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媼 西漢時公孫賀的姬妾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古弼
別 稱:古筆、筆頭、筆公
所處時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鮮卑族
籍 貫:代郡
職 業:將領、官員
官 職:司徒
爵 位:靈壽侯
古弼,北魏秘書、大臣。生年不詳,但他從事秘書工作的時間很早。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時,他就在"門下奏事,以敏正著稱"。正因如此,拓跋嗣才又是賜名給他又是給他改名。明元帝晚年病重,太子拓跋燾監國總理朝政,便安排古弼"對綜機要,敷奏百揆",協助太子處理國傢大事。很顯然,明元帝是很欣賞和信用古弼的。當然,古弼同樣也得到瞭拓跋燾的欣賞和信用。拓跋燾當皇帝後,就提拔古弼為侍中、吏部尚書、典南部奏事。拓跋燾做皇帝近三十年,古弼則在禁中工作近三十年,"端謹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拓跋燾晚年有意讓太子拓跋晃"總攝萬機",並征調古弼為"東宮四輔"之一,再次讓古弼輔佐太子處理國傢大事,因"保傅東宮,有老成之勤",官遷尚書令。拓跋晃先他父親而死。拓跋燾去世後,由拓跋晃的兒子拓跋浚繼承皇位。做夢也想不到的是,拓跋浚當皇帝沒幾個月,就把古弼給殺瞭!當然,古弼也有缺點。史書上說他不大廉潔,這可能是事實。因為他曾收受過別人三十斤黃金的賄賂(也有說四十斤的)。這件事拓跋燾是知道的,隻是因為古弼"正直有功",才不"罪責"古弼。就收受過這麼一回賄賂(古代的黃金並不是現代意義的黃金),卻在歷史上落個不廉潔的名聲,後人不能不引為鑒戒!
人物事件一
古弼這個人很正直,隻認理不認人,連皇帝都敢得罪。古弼原來叫什麼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隻說他"後改名弼"。這個名字還是魏明元帝拓跋嗣給他改的,意思是古弼是個"輔佐之材"。在改這個名字之前,拓跋嗣還曾"賜"過一個名字給他,叫"古筆",意思是古弼這個人,不但像筆一樣有用,而且像筆一樣直。古弼的頭長得尖,像毛筆頭一樣,人們於是都親切地稱他為"筆公",而魏太武帝拓跋燾則昵稱他"筆頭"。有時發起怒來,便罵他"筆頭奴"。總之,古弼這個人,真的像筆一樣直而有用。發生在公元444年的三件事,完全可以說明這一點。這一年的正月,古弼收到一封群眾來信,反映皇傢的上谷苑囿占地太多,老百姓都無田耕種瞭,希望朝廷減掉大半分給貧民耕種。古弼讀後,覺得意見很好,就馬上去見皇帝拓跋燾,要把意見奏給他聽(因為春天已來臨,不快點處理此事,又將影響一年的耕種)。拓跋燾跟給事中劉樹在下圍棋,正在興趣頭上,古弼進來,拓跋燾就像沒有看到一樣。古弼在旁邊坐瞭很久,也沒有獲得奏事的機會。古弼火瞭,突然站起來,揪住劉樹的頭發,把他拉下床(胡床,即矮凳子),然後撲上去,又是扇他的耳朵,又是打他的背,並且邊打邊罵:"國傢的事情沒有治理好,都是你這個小子的罪過!"拓跋燾臉都變色瞭,十分尬尷,丟下手中的棋子說:"沒有聽你奏事,錯誤在我。劉樹有什麼罪過?快停手不要打瞭!"古弼這才放過劉樹,把事情奏給皇帝聽。"帝奇其公直,皆可其奏,以與百姓"。(《北史·古弼傳》。《魏書》、《資治通鑒》同。以下所引資料皆同)。事後,古弼也覺得自己的舉動太失禮瞭,於是光著頭赤著腳到官署裡去"自劾請罪"。拓跋燾知道瞭,便把他召去,對他說:"你有什麼罪過啊?快把帽子戴上,把鞋穿上吧!以後,隻要是利國利民的事,你做就是瞭!即使'顛沛造次',你做瞭,也不要有什麼顧慮!"人物事件二
第二件事是:同年八月,拓跋燾要去河西打獵,讓古弼留守京城。他給古弼發瞭一道指示,要他把肥壯的馬送去打獵,古弼卻盡送一些老弱馬去河西。拓跋燾氣得大罵:"這個筆頭奴!竟敢節制捉弄我!等我回去,先斬此奴!"古弼手下的官吏,都惶恐不安,生怕受牽連被殺頭。古弼卻安慰他們說:"我為人臣,不讓皇帝沉迷於遊獵之中,如果有罪過的話,我想這個罪也是小的。如果不考慮國傢的安危,做到有備無患,而是使軍國乏用,這個罪才是大的。現在柔然人還十分強大,經常來騷擾我國邊境,南朝的宋國也還沒有消滅,我把肥壯的馬供軍隊使用,安排老弱的馬讓皇帝打獵,這是為國傢大業著想的,如果為此而死,我又有什麼傷心的呢!再說,這件事是我一人決定的,好漢做事好漢當,你們憂慮什麼呢?"拓跋燾聽到這些話,嘆服道:"有臣如此,國之寶也!"於是"賜衣一襲(即一副)、馬二匹、鹿十頭"。人物事件三
第三件事還是發生在這年的八月份。河西打獵回來不幾天,拓跋燾又到京城的北山去打獵瞭。這次打獵收獲甚豐,獵獲麋鹿數千頭。拓跋燾於是給古弼寫瞭一封信,要他征發民車五百輛去運麋鹿。送信的人去瞭不久,拓跋燾就醒悟到瞭,這次肯定又要碰釘子。他對身邊的人說:"筆公一定不會給我征發民車來,你們還不如就用馬把麋鹿運回去吧!"說完,就命令大傢動身回京城。走瞭百來裡,遇到送信的人回來,車子一輛沒有,帶來的隻有古弼的一封回信。信上說:"現在正是谷黃椒熟時節,麋鹿和野豬不停地到農田裡來糟蹋莊稼,鳥雀也不斷地來啄食糧食,加上風吹雨打,地裡的糧食晚上去收獲,就隻能收到早上的三分之一,一天損失這麼重,民車都正用於運送莊稼,怎麼能征用去運麋鹿呢?請緩幾天吧!"拓跋燾見信後,說:"果然如我說的,筆公可謂社稷之臣矣!"古代的臣子,尤其是皇帝的秘書,對皇帝不阿諛逢迎,曲意討好,就已難得,而像古弼這樣,認理不認人,事事為國為民著想,連皇帝老子都敢得罪,確實少見。當然,這同他遇上瞭拓跋燾這個傑出的明君是分不開的。當公元451年拓跋燾被人殺死,他的孫子拓跋浚(即文成帝)繼位做瞭皇帝,還不到一年,就因為古弼"議不合旨"(即和皇帝的意見不一樣),便找瞭一個借口,把古弼殺瞭。這件事發生在公元452年的下半年,當時知情的人,誰不喊"冤枉",叫"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