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作者:羅隱

原文: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峰,無限花開的風光,都被蜜蜂占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後,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註釋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盡:都
甜:醇香的蜂蜜

賞析

羅隱的詠物詩“切於物”而“不粘於物”,往往別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清沈祥龍《論詞隨筆》雲:“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斯寄托遙深,非沾沾焉詠一物矣。”羅隱正是在對物象深入細致的觀察基礎之上,對所詠之物融進他強烈的傢國之憂與身世之慨,刺時諷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詩壇脫穎而出。《蜂》通過吟詠蜜蜂采花釀蜜供人享用這一自然現象,表現瞭他對社會和歷史問題的思考。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瞭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占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贊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瞭鋪墊。
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勞動者”意象加以引申、擴大,發出“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一聲嘆息。同時也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已采的百花釀成蜜,辛辛苦苦的勞作終於有瞭可喜的成果,話鋒一轉,這般辛勞到底又是為瞭誰呢?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裡,為的正是那些不勞而獲、占據高位、手握重權的剝削者,此中的諷意不言而明。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控訴瞭那些沉迷利祿之人,感喟良久之餘不禁又對廣大的勞苦人民產生瞭矜惜憐憫之情,從另一個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這首詠蜂詩運用象征的手法、設問的形式反映瞭勞動者不能享受其勞動成果的社會現象,與張碧《農夫》中的“運鋤耕劚侵星起”“到頭禾黍屬他人”以及梅堯臣《陶者》中“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嘆苦辛人生之歷練,社會世道之多艱,於人於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羅隱此篇歌詠“蜂”之作,在藝術表達形式上獨具特色。以“蜜蜂”為張本,所詠之物形神兼備,更為難得是所詠之物興寄明顯、寄慨遙深,“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追求“神似”的工藝正如嚴羽《滄浪詩話·詩辨》雲:“詩之極至有一,曰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體物工妙,詞近旨遠,夾敘夾議的手法配合默契,語言敘述中不尚辭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輔以言深。
參考資料:
1、
楊旭輝主編;蘇州大學《唐詩鑒賞大辭典》編寫組編.唐詩鑒賞大辭典:彩色版.北京:中華書局,2011:1370-1371

創作背景

羅隱生於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後來又斷斷續續考瞭幾年,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對當時考試制度、當時朝廷的失望,以及在這樣的情緒下,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產生的憤懣,大致是羅隱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蜂》的原因。

鑒賞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註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並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誇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裡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隻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一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二、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采用瞭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並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後二句主議。後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於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復之意而無重復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隻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復而不重復。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復詠嘆,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矜惜憐憫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於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兩種解會似相齟齬,其實皆允。因為“寓言”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而設喻,寓意較淺顯而確定;另一種是作者懷著濃厚感情觀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訓,但“寓意”就不那麼淺顯和確定。如此詩,大抵作者從蜂的“故事”看到那時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隻把“故事”寫下來,不直接說教或具體比附,創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較大靈活性。而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同意義的苦辛人生,與蜂相似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瞭”(《紅樓夢》“好瞭歌”);一種是“運鋤耕劚侵星起”而“到頭禾黍屬他人”。這就使得讀者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作不同的理解瞭。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普遍觀念,“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征,人們在讀羅隱這詩的時候,自然更多地傾向於後一種解會瞭。可見,“寓言”的寓意並非一成不變,古老的“寓言”也會與日俱新。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金孝淵  馬一文  思理  安業路聞濤  落錘  加入進來  美泉  公司公告  術前  吹不響  三國志平話  微生物  熱交換  單春秋  炒豆泡  跌破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