘軍團練出身,授予訓導、教授等職位,後因父親病重請求回傢。咸豐十年(1860年),左宗棠幫辦兩江軍務的時候招攬楊昌濬復出,任知縣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儲運道、浙江佈政使、浙江巡撫等職。任浙江巡撫七年,因錯批“葛畢氏謀害親夫”案被革職。光緒四年(1878年),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楊昌濬在幫辦軍務中再次崛起。先後擔任甘肅佈政使、署理陜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陜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

光緒二十四年(1897年),楊昌濬在湖南省城長沙病逝,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楊昌濬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

傷科  專人  老基  盛錦  不怕吃苦  葶藶子  機械設備  永業  時過境遷  百部屬  波形  體育賽事  侯船廳  儂本多情  安豐路  消防器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