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王渾
別 稱:京陵元公
字 號:字玄沖
所處時代:三國→西晉
民族族群:漢人
王渾(223—297年),字玄沖,西晉太原晉陽(今太原市)人。晉初名將,系出望族名門太原王氏之傢,高官名士,代不乏人。其祖王澤為東漢代郡太守,從伯王機為曹魏東郡太守,父王昶官累至曹魏“三公”之一司空,從兄王沈為魏晉史學大傢。王渾一侯成人,即承襲父京陵侯之爵,與從兄王沈同受聘於大將軍曹爽麾下為掾。是時之曹魏政權,司馬懿父子操持實權,皇族曹爽以大將軍之尊,網羅人材,與人抗衡。及至嘉平元年(249年),曹爽終於失勢,授司馬氏以柄,被戮滅門。王渾大受牽涉,落職丟官。後來雖再被錄用,僅為小小懷縣縣令(今河南沁陽縣),無大起色。直到咸熙末(265年),年愈四十有三的王渾,才任到越騎校尉之職,與名聲顯赫的傢族極不相稱。
咸熙二年冬月,勢傾朝野,名為晉王、大丞相,實控曹魏予奪大權的司馬昭甍逝。其子司馬炎迫不及待,逼迫傀儡皇帝曹奐“禪讓”,重演瞭當年曹丕逼宮漢獻帝“讓賢”的一幕。初臨帝位的司馬炎,更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大大升擢瞭一批官員。王渾便在這次宮廷政變中,由八校尉之一的越騎校尉,升任徐州刺史。泰始九年(273年),又遷任豫州刺史,時年正值50歲整。
這年7月,王渾初到豫州任上不久,東吳得知晉豫州刺史更換,新任者王渾初來乍到,對邊情尚不熟悉,是北上伐晉的大好時機。遂命將軍薛瑩、魯淑,率精兵數萬,分別攻打晉國東陲邊城弋陽(今河南黃川西)、新息(今河南息縣)。並將進攻時間選在豫州晉兵輪防休息,僅有一族之眾在崗,難以防范之隙。殊不知韜略在胸,早盼大顯身手的王渾,將計就計,置弋陽、新息之危於不顧,親率這一旅之軍,獨辟蹊徑,偷渡淮水,涉險深入,出其不意,使吳國兵將措不及防,不戰而降。王渾此戰,兵不刃血,初名天下,有謂“一鳴驚人”。遂被擢升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坐鎮壽春(今安徽壽縣)。
咸寧三年(277年),吳軍陳兵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威懾壽春,不時騷擾晉邊。王渾委派揚州刺史應綽,督統淮南晉軍兵伐皖城。由於知人善任,力半功倍,皖城不日即破,吳軍潰敗不成軍。是役,焚毀吳軍糧食180萬斛,稻苗4000餘頃,船楫600餘艘,斬首5000餘級。自此,吳軍聞王渾名則膽寒。王渾亦自感滅吳時機將近,悉心於觀察吳境地形,掌握吳軍防駐,陳精兵於東疆,探尋滅吳之勢。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武帝頒詔,分兵兩路伐吳,舉兵20萬眾於晉吳邊界。陸路由王渾、司馬胄統帥,同時發兵攻伐吳國牛諸、塗中、武昌、夏口、江陵。水路由王濬、唐彬率領沿江東下。三軍由王渾節制,一切都在緊鑼密鼓中戰備,隻待來春決戰。
滅吳之戰拉開帷幕。王渾親率大軍攻伐戰略要地當陽(今江西九江市),晉將陳慎、張喬,大敗吳軍守將孔忠,俘虜戰將周興等5員。吳軍失地丟失,望風而降。為挽敗局,吳相張悌、大將軍孫震親率主力精兵3萬,在版橋佈軍與王渾決戰。王渾審時度勢,確認此為吳軍最後生力,乃命驍將孫疇、周浚,率精兵迎頭痛擊,斬殺其統帥宰相張悌、大將軍孫震,俘斃7800人,震懾吳人,無敢再戰者。晉軍卻乘勝湧進,直指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吳末帝孫皓眼見大勢已去,遂派司徒何植等向王渾送上降書順表,且等晉軍受降。此時王濬水軍已破武昌,將至秣陵(今江蘇江寧縣秣陵關)。
勇猛的王渾 王渾率大軍屯兵江岸,接受吳國降書後,以為大事已畢,等待朝廷之命,再行定奪。別駕何惲勸他迅速渡江,陳兵建業,生擒孫皓。王渾卻不以為然,隻遣使去王濬水軍,要其停船上岸論事,因為王濬應受他節度。哪知王濬對王渾信使說:“風順船快,不能停泊”。指揮船隊徑造三山,直入石頭城,接受孫皓投降。對王濬此舉,王渾極為不滿,以為其不聽節度在先,入城受降搶功在後,遂欲領兵攻打王濬。王濬參軍何攀亦覺吳軍主力均為陸路殲滅,王渾陳兵吳都待朝廷詔命在先,水路不聽調度,徑入已降之城受降,已授人以柄,力勸王濬送降國之君孫皓於王渾帳下。王濬也覺自己已接收吳君之降,遂依參軍意行。對此,王渾仍怒氣未平,頻頻上奏,歷數王濬妄行,向晉武帝討要公道。武帝遂遣廷尉議郎劉頌審校此事,劉頌以“王渾為上功,王濬為中功”(見《晉書·劉頌傳》)企意調和。怎奈武帝認為劉頌持法不正,頒詔表彰王渾:“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衛,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水路)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而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勛茂著,其增封八千戶,晉爵為公,封子澄為亭侯,弟湛為關內侯,賜絹八千匹。”(見《晉書·王渾傳》)。於是,王渾以滅吳之功,擢為東征大將軍,復鎮壽春,為司馬氏政權統管新占領區。此間,王渾“不尚刑名,處斷明允”,廣泛收羅人心,江東士人無不贊嘆。他亦於此後盡心竭力,深得武帝、惠帝兩代依重,官累至“三公”之司徒,“所歷之職,前後著稱”。
王渾死於西晉惠帝元康七年(297年),終年75歲,謚元。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