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時需要為它提供什麼條件
来源:74U閱讀網
1、餛飩,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過去北京有冬至吃餛飩的說法,餛飩這類象征團圓的食物可謂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那麼冬至吃餛飩是怎麼來的?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這天傢傢戶戶都吃餛飩。
且不管傳說不管真假,餛飩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呢,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蛋白質種類齊全,有餡有皮,能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瞭單一食物的營養價值。要想做出來的餛飩餡很香並且不油膩的話,在調制餡料的時候,要加入生薑,食鹽,味精等調料去調制。
2、餃子,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民間傳說很多,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於張仲景。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不少鄉親的耳朵被凍爛瞭,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瞭。後人學著“矯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因為目前天氣總體幹冷,大部分朋友可以選用牛羊肉這類溫補驅寒的食材做餃子餡。如果您擔心補過頭,可以適當放些蘿卜、芹菜或木耳等清淡去燥的食材來進行營養均衡。老年朋友易腸胃不好,餃子餡要吃清淡些,白菜豬肉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拌點素餡來吃。餃子最好是現吃現調,入味的餡心不要久存;肉餡制作的不要太細;花椒油調制餡心是最佳的調味油。
3、羊肉,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對於老百姓來說,冬至莫過於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酸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癥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無華、體虛乏力等癥狀,而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可有效緩解上述癥狀。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